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如今,变电站的工作逐渐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工作在变电站的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规模性,因此,在电气二次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问题。工作人员只有对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工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地了解,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针对电气二次设计工作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变电站的负荷越来越重,难免会出现电力事故。智能变电站的出现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电力运行的效率。本文重点解析智能变电站新技术及其二次系统调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的发展,国民对电的使用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变电站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变电站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支持,电力系统更加复杂化。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方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度也在提升。电力资源的供应会直接影响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因此必须确保电网和电力设备的合理规划设计。由于电网是承载电力传输的重要媒介,合理选择电压等级,注重变电站设计与电力质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果。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影响,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我国的很多变电站都面临着改建;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建过程中技术要求很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站改建过程中,电气主接线设计、主变压器选择、电气设备选择和防雷接地等电气一次设计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6.
220k V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对电网的正常运行有着保障作用,如果变电站出现故障,会影响电网中电能的传输,还会引起大面积断电现象,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防治。二次系统是220k V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其对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有着较大影响,所以,二次系统也是变电站维护人员的重点检修内容,为了提高检修的质量与效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二次系统运行的特点,总结运维经验,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二次系统检修策略。  相似文献   

7.
伴随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中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按照国家电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建立智能变电站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转型路径,而智能变电站的调试作为电力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部分,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探讨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调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调试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现有的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进行探讨,以为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的推动下,电力系统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智能变电站得到广泛的运用。智能变电站的运用与传统的变电站有着很大的区别,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智能变电站不仅降低了人们工作的强度,而且保障电力的安全运行,并体现出现代化技术的特点。本文将先分析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的差异,从而探究智能变电站的差异化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5)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也在不断飞速发展,电力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事业,无疑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电力事业当中,变电站作为连接用户和发电桥梁,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环境。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运行数据的指令执行单元以及采集源,全面贯穿了智能电网建设各个方面。而继电保护则是智能变电站当中极为重要环节,对于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有着巨大影响力。本文将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优化配置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5)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用电量急剧增长,在为电力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基于此,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应用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整合优化,有助于解决变电站故障问题,优化网络配置,提升供电安全和供电质量。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整合优化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整合优化要点,寻求合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6)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呈现着逐步上涨的趋势,因此要重视变电站设计的工作,保证变电站施工质量,为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基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本文主要对变电站电气一次主接地网的设计工作进行探析,在提高变电站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用电服务。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成为表征我国现代电力产业发展迅猛的重要标志。智能电网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确保智能变电站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运行维护要求。在电力行业中,智能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对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对比,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提出了简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这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电力能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保证电力系统具有良好的供电性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也逐渐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性能,就需要做好对其的运行维护和有效检修,下面,针对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进行探讨,希望为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变电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是实现高压电与低压电相互转换的主要设备系统。近年来,在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电力系统逐渐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其中数字化变电站就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成果,极大的提高了变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现本文就主要针对其中的电气二次设计进行简单分析,指出在数字化变电站中进行电气二次设计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7)
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备的安装质量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会造成直接影响。本文首先对提升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安装质量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二次设备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文中内容对促进我国变电站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同时其也成为了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在很多地区或者是局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为了更好的保证智能化管理以及节能的要求,变电站智能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网络技术的建设和发展实测我国的电网工程逐渐朝着系统化和环保化的趋势发展,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采用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十分有效的增强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实现其运行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及实效性等特点。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和硬件设备的升级,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从智能变电站的概述和特点出发,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网改造速度不断加快,为满足电力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安装作为电网运行的重要保障,其安装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通过有效的安装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才能使设备充分发挥其功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对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安装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电力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它,确切的来说电力工业已经成为一国发展的经济支柱。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息息相关,所以,正确、高水平的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是日后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之一,同时也是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天,本文就是通过对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陷入停滞,也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要加强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化控制。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一旦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出现故障隐患则很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停止运行,无法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修与检验,通过运用不停电检验和带电检测技术,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整体检修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维护和检修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可以确保二次回路检修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保证我国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