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6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1.9亿人次受灾,1432人因灾死亡,274人失踪,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这些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对我国灾害卫生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在灾害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从事灾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跨结构发展因其施工简单,自重轻,跨度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但是也因其在北方雪荷及其他情况下引起倾覆,造成人员及财产的损失。为避免这些灾害的发生,我们开发研制报警系统,避免灾难发生。  相似文献   

3.
施溪溪 《内江科技》2012,(4):165-166
城市的目标不仅应有高度发展和完善的经济以及高效、舒适、便捷、优美的城市环境,而且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更加强调城市防灾及安全性规划。强烈地震一旦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其邻近地区,将会造成巨大灾难。组织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减轻这种地震灾难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从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地震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意义,并对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善志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154+295-154,295
计算机系统灾难是多方面的,从操作失误到系统的破坏、数据的丢失;计算机硬件或者存储损坏;甚至意外情况(火灾、地震、水灾)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做好系统与数据的容灾,为求在灾难发生时,做到零时间,零损失恢复尤为重要,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和恐慌。其实它只是局部灾害而已,只要注意防患,不至于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是全球性灾难,损失就很难估计了。关于地球的灾难有种种说法,最近美国、英国、法国一些专门研究对地球构成威胁的所有灾变的某些学者组成一个国际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和社会财富的集中趋于城市化,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威胁也变得愈加突出,特别是城市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及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冲击日益严重,已成为威胁城市发展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1.“城市公共危机”,泛指发生在城市的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灾难事件。既有城市位于一定的地质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造成的“天灾”,也有城市社会和经济活动经常遭遇的“人祸”,更有“天灾”与“人祸”交织,致使城市灾难漫延扩大的危机事件。总的来讲,引发城市公共危机的灾害大致可归纳有十类: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热浪、雷电、浓雾等)、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火灾与爆炸(意外事故或蓄意破坏)、交通事故(以与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交织一起的交通事故和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最严重)、环境公害(多与城市建设发展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变电站的通信、通信系统、继电保护系统、后台管理模块经常发生过电压损毁事件,后果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电子系统(设备)的防护,尽量减小其遭受雷电等冲击干损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地震灾难不断侵蚀着我们和谐的家园,如何完善抗震防灾辅助决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各城市政府抗震防灾能力已成为一项共同的任务。IT技术与GIS技术的发展,使城市在面临地震灾害时实现高效的抗震防灾、快速做出响应决策,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成为可能。以北京市为例,利用GIS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地震、洪涝和飓风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的地震和洪涝灾害是影响范围最广,破坏力较强的一类灾难,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型灾害除了对受灾区域造成影响之外,周边的城市也会出现供水、供电、通信以及交通瘫痪等现象,使得灾害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在城镇规划时注重对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而减少灾难的影响范围。在对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水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应急给排水系统的救援性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1.
曾宏 《科技风》2013,(3):83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拥有率逐渐的上升,汽车的数量增多了,交通事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交通的密度也得到了上升,汽车的行车速度也逐渐的提高,公路隧道车辆的数量与次数也都得到了增长,特别是一些可燃性物质的车辆的通过,公路隧道发生火灾的概率也逐渐的上升。尤其是一些国外发达国家有过之而不及。日本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就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每年至少在4000到5000起,在所有灾难事故当中居首位。1979年的日本隧道火灾,1996年的英、法海底隧道火灾,1999年法国、意大利的MontBlanc隧道火灾,澳大利亚Jauem隧道火灾,这些国外公路隧道火灾都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灾难。公路隧道比较的密封,属于两面密封式,一旦发生灾难尤其是火灾,造成的事故是在灾难性的,损失远远比其他事故更加的惨重。所以,对于公路隧道的防灾与检测其火灾方法,现如今是国内外相当重视的。公路隧道火灾的检测方法、应用、防治都是避免公路隧道事故产生的重要方法。以下就公路隧道火灾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防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信体系是连接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与现场救援人员的重要桥梁,对减轻非常规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的现状为切入点,总结了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研究国外建设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远程控制LED屏播放城市防灾应急信息的设备和系统,通过多协议多接口的设备将社会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花最低的成本建立统一的城市防灾应急信息发布平台,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灾情信息,有效地做好应对和预防,让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对于政府,可以在最小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具有全覆盖、低成本、高可靠、多手段的城市防灾应急预警系统,将灾难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在自然灾害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在破坏性地震中,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是保障相关救援工作的重要条件,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灾难中的信息的及时传递,紧急救助和灾难评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通信手段和方法进行灾难的辅助性救助,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形式多样且信号增强使其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简单介绍破坏性地震中的各种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它们的应用使得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影响降到较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气象灾害指的是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的损失,气象灾害时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破坏力最大、发生频率最多、造成的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也是影响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气象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巨大,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所以,对气象灾害的地理特征充分了解,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电网的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资源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而城市的通信资源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通信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因此如何价钱通信管道施工的安全管理也是目前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强通信管道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方法和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灾情的大小一般由致灾因子的强度以及承灾体的脆弱度决定,我国农村乡镇的地震发生率远高于大中型城市,比如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地势起伏大且多山地,高原等,是我国地震多发区。地震对农村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居民住房的破坏,占总损失的8成之多,其他的损失中多以水利工程瘫痪为主。为此,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并简单提出几项地震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排水工程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城市给水管道发生事故,势必会给城市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会造成经济上的重要损失。因此,必须控制城市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中的质量防范措施。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出发,详细地对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及防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当然,计算机通信网络也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存在着一定的可靠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而现阶段,全国乃至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都是如何有效的避免黑客攻击或是信息泄露而对用户造成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的研究工作,全面掌握可靠性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大力创新现有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并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