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核心理念。全球化时代的核心理念应是‘共生’;只有共生才有世界的和谐”。教育作为社会化的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需要及生存方式,必须积极回应社会现实,因而,要使“共生”和“和谐”理念真正确立,就应重新反思教育教学的特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富有弹性地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新事物、新现象,在精神世界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识和融合,并由共识走向共生,由融合走向融通,这样才能使个体从精神的深层体悟“共生”与“和谐”的真实蕴意,进而确立“共生”与“和谐”的理念,而这体现为根植于教学核心元素——师、生和文本之间对真理的无限追问、反思的视域融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政策要求及“三区联动”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实证分析了现今高等职业院校与园区、社区互动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构建高等职业院校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体系的观点,并在新的“三区融合”体系中客体间地位的平等性、利益的互利性、沟通机制的畅通性等方面进行理论论述,从实施组织、实施过程、师资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三区融合”体系的模型,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对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并评价,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次提出“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参考框架的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解析。基于协同理论和OBE理论,结合“中文+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构建“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参考框架。尝试将中国和目的国之间不同职业的中文水平等级与职业资格等级的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关系展现出来,并将其纳入到一个系统框架内。采取纵向分级、横向置换的方法将“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参考框架划分为R初、R中和R高三个级别,进而提出融合参考框架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融合使用两版本教材,以“激素的奥秘”作为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认识高等动物和人体激素调节的机制和特点,了解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动物体和人体内各器官间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稳态的过程,发展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7.
丛倩  黄华 《职教论坛》2021,(1):151-157
从共生理论视角审视院校与对外投资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走出去”这一现象,判定存在共生关系,描述各项共生要素,基于数据定量分析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梳理六类实践探讨共生行为与组织模式,归纳出“总体正向发展,各方参与不均衡;形式多样程度各异,各方获利不对称;环境变化应对不一,调整中不断进化”等共生特点,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走出去”的三个共生发展趋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指引,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迎来新增长点,应充分发挥“协同”优势,趋向最优进化方向“对称互惠”和最高发展程度“一体化”,把握关键机遇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育”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融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看来,教育活动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五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基础。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不仅内在包含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维度,也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五育融合”不仅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还意味着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方面。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具有丰富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成尘  向萍 《大学教育》2023,(17):18-21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领域的创造性成果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协同发展,因此“环境学+X”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环境教育事业的重点及热点。文章拟从“环境学+X”学科建设的现状剖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交叉学科培养模式不够健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学科拼凑现象、受传统培养模式和成果评估体系的制约等,建议各高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打破传统专业间的壁垒,创建新型交叉学科融合培养模式,探索更为完善的“环境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卜骥 《江苏教育》2022,(20):78-80
<正>在当下相对发达的多媒体融合背景下,探索一种适合的教学方式显得非常必要。有学者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比使用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有效。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计划或关键知识转移的范围。“双线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具有广域性、翻转性、协作性、便捷性。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遵循智慧教学“高效高能”与“便捷实用”的原则,对小学数学智慧教学进行了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1.
理解“教育融合”,可以从“教育”“融合”和“教育融合”三个向度着手。从“教育”而言,教育作为“有机整体”,教育作为以促进人的生成为根本旨趣的活动和教育作为一种限度性存在是审视“教育融合”的基本立足点;从“融合”而言,“融合”所内蕴的“不同性”与“一体性”的统一,从“边界”到“边缘”的跨越揭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真实;从“教育融合”而言,处于关联中的两种教育的状态决定了“教育融合”的状态。“教育融合”是作为整体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基于两者的内在关联而在两者间的“边缘地带”形成的,以促进自身完善和教育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为要旨的历史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已历经十多年发展.这期间,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也使我们深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途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文章从“融合”入手,对有关融合概念作了探索与界定,剖析了现今融合存在的几个误区,提出了走入“深度融合”的相应措施,呼吁教师教学应避免假象融合、异化融合,倡导有效融合,追求融合的深度与效益,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学社会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最早开展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国家之一,但也曾面临教学孤岛、信息孤岛和循证孤岛等质量提升阻碍。立足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美国融合教育项目“学校综合转型框架”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文化的认识视角,以公平与质量为价值导向,以合作与支持为实践面向,以循证与改进为发展转向,总结出包含行政领导、多层支持体系、整合教育框架、家庭与社区参与及包容政策与实践等五大领域和十个特征的融合教育发展框架体系,通过“基于优势的循证决策”和“基于支持的循证实施”的双向路径运行发展,逐步消解美国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滋生的“三重孤岛”。“学校综合转型框架”超越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范式,站在更高层面描绘融合教育学校整体变革的可能与可为,能够为我国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在地政策引领、校园文化增能、三方合力育人以及循证理念支撑等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是上海市在科技创新发展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适合科教发达的特大及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有效地实现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产业集群布局、社会功能提升拓展的有机融合,为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城区自主创新活力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与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变迁,“托育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基于民办教育力量特点、0~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民办幼儿园未来发展预期,在政府支持下,民办幼儿园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实现内外两个维度的融合,走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式发展创新之路,既可以缓解“托育难”的民生问题,又可以为自身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更能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无缝对接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指技融合”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指技融合”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环节和课程模式,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对于指导任职教育课程建设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艺复兴是振兴中华民族、开启民族新时代、重振民族辉煌的重要途径。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作为其核心和本质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会被融化和消解,会在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改造外来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进步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建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各民族进步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文化体系,一定会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概念,其形成虽晚,却有着异常深厚的思想史背景。该概念在伽达默尔哲学中具体指理解的过程性实质,是历史和现在、客体和主体、他者和自我的无限融合过程。意义境域的基本开放性和前见解的特殊性赋予了“视域融合”基本的超越性、开放性和个体性。在当前多元对话的语境中,将此概念纳入到现代性论域进行其现代性意义检审已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岗证”融合是学前教育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在厘清“课岗证”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当前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内容开发、实践模式创新、等级证书指导等四个维度提出改革思路,以期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