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东观略说     
东观略说周红刘文红我国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档案文献的收集和贮藏工作,重要档案文献大都藏之内宫,贮之高阁,精心保存,并委派专人管理,是历代史家著书立说和统治者施政的重要依据。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兰台、东观、石室、白虎观,唐代的史馆,宋元的架阁库,明...  相似文献   

2.
文书档案封面类目名称该如何填写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书档案案卷格式》规定,文书档案封面第二栏应填写类目名称,类目名称是指全宗内分类方案的第一级类目名称.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国家都设有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我国也早有这类机关.其发展的顺序,在我国先有保管档案机构,次有保管图书的机构,其后才有保管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机构.初起于官府,而私人继起.其收藏文书者曰府曰库,收藏图籍者日殿、阁、楼、堂,收藏古物者也称府库殿阁,或称苑称馆.  相似文献   

4.
秘书,"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事项."这是<辞海>对现代"秘书"的解释."秘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卷一百上·叙传>:"博学有俊材……与刘向校秘书".这里的"秘书",指宫禁里的藏书.其它较早与"秘书"有关的名称或职务如秘书寺、秘书局、秘书省和秘书郎、秘书监、秘书丞等,均为收藏图籍的官署和掌管书籍的官员.可见,最初有"秘书"名称的官职,并不做秘书工作;从事秘书工作的,并没有"秘书"职务.从事实上的秘书工作发展到名实相符的秘书官员的设置,经历了一个遥远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档案馆的性质 纵观我国档案史,具有档案馆性质的古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的天府,将中央各机关地方官府形成的最重要的档案正本收藏其中;汉代用来收藏秦代律令图籍的石渠阁;汉代的东观、兰台:唐代保存各级官员履历、政绩的甲库;宋代及沿用至清代的较完备的各级价格库;明代专门保管赋税役册的后湖黄册库;清代保管皇室宗谱、谱牒、实录、起居注的皇史晟等,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档案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6.
汉代官吏最早重视和利用档案的实例,当属萧何.<汉书@萧何传>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相似文献   

7.
王子今 《历史档案》2005,(4):111-116,121
汉代西北边地简牍的出土,为研究当时边塞社会生活和军事行政管理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的学者已经明确指出,其中有些文书具有档案的性质。有学者对简牍文书分类,指出其中有“案卷”。荷兰汉学家鲁惟一的论文《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被译为《汉代行政案卷》。有的学者对汉代简牍分类,提出“案录类”的命题。有的学者则明称之为“档案”。陈梦家曾经指出,通过对居延汉简的整理编缀,“可以掌握较整齐的档案卷宗,更好的用以研究历史”。林剑鸣说,简牍文书中,“档案”是重要的一类。  相似文献   

8.
黄河 《档案》2012,(2):22-25
通过汉代初年的文化建设、汉代学术文化的繁荣和中央官制的变革,可以看出档案的收藏、利用与管理工作分别对汉代文化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三个层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档案事业在汉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汉代帝王较重视档案典籍的收藏,在宫廷内外都建有保存档案典籍的处所,著名的有石渠阁、兰台、东观.另外,西汉时期的麒麟阁、天禄阁等,东汉时期的石室、宣明、鸿都等处,也都因保存皇家档案典籍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0.
王爱华 《历史档案》2011,(1):115-118
从1583年到1644年,清人关前社会经历了一个由渔猎民族的奴隶制文明到农业文明的迅速而独特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书与档案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其文明演化具有典型意义. 一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随着后金的建立,统治者开始有了文书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归档术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归档是我国档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术语之一,是指"文书、业务部门将工作活动中处理完毕,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按规定制度整理组卷后,定期向档案室移交集中的过程."①这一术语的存在与我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普遍设立的档案室这种形式的档案机构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归档术语的局限性也就日益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一、扩大档案接收范围,优化室藏结构 丰富室藏内容是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丰富的室藏内容,就不能为教育事业和教学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从我校目前室藏结构来看,存在着文书档案多,专业档案少;一般档案多,特色档案少;文字档案多,声像、照片、名人档案少;政治内容档案多,文化发展内容档案少等等.室藏档案结构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根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藏书.《吕氏春秋》说:"夏之将亡,太史令佟右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以谏桀;殷之将亡,内史向摯戴其图法,出亡之周."夏代藏书尚无实物可证,商代却有着大量的甲骨文做为最早的书籍实录.从考古发掘上看,商代甲骨文已是有意识、有顺序地加以组织和保存的国家藏书.至西周、春秋时期,官方藏书已有了较明确的组织和区分.周设立了五种史官,分别保管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图籍.还有一个保管各国盟约的专门库藏,叫做盟府.保存旧盟约的专藏称之为故府.当时的藏书还有了复本制度,重要的图籍都要制成副本收藏.这个时期藏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史无明证,但很有可能是分类收藏.因为我们可以在许多史料中看到当时丰富的学术分类和图书分类的思想,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国的左史倚相能读  相似文献   

14.
档案证明,是指档案馆(室)根据有关档案用户的询问和申请,为核查某种事实在馆(室)藏档案中记载情况(有无记载和如何记载)而编制的一种书面证明材料.制发档案证明,是档案收藏部门开展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大多居住在云南境内,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主要聚居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曾使用过一些原始的记事方法,如结绳、刻木等,并由此形成了古老的木刻文书,此外还有用汉文刻写的碑文档案等,这些文书档案也是档案部门值得重视和收藏的珍宝,具有文物和档案的双重性质和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书档案”是我国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长期沿用的一种档案名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各种专门档案逐渐产生,现行使用的“文书档案”和初始的“文书档案”一词的内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续使用“文书档案”这一名称,易使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国家档案局相继发布了《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和第二批),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框架。国家基本专业档案是反映专门领域活动的档案,主要是指在某些专门领域中,有固定形式和名称的,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以外的专门领域活动的档案。  相似文献   

18.
一、收藏实物的档案的必要性。实物档案,是指具备某些档案性质的实物,它具有档案和文物双重属性。既具有其他文书档案共有的特征,有文字记录内容,信息清晰、明确;又具有其他文物的一些特征,但却不是广义上的“实物”。收集实物档案不是档案人员的  相似文献   

19.
文书档案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主要由行政性公务文书转化而成的档案.清代,在文书档案的卷首、文尾、骑缝、涂改等处均要加盖有体现官署征信权威的印信模迹,这是当时文书处理制度所规定的,从而赋予文书档案以法定效力.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档案资源的内涵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国家档案资源理论在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国家档案资源理论是对国家档案全宗理论的继承、扬弃和超越,进而界定了国家档案资源是指一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成。从档案资源存藏及分布的维度,提出国家档案资源构成为档案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社会其他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民间收藏的档案资源、流失海外的档案资源、口述档案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