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副词“全”除了表范围和表程度两种用法外,还表某种语气,即副词“全”有主观性用法,而“全”产生主观性的必要条件是异态型主观量。副词“全”既可以表主观大量,又可以表主观小量。通过与“都”的主观性对比分析,发现副词“全”负载句重音时,主观性比“都”更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随机选取CCL语料库有效例句的基础上,对“明明”和“分明”这两个语气副词进行了对比分析,概括总结了这两个词在句法环境、语义背景和语气上的差异。“明明”较常出现在转折复句的偏句中,倾向于与疑问词连用;而“分明”更常出现在转折复句的正句中,倾向于与介词短语或时间短语共现。“明明”往往表达说话人不赞成、批评或责问的负面倾向情绪的语气;而“分明”往往表达说话人满怀希望、充满快乐喜悦的正面倾向情绪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这时候,我真忘掉了一切。”这是中师《现代汉语知识》语法部分练习五中的一个句子。教参以为句中的“真”是形容词,表语气。此说难以令人接受。形容词一般分为表性质的和表状态的两大类,它不表示什么“语气”。其实,“真”在这里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状语。而像“真”这样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则既能作定语又能作状语。它们作状语时是形容词还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存在两类表达语气义的副词:一类是“完全语气副词”,即语气义是副词本身表达出来的;另一类是“准语气副词”,语气义是副词与某一语义背景中的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表达出来的。“还”是一个典型的准语气副词,本文分析并探究了它的语气义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世说》前后大量出现的“都十否定词”中的“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这种表语气的“都”有两种情况:一是既可表总括又可表语气,二是纯粹表语气。现代汉语中副词”都”直接由《世说》时代“都”字用法发展而来,在其发展中有继承也有变更。  相似文献   

7.
中古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慎"全部用于口语性强的对话及书信中,与"勿(无)"、"莫"、"不"等连用,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告诚、命令、叮嘱、提醒等。"慎"不同于语气副词"其",它只能用于否定句中,所以是"加强否定语气"的语气副词,而不是"表命令希望语气"的语气副词。与表命令希望的语气副词"其"相比,"慎勿"、"慎莫"等还带有恳请的味道,而"其勿"命令的语气更为凸显,没有商量的余地,明显的上对下、尊对卑。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世说》前后大量出现的“都+否定词”中的“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这种表语气的“都”有两种情况:一是既可表总括又可表语气,二是纯粹表语气。现代汉语中副词“都”直接由《世说》时代“都”字用法发展而来,在其发展中有继承也有变更。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组表示“不完全肯定”的意思或语气的副词,在句子中都充当状语,但它们在词义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逐个谈谈。也许:多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如:1.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  相似文献   

10.
《论积贮疏》中“请卖爵子”的“请”字,在课本中没有注释。一些同志把它注为“表敬副词,难以译出”。我认为这种解法不当,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与读者商榷。“请”作表敬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前,表示一方对一方谦敬的请教或请求,如“颜渊曰:‘请问其目’……”(《论语·颜渊》)句中的“请”,是表示请教的表敬副词;  相似文献   

11.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12.
四川宜宾方言中的“得”字有六种用法:介词,表示处所或方位;助动词,表示能够、对客观情况的猜测、允许;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和将来实现;结构助词,连接补语;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时间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的排他句大致有五种格式。一、表示某事非某人不能做,常常使用“非……莫(无)……”的格式。“非”是否定副词,后面跟着某人(或某物)的名称;“莫”或“无”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人”:“”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  相似文献   

14.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15.
在语义上,“没准儿”具有动词和副词两个语义;在句法和语用方面,“没准儿”可以充当状语,具有猜测和建议的语气,而“没个准儿”不可以充当状语。  相似文献   

16.
语气副词“究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留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结合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以及留学生平时的作业,我们对留学生在习得语气副词“究竟”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气副词“究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中,“属实”除了动词用法外,还有一种新用法——副词,意思接近“确实”、“实在”、“的确”,表确认语气,是语气副词。这一用法实际上是由动词“属实”虚化而来,是动词“属实”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这一现象的出现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其"是高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属于多义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极其灵活。采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将其用法主要归类为代词和副词。将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复指代词。副词主要分为:表委婉的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的疑问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命令的语气副词和表假设的语气副词。与此同时,还对"其"的用法和词组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虚词"其"的简析,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虚拟语气是表示与事实相反或几乎相反的语气,其由表层结构决定的语音表达式为假层意义,由深层结构决定的语义表达式为真层意义。英语虚拟语气的“真”与“假”主要存在于副词从句和名词从句中。  相似文献   

20.
当客观事实与说话人心理预期偏离时,副词“才”与“就”都是言者主观小量立场的表达手段。句中只有一个表量的成分时,其出现在“就”或“才”之后,并与该副词在语义上密切相关,体现主观小量。两个副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句中出现两个与量相关的成分时,其分居副词前后,“才”仍只与其后的量相关,“就”却与其前的量相关。另一个与副词无关的表量成分仅用作对比来凸显量之小。副词“才”与“就”这一核心语义并不受语义指向和焦点位置的影响。焦点和两个副词一样,都是凸显言者立场的手段,其作用是激活相关预设,以顺利展开会话涵义推导,传达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