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同学一看这标题,可能就会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肯定不屑一顾,认为用英语说“谢谢”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但事实上,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可能经常搞错,并且很可能你一直就在错说英语的“谢谢”,还以为自己说得很  相似文献   

2.
星期三课外活动时,我们组织开展了“幸福家庭”讨论会。会上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述说着自己家庭成员的优良品质和他们都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当一个同学发言刚刚结束,张××同学突然站起来说:“我家有爸爸、妈妈、姐姐,还有一个老不死的。”我听后正要批评他,他见我的脸色不好,马上改嘴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听妈妈说的。”听他这么一说,我并没有责备他,只是告诉他这是不文明的语言,不许再说。事过之后,我想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一般人都认为应由老师去教育幼儿,可我觉得,有时候不妨让孩子们作作“主角”。自己教育自己,这样反而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有个男孩叫波波,他有个坏习惯,老是要摘树叶子,我对他进行过多次个别教育,讲了许多道理,还运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教育他,可每次他都认了错,说了下次一定改正,事后却又都忘了。一天晨间活动时,一个幼儿跑来说:“一盆花的叶子没有了!”我走  相似文献   

4.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5.
“呀,才上五年级就这么高了!”“这是怎么长的?都快比同龄孩子高出一头了!”“是呀,都快赶上他爸爸啦!”……听,大家又在议论我的个子了。也难怪他们会这样惊讶,我虽然才9岁,却与初中的大同学们一般高了。在班上,我也总坐在最后一排,大家都风趣地说我是我们五(1)班的“擎天柱”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爸爸叫我看《小星星》,说是让我“充电”,我一听就说:“我又不是手机。”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解释说:“还不是为了让你多吃点墨水。”我听后,边笑边说:“我又不是钢笔,干吗要吃墨水?”今天,妈妈给我解释了一番,我才明白,原来爸爸说的“充电”和“吃墨水”都是学知识的意思啊!“充电”和“吃墨水”$江西省龙南县龙师附小一(5)班@唐帅淇 @曾宇霞!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7.
从小我的个子就不矮,照理说脚长手长的人,跑起步来应该很快才对。同学们这么认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可是每次上体育课,我再怎么使劲,最后跑到终点的肯定是我。“跑最后就最后嘛,总要有人垫底的!”起初,我总这么安慰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都是班上赛跑最后一名的记录保持者。原以为,除  相似文献   

8.
儿子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相似文献   

9.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案例再现二(原文载2006年第11期下半月·行动版)】“老师,你批错了!”练习课上,我把全班的数学补充习题发下去,要求同学们先订正错题,再完成下一个练习中的部分习题。不一会儿,小磊便把他的本子递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是吗?”我自认为批作业很细心,便有点怀疑:“哪几批错了?”“我这儿没错。”他又指了指那  相似文献   

11.
中考以后,妈妈带小关到爷爷家去玩。看到小关无精打彩的样子,爷爷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妈妈说:“有两道题,本来是会做的,结果做错了,正生气呢。”爷爷又问:“总的成绩怎样?”妈妈说:“还好,能拿600多分。”爷爷说:“考分这么高,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还不开心呢?”小关说:“那这两道题本不该错嘛!”“不该错的题为什么错了呢?”“还不是粗心,我恨死粗心这毛病了。”爷爷说:“发现了毛病也是收获,以后就可以注意了。”小关说:“我早就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爷爷说:“我看你基本上是不粗心的。”…  相似文献   

12.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13.
张子彤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蛋,上课总走神,写作业时不会还总爱上米问我。我刚开始还能认真耐心地教他,问的多了,就不耐烦了,只要见他上来问我就不耐烦地说:“去去,上课不听,这会儿想起来问,自己想去。有时他写完了,让我批改,看着他期待的眼神好像在说:这次可是我自己完成的,老师您该表扬我了吧!我却板着脸对他说:“写倒是都写完了,错了这么多,改去。”可有一件事教育了我,从而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自己做错事情,说声对不起很容易,别人做错事情,要对他说声对不起却很难了。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合逻辑,但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就真是又合情又合理。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情,错在别人,我却真诚  相似文献   

15.
    
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口罗嗦。“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我取了项链,尽快走开。有些话,我只愿意在无人处小心地,断断续续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给自己听。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发现一个使用率很高,令儿童们(包括我)有些“做贼心虚”的词——“儿童多动症”。我不知道这是外来词,还是哪位医学家一时头脑发热叫出这么一个大多数儿童听了,都怀疑自己是“疑似  相似文献   

17.
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爸爸是家庭的支柱,也是一个“天气预报员”。有一个晴天,阳光明媚,我想:这么好的天,我出去玩一下吧!可当我走到门口时,爸爸却对我说:“不要出去了,过一会儿就下雨啦!”“这么好的天,怎么可能下雨呢?”我十分不解。爸爸说:“因为我的腿又痛了。”我不相信,就想出去玩,爸爸生气地说:“叫你待在家里,你就待在家里,听我的准没错!”我被关在家里,心里正不高兴,突然窗户上落下了水珠,我以为有人在玩水枪,便探出脑袋:“哇!地都湿了!”爸爸的话应验了。我一下子高兴起来,跑到爸爸身边,佩服地说:“老爸,真有你的!…  相似文献   

18.
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说假话,作虚情,必然不真实。心中没有真正的生活之源,写起作文来必然是漏洞百出。“趣”文源于生活。请看下面几个片断。片断1:早上爸爸起床时,只听“嗡”的一声,一只红头绿身大苍蝇从爸爸的被窝里飞了出来。妈妈看见了,打趣说:“你呀,简直和苍蝇成朋友了,连晚上睡觉都在一块儿。”听了妈妈的话,爸爸风趣地唱了一句:“我爱打(大)苍蝇……”我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以为他唱的是:“我爱大苍蝇。”(《被窝里的怪客》)片断2:决赛中,那些自称为大力士的同学们可真是大显身手。他们按比赛的要求把食…  相似文献   

19.
(一)“妹妹,瞧!我的这套衣服漂亮吗?”姐姐一边照着镜子一边问我,“这可是仿照李宇春在新歌发布会上穿过的那种样式定做的。”(唉!这就是我的姐姐,一个十足的“玉米”。)“女儿,瞧!今天我的发型是不是有点像李咏?上街会不会有人将我误认为李咏呢?”爸爸也凑起了热闹。(又一个明星发烧友。)“让我瞅瞅,怎么这么多年我没有发现呢?”妈妈笑着说,“哼!这么多年只听别人说我长得像徐静蕾,哪儿听说过你像李咏呀?笑话!”“你……”爸爸气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姐姐在一旁感慨道:“唉!要是现在有一个变脸公司,那该多好呀!那么我就可以和我的偶像拥有一…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妈妈准备放水给我洗澡,可是太阳能热水器最先流下来的总会是一段冷水,妈妈舍不得丢掉,就用盆去接水。这时,爸爸看见了,就说:“那么节约用水干什么,又值不了多少钱!”妈妈听了连忙说:“这可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有一半地区都缺水。”爸爸听了,又说:“咱家又不缺水,不用那么省。”妈妈摇摇头说:“可不能这么想,若人人都像你这样,水就浪费光了。”爸爸没说什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