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能源紧缺问题的不断严重,全世界都在关注绿色能源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光伏单晶硅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得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能够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在开始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文章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光伏发电等新兴能源在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基于飞艇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强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飞艇虫害监测系统的构思。本系统旨在改善飞艇能源结构以及推广飞艇在农业虫害检测方面的应用。其动力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包括电池供电系统与自发电系统,自发电系统为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设置在飞艇端的光伏薄膜,电池组件与MPPT控制器形成光伏汇流支路,该自发电系统可以增加飞艇的工作周期,从而使检测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在虫害检测方面,光伏飞艇利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来对农作物的受害程度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新型能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来应对出现的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不断研发的新型能源当中,太阳能无疑是最受人们青睐的,太阳能在发电领域的应用,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效率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是很高。本文就光伏发电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对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艾斯卡尔  唐彬伟 《科技风》2012,(19):27-28,30
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光伏发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分别论述了基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光伏系统及其逆变器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最后综述了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光伏发电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最理想的方式,但较高的光伏发电成本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是将光伏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能量损耗,增加了发电成本。因此,研究高效率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能源日渐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宁钢工业厂房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案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完全的绿色电力,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是当今全球备受推崇的能源应用方式。文中立足于实际变电站,探索光伏发电在变电站中站用电系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绿色、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已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及设备材料选型、积极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等措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环保,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传统能源是保证电网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通过论述光伏发电技术的概述和发展前景,制订了一套适合光伏发电接入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希望可以促进作为绿色能源的光伏发电技术在变电站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历史。在诸多的能源存在形式中,太阳光能不仅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能源之母"。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界面的光伏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所谓光伏效应是指由于光照而产生电压的现象。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储能装置、测量控制装置和直流-交流转换装置等构成的。目前地面光伏系统大量使用的是以硅为基底的硅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5)
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电力能源,这种新型能源的应用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发展过程中大规模的使用光伏发电缓解了我国供电资源紧张的现状,促进我国电力实业发展与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并日趋严重,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都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重要领域,我国也出台了相应和鼓励政策,导致光伏发电应用的关键部件——光伏逆变器的应用空间得以扩大,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分析Satcon从曾经的光伏逆变器领军企业走向破产的发展境遇,来分析技术创新与专利资产积累的关系,进而阐述创新为基、保护为要对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的持续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太阳能的利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中开发利用水平高,应用较广泛的能源,尤其在远离电网的偏远地区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作了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介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特性和基本原理分别做了具体分析,并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对光伏并网中最重要部分——逆变器进行研究。再次,提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并网光伏发电充分发挥了新能源的优势,可以缓解能源紧张问题,是太阳能规模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光伏并网发电,并逐步推广"屋顶计划"。太阳能并网发电正在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幵发和利用,太阳能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不断降低和光伏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点系统将逐渐由现在的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国内对于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研究还不成熟,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地对小型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系统的组成。设计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原理分析和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域广阔,太阳能和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足以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等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产业、应用和成本的现状,指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规模迅速发展,发电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清洁电力能源;在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推动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成本还将快速下降。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技术和经济性都将达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水平,从而推动能源变革与转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2)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损耗是非常大的,但很多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类型,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仅顾社会发展,而不考虑能源的巨大损耗,势必会导致能源枯竭,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式循环性能源,对于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能源利用率,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光伏发电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光发电的技术。本文论述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州地区光伏幕墙的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凸现,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其中光伏幕墙发电系统已逐渐成为建筑领域太阳能光电利用技术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文章对光伏幕墙的技术原理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光伏幕墙在国内的工程实践,结合苏州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光伏幕墙在苏州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资源相对比较短缺,过度的开采能源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电能的需求,同时又能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节能环保的发电技术受到广泛的应用。分布式光伏放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发电技术的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配电网电力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电能质量展开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基本运作原理,综合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接入配电网对电能的影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开发手段,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作用就在于其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还能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经济收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发电系统和用户之间有着很近的距离,一般来说,在用户所处的地区或者与用户之间较近的距离区域内会建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从而能使我国输电网络数量得到进一步减少,通过光伏的阵列可以进行转换能源,建筑表层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得到降低,最终可以充分结合起发电系统和建筑物这两个方面。本文概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且详细的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施的可行性,最后着重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也开始逐渐进入国家电力网络,并成为维持电力供应的重要部分。将光伏发电并入电网一直是电力系统重点研究的部分,本文将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