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立法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有益借鉴:一是国外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和规范落后地区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二是国内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地方法规形式进行农村扶贫开发立法的实践尝试.农村扶贫开发立法工作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市、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二是合理确定扶贫标准:三是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和扶贫标准规范实施动态管理.农村扶贫开发立法工作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部门的责任:一是扶贫开发部门的责任;二是扶贫实施部门的责任,包括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扶贫责任,以及违反扶贫规定所应承担的相关责任:三是扶贫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校“扶贫夏令营”将目光聚焦到农村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上,对于推动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积极组织开展“扶贫夏令营”,打造扶贫工作特色品牌,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的资助工作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探索精准扶贫。针对资助对象实施基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相同或相近工作量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使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培养的效果,助力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6-18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这一战略思想是做好当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南。精准扶贫,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减贫、治贫方式。立足邢台区域农村扶贫工作中的特点,通过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探究符合邢台区域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使邢台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从数量上大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而且从制度上保障扶贫工作的持续效果,让扶贫工作在良性循环中得到有效推进,使贫困村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西部脱贫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目前西部农村尚有大量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存在问题较多。现阶段扶贫工作可采取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存条件,开发移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扶贫主体,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等措施,以此实施西部农村脱贫。  相似文献   

6.
高校资助工作,核心是扶助,目标是扶智。高校要创新方式、拓展领域,精准实施对贫困学生的全面帮扶,以全面提升学生"自我脱贫"的能力。正是基于此,研究选择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为课题,展开深入剖析与论述。深刻剖解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价值要求,分析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思想扶贫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精准扶贫中处于重要地位。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争当"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被动依赖等现象,农村思想扶贫工作需把握精准扶贫与思想扶贫的内涵和内在逻辑,分析农村地区思想扶贫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为实现新时代全面小康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扶贫开发工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扶贫开发战略号召,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专业技术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参与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去,这不仅能为农村扶贫攻坚尽绵薄之力,还能充分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和目标,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创新的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总结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融合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同时分析了农村扶贫模式的发展趋势,以期寻求农村扶贫模式的理想出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农村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梳理学者关于我国的贫困特征、扶贫模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制约了研究质量,关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价值取向的研究是扶贫政策研究的薄弱环节,如何在农村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更好的引导农村扶贫工作,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单项突破的扶贫思路和政策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显得不足。随着农村贫困人口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国扶贫政策要采取扶贫、减负、增收三管齐下的新对策,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路上的扶贫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扶贫力量应包含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民三方主体。在扶贫中,政府的任务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指导农村事务工作;非政府组织要发挥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特点,在资金募集和社会影响力上服务贫困村;贫困村应当从村干部和贫困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上着手,实现脱贫致富和向新农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儒家重义轻利义利观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会党的义气观。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近代会党的义气观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对会员,实施扶贫济困;对民众,实行劫富济贫;此外,还内外兼顾,在会员遭遇不测时,冒死替其复仇,并在国家遭受侵略时,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但近代会党并非在任何时候,也并非所有的会党成员都是重义轻利的。近代会党的义气观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矛盾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公共决策方式的变化和人们对于公共管理性质与作用的重新认识,公民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也急剧扩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发展至今的新公民参与运动, 不断激发着人们的研究兴趣,并使公民参与成为当今公共决策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扶贫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公民参与,并且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公民参与对于扶贫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扶贫方式的创新。我们由传统的扶贫方式开始转向“参与式”扶贫,变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为公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方式,提高了扶贫政策的效果,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往往具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贫困特征,所以不仅要从物质层面给予其外在的直接脱困,更要注重构建教育机制、激发机制和供给机制,以使高校贫困生实现内在的精神富裕,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关于扶贫的人权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权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密切相联的辩证关系。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他一切权利都难以实现。中国政府大规模的扶贫行动,无可争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最基本权利的最忠诚的维护者。"中国人民的扶贫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中国政府确保13亿人的生存和发展权,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和类型,同时指出了贫困生管理和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坚持人性化管理,创新资助帮扶机制;健全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贫困生职场教育和就业指导,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精神扶贫:贫困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等学校扶贫育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如何进行精神上的扶贫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可以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目前在各高校具体实施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