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开始学习,其效果最好?《三字经》里"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学习的话,肯定是不合适的,是不应该的。小的时候不学习,年轻的时候不学习,老了还能干什么呢?岳飞,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曾经写过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词《满江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岁月蹉跎,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不小心,揽镜自照,两鬟华发已生,这个时候后悔就没用了,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14,(19)
正伟大的中华民族喜欢"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儿"。大学毕业了,这个时候该干的事就是马上找工作。到29岁或35岁了,这个时候该干的事就是找个异性和自己配合生孩子。中国人不准许自己"到什么时候不干什么事儿"。比如北美崔哥的我,到了五十岁了,不干五十岁的人该干的事,比如  相似文献   

3.
忍耐的奇迹     
<正>当"智慧"已经失败,"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手腕"已经败走,其他的各种能力都已束手无策,宣告绝望的时候,走来了一个"忍耐"。由于其坚持之功,成功是得到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了,事业是办就了,营业是做成了。啊,意志的忍耐,能发出多么神奇的功效!不后退,不放弃,在别种能力都已屈服败走的时候,它还坚持着。甚至连"希望"离开了战场时,它也还  相似文献   

4.
小笛信箱     
问:当我为家里做事的时候,父母总说:"小孩子能做什么?"但是,当我不做事的时候,他们又说:"都这么大了,什么都不干。"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负性效应     
《新作文》2012,(Z2):64
负性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我们在认识他人的时候,对正负信息形成的印象总是不均等,例如一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随地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对他留下什么印象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吐痰印象很深,而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人们常常总是把别人偶尔的"坏"记得牢牢的,却把他一以贯之的"好"抛之脑后。当别人一贯"好"的时候,你觉得那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对他也不差啊!"在别人偶尔出现"坏"的时候,你却不平了:"他怎么能这样对  相似文献   

6.
我女儿8岁,我一直跟孩子说学习的时候要踏踏实实,玩的时候要痛痛快快,结果孩子是玩的时候开开心心,可是轮到学习就不那么认真了。应该怎么办呢?马紫月:对于一个8岁的儿童来说,"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完全符合她的天性,可"学习的时候踏踏实实"  相似文献   

7.
在与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在口语中不能很好地区分什么时候用"不知"、什么时候用"不知道"。针对这一实际交际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汉语母语者对这两个词使用情况,得出"不知"与"不知道"在口语中相互替代和不能替代的条件及原因。文章通过对CCL语料库中共202条口语语料的分析,得出除了在一些固定结构中两者不能替代外,"不知"和"不知道"在句中所扮演语义角色的轻重也是影响其能否替换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道德失语症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于其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的事态。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就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哑口无言;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不语。何以如此?  相似文献   

9.
正有你真好,孤单的时候也不寂寞。有你真好,失落的时候也不彷徨。有你真好,要输的时候也不放弃。一"明月几时有"又是一年中秋节,月亮仍旧是那个月亮,可是在我们眼中它有点孤单。这是我在异乡求学的第一个中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终于体会到此句诗的滋  相似文献   

10.
汉语"非X不Y"结构已经从单纯的否定词"非"和"不"走向了凝固化的稳定结构,在语义层面上也体现了强调主观和客观的感情色彩.该结构满足了其语法化的要素.在进行语义解读的时候,X和Y值的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早在古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的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生的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从古代的启发式教学经验论述中不难看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怎样"引",用什么方法"引"才能恰倒好处呢?  相似文献   

12.
炫技     
《少年电脑世界》2013,(11):22-23
1 Word字数统计不走寻常路当我们要统计某个Word文件有多少字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先用Word程序将该文件打开,然后使用"工具"菜单栏中的"字数统计"功能来统计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打开文件的情况下获取其字数信息。在要统计字数的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属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愿意"听天由命"?——抓阄儿抓阄儿的"阄"字常说却并不都会写。当各种方案都不能通过的时候,当人们互相都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当有些理由不好当众讲的时候,当不情愿放弃自己机会的时候,当不愿意明确表态的时候……抓阄这种听天由命的决策方式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请看下面两例。例一:全组有两个优秀指标,评优方案是列出候选人,然后进行不记名投票。有人公开反对,认为投票是人情关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6)
我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不和我们在一起了。直到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叔叔和姐姐来到我家,现在我不仅多了一个"爸爸",还多了一个"姐姐"。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在谈:"读读背背"时说:不要求学生多么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关键是让他们把这些东西记下来,这是一个"布云"的过程。布的云越多才能下起雨,如果不去布云,肯定就不会下雨。但到底什么时候下雨,那说不定。  相似文献   

16.
追日     
"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每个看过电影《无极》的人,都会记得这段话,它向我们诠释了速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是讲究时令季节、尊重作物生长规律的慢过程。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治虫,什么时候锄草,什么时候收获,有它必然的规律。学校管理亦是如此,再好的管理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校长要学会"慢一些",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力"这个词变得很流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信每个词语也是有它的生命的,总有一天"给力"的冬天会来临,人们便会渐渐的淡忘,成为某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成为某一批人美好回忆的点缀。这一天究竟什么时候到来,暂且不去管它,毕竟现在它还处于火热的夏天。好了,回到正题。还是好好的说道说道这个"小不给力"吧。首先说说这个"小不给力"打哪  相似文献   

19.
我不提倡"历史的回归",而是强调"对历史的认知"。退回到一千年前,那是我们人类最幸福的时候,但这是不可能的。假设有一天人类这个物种要告别地球的时候,人类有反思机会的话,会觉得唐宋时期是活得最美满的时期——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这个课程很多时候遭受"冷遇"或"忽略不计",即便不遭"冷遇",即便不"忽略不计",开设了课程,上了课,很多时候也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一味讲解,满堂灌,学生要么疲于"奔命"——大量抄写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