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铜仁地区地方文献的范围、方式、分布、类型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铜仁地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的意义做了简单概述。针对铜仁地区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从以往研究综述的述评、音乐文献学学科理论研究、音乐文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古典音乐文献研究以及地方音乐文献研究五个方面,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献研究论著做一梳理.试图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对我国音乐文献学学科建构与发展基本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其基本内容,掌握研究方法,为今后开展地方音乐文献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印芳 《文教资料》2013,(10):13-14
文章通过对李审言生平的回顾,以及对李审言藏书的生成和特点的分析,用我馆工作成效证明了李审言藏书对当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标准、收藏范围及收集方法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献建设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明确地方文献的认定标准和征集范围、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方面开展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可采取分期、分专题举办讲座,报告、学习班、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地方文献征集内容、时间、来源、地方文献征集者等方面探讨了地方文献征集的几项原则,指出地方文献征集在内容上应该遵循"广"、"全"、"精"的原则,在时间上应以近期地方文献信息为主要收藏范围且逐步回溯,对于现当代新技术下各类型媒介如声像(广播、电视、电影等)和网络等新型信息存储媒介要给予特别关注,同时指出地方文献征集单位在征集文献时要遵循分工协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分析网络环境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提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加强自身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杨秀英 《华章》2007,(8):197
近几年来,不少公共图书馆把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作为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地方文献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性强和民族性浓厚等特征。文献建设中的重点应该是与本地经济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收集历代地方人士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期建成全省甚至全国某一方面的特色文献资料中心。成立地方文献开发组织,广开收集渠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设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献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河池市地方文献搜集利用的意义,河池市地方文献搜集的内容、方式、策略及河池市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潮汕文献收集的意义、范围,提出潮汕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途径和方法,并就当前潮汕文献利用的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文献保障体系,正处在纸质资源的传统文献保障体系和电子资源的虚拟文献保障体系的并存时期,是一个将印刷与电子、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集于一体的文献保障体系。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文献保障体系画地为牢的大众化服务方式受到了冲击,文献保障体系信息服务无论在服务对象、服务信息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还是在服务馆员等方面都将发生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朗费罗在国内和国际上皆有美誉。世界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学的精髓成就了朗费罗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是朗费罗的杰出成就使美国文学走向世界。朗费罗的诗作体现了世界文学的生产、翻译和流通的完整过程,其科学实践模式为世界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学理支撑,为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观念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彦华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3):20-23,32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生成和发展中一直伴随着争论,争论的频发始终困扰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争论话题的思考,廓清思路,找出争论的误区和盲点,使争论向着有利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趋势。从“延安文学”到“十七年文学”,再到“文革文学”,这种文学“组织化”趋势日益强大和严密,直至在“文革”中走到了历史的反面。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的文学“组织化”本质上属于制度化权力的表现,其中隐含了中国革命文学的政治经济学,它主要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创作主体的生存方式、文学作品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诸领域进行组织化规约,并最终确立了新中国行政指令性的计划型文学生产体制。但在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趋势中始终伴随着消解它的历史潜流。  相似文献   

17.
和当代其他作家参与新文学的方式不太一样,北岛同时作为新文学的传统存在。论文以北岛的散文《城门开》为契机,回溯北岛的写作历程,并分析散文家北岛和诗人北岛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文献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努力改善文献采集工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去收集,有效地发挥其存史资治作用,为本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地域的文化影像,金华书写自古有之,不仅作为地理名词出现,且都能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金华地方文化影响。现代文学史上,文学家对有关金华意象的选用,使金华书写具备了丰富的语码意义。金华书写中不同的金华意象,自然包蕴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作品的金华书写的具体表现看,金华意象及其表现自然就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体现着深厚的文学和文化思想,金华书写可以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