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历史文明的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其在语文高考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显现。通过对如何有效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进行探究,旨在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诗歌除了成功塑造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外,还有其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笔者将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其高超的艺术美。一、《木兰诗》是在承传与创新中诞生的北朝民歌主要以五言形式表达,《木兰诗》则继承了这种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但它又不拘泥于此,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长短句交错,使古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而且从篇幅上看,它也比同一时期的民歌长很多。例如:《木兰诗》开篇的前四句"唧唧复唧  相似文献   

3.
严蓉 《科教文汇》2007,(12S):174-174
赏析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它的意思;其次要了解作品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挖掘出诗歌的“题眼”和“诗眼”。  相似文献   

4.
赏析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它的意思;其次要了解作品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挖掘出诗歌的"题眼"和"诗眼".  相似文献   

5.
梁瑞芳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17-217,235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优秀诗歌都是用精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因此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语言巧抓炼字犹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了解炼字的范围,注意关键词语的词性反其特殊用法,再者我们要找寻规律总结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举一反三,真正的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张祥生 《知识窗》2011,(9X):80-80
<正>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近年来中高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在做题时,经常读懂了诗、审准了题,却不知道如何去理出思路、准确表述。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指导学生把握规律,走出迷宫。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的心与外物相感,而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诗人以语言为手  相似文献   

7.
张冬梅  康国琳 《内江科技》2007,28(10):25-25,39
本文通过对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阐述,提出英语课堂教学应利用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手段让学生去接触英语语言及文化,因此要对语言环境进行刻意的营造,以便学生对英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的认识和把握,从而跨越语言障碍后能把握人类思想,并有效地学习掌握该门语言。  相似文献   

8.
张红 《科教文汇》2010,(8):64-65
本文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类诗的特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掌握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类诗的特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掌握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涂建忠 《科教文汇》2008,(35):138-138
诗歌鉴赏教学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本文结合诗歌鉴赏的理论及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提高中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世界文学史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方法,很多作品往往将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我国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的范例。在《木兰诗》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分别表现在木兰形象的塑造、全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上。  相似文献   

12.
陈力士 《科教文汇》2014,(24):36-37
大学诗歌教学中,歌曲节奏的嵌入,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人诗意盎然的节律;歌词的运用,在诗词串解中作为比较文本使用,效果较好;歌曲的情意铺排,有利于学生把握古今人共通的情感;情感的串联,通过熟知的歌曲情感的介入,能够把握不谙熟的诗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诗歌教学中,歌曲节奏的嵌入,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人诗意盎然的节律;歌词的运用,在诗词串解中作为比较文本使用,效果较好;歌曲的情意铺排,有利于学生把握古今人共通的情感;情感的串联,通过熟知的歌曲情感的介入,能够把握不谙熟的诗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刘安露 《科教文汇》2009,(6):232-232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自南北朝以来家喻户晓的女中英豪,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选取了诗中的一句妆饰的描写,考证“花黄”一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古代女子妆饰文化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自南北朝以来家喻户晓的女中英豪,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选取了诗中的一句妆饰的描写,考证"花黄"一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古代女子妆饰文化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语文课要上得有滋有味,必须从这"三味"入手:其一是灵活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其二是巧妙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其三是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对于小说的教学就要把握对人物形象分析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对于小说的教学就要把握对人物形象分析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曹向辉 《金秋科苑》2009,(22):149-149
任何形象的塑造,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均需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尽管不同类型的作品,其语言运用的特点也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任何作品的成功,都意味着语言运用的匠心。因之,要鉴赏诗歌,对其语言的鉴赏也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应该重点从以下四点把握诗歌用语的特点,并由此切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向辉 《今日科苑》2009,(22):149-149
任何形象的塑造,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均需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尽管不同类型的作品,其语言运用的特点也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任何作品的成功,都意味着语言运用的匠心。因之,要鉴赏诗歌,对其语言的鉴赏也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应该重点从以下四点把握诗歌用语的特点,并由此切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