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国内渔业发展现状,提出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起到促进智慧渔业的发展,维护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公民的消费安全,实现水产养殖环境因子的在线监测,本文设计了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32位单片机、采集传感器、组网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云服务器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上位机监测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并对其告警实时通知,实现对水环境因子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作为重要民生行业之一,对于保证民生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动投饵技术当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了水产养殖的整体水平。本文将水产养殖自动投饵的进展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对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水产养殖大省,能够提供大量的水产品。但广西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域环境恶化的压力。本文以水域重金属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为切入点对水域环境对水产养殖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水产养殖环境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阻碍水产生物正常生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我国当前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原因出发,探讨对污染的控制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减轻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是当代人类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增大。因此,水产养殖业成为当代一大经济产业。不少人加入到了水产养殖的行列。但是他们往往只看重了近期的经济效益,采取大密度的养殖,忽视养殖环境的保护,大量的使用药物,这些都使得水域环境变差,水产养殖病害也逐年增加。这会严重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水产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此外,还会对食用者的健康带来隐患。因此,研究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迫在眉睫。本文对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当下国内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渔业资源衰退,以人工强化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水产养殖得到迅速发展,研究和开发“高效、生态、节水、安全”的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渔业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但水产养殖还未走出传统养殖的模式,作为内陆渔业主要方式的池塘养殖由于其占地面积大、耗水多,单位效益与产量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建立新的、科学的模式使水产养殖业有一个跨越式提升,这对改变传统池塘养殖观念和生产方式,促进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水产养殖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保护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文中通过对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指出了当前水产养殖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绿色养殖和节水渔业的发展,近年来臭氧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在对臭氧性质和用途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探讨了水产养殖中臭氧处理技术的应用,对臭氧处理技术的作用、效果、机理等问题记性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最后指出了水产养殖中臭氧处理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如果不加以严格的控制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为了改善水产养殖的这一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改善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这与大气污染等其他环境污染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针对上述情况,还我们一个更加洁净的空间,本文重点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论述,并且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相关人士加以一定的重视,在今后的水产养殖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水产养殖效率低下,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目前国内传感器技术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基于此,有必要构建有效的渔业养殖水体质量监控系统,从而高效获取水质多环境参数,养殖管理人员根据监测到的水体环境状况,科学的选择养殖种类,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控制水体环境质量,从而给现有的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国内外学者研究将智能感知、无线传输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方法用于水质监测和调控,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葛建新等将LoRa+5G的通信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中;湖南文理学院彭琛等将Wi-Fi通信技术和微信小程序应用到水产养殖水质多参数监测;江苏大学赵儒亚将超图GIS和Android平台应用于水产养殖水质多参数远程监控;江苏大学徐晓峰采用BP-PID算法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环境因子;中国农业大学陈英义等采用主成分分析+LSTM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对水质参数进行预测;上海海洋大学宋晓霞等结合LoRa通信技术,研究一种闭环生态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膜技术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中,膜技术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伴随着膜技术的使用,难免会造成一些污染。主要论述了膜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膜分离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膜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地区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投饵方式已不再适合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为了应对大面积水产养殖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人艇智能投饵系统。通过对无人艇养殖水质环境信息采集、云端数据处理与监测、改进弹性栅格算法和投饵机装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水质监测与投饵一体化,无人艇上搭载的投饵机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水质环境作出及时调整。避免传统投饵方式所产生的多种弊端,从而实现水产养殖的自动化,达到水产养殖户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到2005年底,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到全国水产品总量67%左右,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已经非常高,但是质量却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仍只是养殖大国而非养殖强国."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专家王广军表示,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延续、稳步增长.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损害也越来越重,而水产品的品质相应地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关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一些不法商贩在生产渔药和饲料时添加有毒物质,虽然这种物质能够促进水产生长,但这类物质一旦进入到食用者的体内就会对人体机能以及其他器官造成严重伤害。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在受到季节性病害、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时也会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对养殖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我国为维护水产市场秩序制定出一系列养殖的基本原则和防范措施。将对造成水产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建立维护水产质量安全的邮寄水产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在水产养殖的技术管理中发生了变化。高密度放养以及大量施肥等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并提出改善对策。全面优化水污染防控,合理保护措施,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境模拟自动化养殖箱。该养殖箱由承重底座、承重柱、主箱体、温度调节系统、湿度调节系统、液位调节系统和光照调节系统所组成。养殖箱工作时,能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养殖水产物自动调节箱体内的各项指标,达到水产最适生长环境。该设备解决了以往区位养殖品种单一、生产环节维护成本高、基建设备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实现了根据水产最适生长环境,提高水源的充分利用,并利用闲置房屋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满足水产养殖农户以及各类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前全球增长极快的食物生产来源,水产养殖在世界粮食供应、粮食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而海水养殖发展、渔业环境管理是当前与未来研究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海水养殖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发展问题与渔业环境管理强化措施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由来进行了介绍。分析当前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养殖的现状,并对实现水产养殖新品种养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体所表现出的富营养变化,实际上就是水产养殖期间所呈现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更高效的蛋白源开发,进而构建起更加低碳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心粉社区是我国水产饲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推出的网络社交和服务平台,于2015年3月20日上线,截至2015年12月15日,注册用户达到65万多人,大都是水产养殖从业人员.据介绍,通威股份希望通过互联网方式与手段,整合水产养殖产业链相关资源,有效缩短与用户的时空距离,快速、高效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甚至颠覆传统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