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文平 《青海科技》2009,16(5):52-54
本文基于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的特征分析,对其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零速度线产品动态分析及正负速度中心的分布,可以比较准确地对气旋中心位置进行定位;"弓"形零速度线对大范围短时降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弓"型辐散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减弱并趋于结束,当"弓"型辐合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加强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中"逆风区"的出现,可作为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天气图资料,对2007年4月2日出现一次锋面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锋面降水过程中的图像特征。发现在不同的时段,垂直风廓线(VWP)产品和径向速度PPI图像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并得出结论认为:多普勒雷达的强度、垂直风廓线、径向速度等产品,对于判定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海东地区一次强单体冰雹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6年9月2日发生在青海省湟中县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强度回波、径向速度、垂直液态含水量、垂直风廓线等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多普勒雷达资料预测冰雹云发展的定量指标及其规律,其结果可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指挥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2004年8月18日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及雷达强度回波、径向速度、垂直液态含水量、垂直风廓线等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一些定量指标及其规律,从而为以后分析这类天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张家口雷达站(313)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MICAPS常规气象观测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4年8月9日傍晚出现在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多伦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是以短时强降水为主,伴随有冰雹、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负3小时变压中心及较强的层结不稳定也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反射率因子图显示系统为飑线,而在飑线中存在超级单体,径向速度图也表现出明显的中气旋特征;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高度值(ET)对短时强降水和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成娟  朱平 《青海科技》2010,17(5):61-6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6日晚发生在我省东北部的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与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压槽底分裂冷空气在我省东北部交绥是导致我省东北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场、地面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500 hPa的阶梯槽及冷平流、925 hPa暖湿舌的存在是形成该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底层辐合场为大气运动提供抬升作用:露点锋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原因;IC、K指数分布说明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典型的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MICAPS系统所提供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1年8月11日发生在日喀则市区的短时强降水、雷雨冰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动力热力条件、地面气象要素的响应变化、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回波特征作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区域,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切变线,孟加拉湾热带低压外围云系所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给强对流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物理量场、地面气象要素、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0日午后内蒙古东北部一次以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冰雹单体的雷达回波演变和闪电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月20日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槽东移和地面暖倒槽强烈发展的环流形势下,倒槽锋生过程中地面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促使对流风暴生成加强东移,造成下游大范围冰雹灾害。(2)本次强对流天气是多个风暴单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单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移动缓慢,叠加效应使同一地区经历多次冰雹天气,损失严重。(3)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雹区出现高强度的正地闪,闪电的空间分布与雷达回波一致,降雹期间正闪频次跃增,降雹后正闪频次跃减。  相似文献   

11.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雷达在气象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拉萨市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于2003年年底建成,2004年5月26日修复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这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第一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但在具体的应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由于拉萨地区特殊的地形和雷达的位置,降水系统分别来自东边和西边时,在雷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区别。故本文对以上两种情况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够了解该雷达在高原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降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鄂尔多斯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MICAPS、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市多地的强对流天气,结果显示:2020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市多地受高空冷涡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动力条件与水汽条件较好的配合下,造成鄂尔多斯市多地发生了强对流天气,共计造成15 837.84hm~2玉米、小麦、葵花等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 163.95万元。  相似文献   

15.
利用Micaps、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6月25日锡林郭勒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受高空槽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具备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合抬升条件等使强对流得以维持发展,分析雷达资料可知,前期65 dBz的强回波,较强的环境风切变等特征指示冰雹天气的产生;后期的强回...  相似文献   

16.
喀什是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地区。本文针对天气雷达资料在喀什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5年9月2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中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闪电特征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比分析了这次强对流过程中冰雹云与闪电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利用闪电特征的变化预警冰雹天气的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机场和气象部门使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在硬件原理、观测方式、设备性能、生成的数据产品等方面差异很小。通过分析中小型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与气象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性能、数据格式差异以及资料传输应用可行性,为中小型机场天气雷达建设提供外部门服务方案参考,以加强资源利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2017年8月7日~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期间呼和浩特市城区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这两天的过程均属于高空槽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不稳定的层结条件、较好的水汽条件、明显水汽辐合抬升、地面辐合线的触发机制、较大的不稳定能量等是激发此类灾害天气的关键因素。在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发展与移动路径与降水落区、量级也有很好的对应作用,尤其是,雷达回波速度场的辐合辐散特征对于未来的降水的趋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短时临近的预报上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这些指标能够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方面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2017年乌兰察布市首次独立开展飞机增雨作业,2018年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做好乌兰察布市防灾减灾救灾,保障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