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需求的增长,中国大陆已经有9个超大型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000万人次。机场枢纽的吞吐量能力以及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机场陆侧交通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对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优化机场陆侧交通的组织与规划,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本文以首都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并对机场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旅客的个人社会属性信息,出行信息和交通方式选择信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影响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并建立了基于NL模型的机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从模型检验的结果来看,NL模型可以有效的描述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point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机场空侧容量已不再是限制机场容量发展的唯一限制,陆侧容量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机位系统是陆侧容量的关键部分和机场的核心资源,准确评估机位系统容量,对提高机位系统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了机位容量对机场容量的影响机理,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优缺点,提出机位动态容量评估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研究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13,(6):100-100
停车楼项目是昆明长水机场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案也是与航站楼一许构思完成的,作为交通枢纽它为航站楼陆侧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交通服务换乘条件。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模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通过对平谷区新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1982-2004年平谷区人口的基础数据的分析,预测出平谷区2020年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利用的停车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秋彩 《内江科技》2009,30(6):14-15
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各自特点,以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关系为基础,结合交通量-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建立模型,预测出小区停车泊位需求量并以浏阳为例,根据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停车需求预测,较好的反映了浏阳的停车需求情况,为把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新疆统计年鉴中仅有的新疆1990-2015年的交通客运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先利用时间序列(指数平滑和ARIMA)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初步地统计分析。根据预测误差最小的原则确定采用指数平滑模型和ARIMA(1,1,1)模型客运量预测的平均值作为新疆交通总客运量的最终预测方法.并给出了新疆2016—2020年的交通客运总量以及公路、铁路、民航等各客运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洛阳市2008年~2017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数据,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和GM(1.1)模型的综合模型,预测2018年~2020年的洛阳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  相似文献   

8.
民航客运量预测与分析结果直接影响民航交通规划与管理,对各机场与航空公司是否能够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及时制定市场竞争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的民航客运量做出预测。根据民航客运量需求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分析民航客运量的影响因素,为航空业的民航客运量预测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对有效增加民航客运需求具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改进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借助MATLAB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2016—2020年的人才总量进行灰色预测,并与通过模型预测出的广东、浙江省的高技术产业的人才总量进行对比。建模结果表明,改进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比常规模型提高了将近50%,也比新陈代谢GM(1,1)模型和背景值优化模型精度高。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末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人才总量约为2 549 424人,位于广东之后;人才年均增速约为0.5%,位于浙江、广东之后。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山东省机场现状,分析了机场布局及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市场化程度;合理评估机场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机场布局融入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优势3条机场建设和运营优化对策,对山东省机场布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存在碳排放大和能耗高等问题,研究其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构建建筑业能耗生命周期核算模型,测算青海省建筑业生产、施工、运营阶段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分析其全生命周期特征,运用LMDI方法识别碳排放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青海省建筑领域碳排放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建筑碳排放总量为2240.84万t,约占当年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2)从建筑业生命周期来看,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营阶段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阶段,占比超过90%;钢材和水泥生产碳排放量是建材生产阶段中碳排放量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在70%以上。(3)从建筑类型上来看,在建材生产阶段和建筑施工阶段,住宅碳排放量普遍高于非住宅;在建筑运营阶段,住宅建筑在2018年后碳排放量小于非住宅建筑。(4)建筑业能源消费碳强度效应、经济结构效应、总产出规模效应产生正向影响,能源强度效应产生负向影响。建议调整建材利用结构,减少高能耗建材使用比例,回收利用废旧建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以实现青海省建...  相似文献   

12.
以2020年7月9日锡林浩特机场出现的冰雹天气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2020年7月9日MICAPS常规观测资料、锡林浩特机场的小时实况数据以及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预报经验,凝练预报指标,以期为今后的预报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天津市作为大型工业城市的代表,利用PLS-STIRPAT模型对影响天津市1995—2013年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天津市2020年能源强度。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比率是影响天津市碳排放最主要的2个因素,能源强度和第三产业比率抑制天津市碳排放量的增加,且天津市目前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利用GM(1,1)预测可以得出:2020年天津市能源强度为2005年的44.76%,降幅达到55.24%,优于全国的减排标准。  相似文献   

14.
开滨 《情报探索》2014,(12):91-93
以山东女子学院图书馆为例,利用灰色GM(1,1)理论,将2009-2013年该馆8类图书的采购量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建立了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型,经过后验差检验该模型精确度符合要求。然后利用该模型对2013年及未来3年8类图书的采购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学校学科结构控制会影响图书采购量;学校重点学科及新上本科专业相关图书应加大采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30个省市2009-2018共十年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⑴ 中国整体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较低,但进化空间较大,发展趋势较好;⑵ 中国的创新引领地区和创新领先地区共涵盖20%的省市,其余为创新落后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呈现区域不均衡;⑶ 在区域分布方面,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递减趋势。此外,采用GM(1,1)模型预测系统对2020-2024五年的生态位适宜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⑴ 2020-2024年,中国整体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将有所提升;⑵ 在权重方面,2020-2024年,生境生态位将继续占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符亚兵 《科技风》2011,(3):238-239
机场是航空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是航空器活动的重要场地。机场的平面交通如何,对保证飞行安全和飞行的正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机场的飞行流量,进而影响着机场的使用效率,因此,对机场平面交通的研究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飞机和各种车辆(消防车、加油车、行李车、摆渡车等)的机场平面交通情况,以及影响机场平面交通的各个机场构型,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下,SQLServer2000和VisualBasic6.0的开发环境下建立机场平面交通构型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结构模块,从而实现可以交互式对机场的平面交通信息进行数字化,该模块可作为"数字机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为机场地面交通的仿真、评估提供所必须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量预测是进行交通规划和管理的主要依据。本文先介绍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和各种客运运输方式的概况,在此基础上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以陕西省近年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量数据作为实例,采用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陕西省之后五年(即2016~2020年)的客运量进行预测,通过准确的客运量预测,为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为老楼加装电梯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关内容今年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2016年8月份北京就制定了《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3月份通过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群众意愿,自下而上"开展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高;③2020年规划方案下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相对变化率的区域问差异较小.总之,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效益结构均衡、土地资源区域公平配置和公平代际转移的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建设用地增长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黄贤金  赵荣钦  高珊  李颖 《资源科学》2010,32(7):1393-1399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