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收到《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李文的“青龙‘金龙哪个更威武”让我欣赏到秦汉瓦当上的“青龙”,作者还引用了《龙(文物)》第3枚汉代青龙瓦当票,心想,假如片上贴用瓦当图邮票来制作,则片、票、戳“三瓦”相聚。可以说是“三全其美”了。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0,(3):5-5
2000-4 《龙(文物)》 2000年3月7日 6-1 新石器时代·玉龙 60分 6-2 战国·龙形玉饰 80分 6-3 汉·青龙瓦当 80分  相似文献   

3.
内涵丰富 “祥龙腾飞”取自汉代瓦当上的青龙纹饰,背景为水波纹饰,色调仅用金、黑、红三种,显得凝重古朴。因为瓦当大多为灰黑色,用金色作底加以衬托,龙纹跃然于  相似文献   

4.
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就开始使用瓦当,战国时多种纹饰在瓦当上的出现,形成了最初的瓦当艺术。秦和汉代瓦当造就了瓦当艺术的一个高峰。六朝瓦当虽失去了秦汉瓦当的富丽堂皇,富于变化的生机,却仍是瓦当历史长河中的一环。由于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定格,六朝开放性思想的影响,使六朝瓦当形成自己的特有魅力。近日,笔者得到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先生赠予的《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一书,看后收获颇深。贺先生对六朝瓦当的分析,是从南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12日《关公》邮票发行前,笔者在寻找制作有关《关公》极限片的载体时,发现20世纪90年代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编印的《关林》明信片中,有一枚洛阳关林庙陈列的"青龙偃月刀"摄影明信片,片图中的大刀和《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瓦当收藏逐渐升温。2001年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个带木盒的汉瓦当成交价高达11万元。2007年8月,在北京中拍国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枚直径17.6厘米的汉瓦当,以5500元的价格成交。之所以拍出如此骄人之价,在于瓦当珍贵的研究价值、审  相似文献   

7.
陈立 《收藏》2008,(9):129-129
《收藏》2008年1期王兰生先生《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实寄封》一文读来十分亲切,因为我同样珍藏有一枚王先生所叙及的南极考察纪念封。所不同的是封的正面“中国南极考察1984·11”的文字为烫金且无钢印,背面为红色仿汉瓦当圆形“中国南极长城站印”(图1)。  相似文献   

8.
邢舒良 《收藏》2007,(3):115-115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建筑就已开始使用瓦当。战国秦汉瓦当造就了瓦当艺术的高峰。六朝瓦当虽失去了战国秦汉瓦当的富丽堂皇,富于变化的生机,但在六朝开放性思想影响下,六朝瓦当形成了自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毅民  张国柱 《收藏》2011,(6):132-135
"对我而言,建一座瓦当博物馆,编一部《瓦当大成》,这是给社会干了一件事。一个人一生应该干成一件事,给世上留一笔,才算没白活。"长风劲扫意境天成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正如人有雅俗之分,爱好也是有层次的。人们常通过一个人交往了些什么样的朋友,来推断其品格的高下。  相似文献   

10.
司学标 《收藏》2014,(11):122-125
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之说,始见于《礼记·曲礼》:“如鸟之翔,如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四神是威猛和力量的象征。同时四神还代表一定的方位,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或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相似文献   

11.
张国柱 《收藏》2021,(3):126-131
瓦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其中的文字瓦当更为藏家所推崇。文字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汉代十分流行。从唐开始,很少有文字瓦当,明清时期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前些年,西安市西门外沣镐东路189号院内,发现了一方清代文字瓦当(图1、图2)。该瓦当面径14厘米,边轮宽1.5厘米,当心饰九叠篆“佛”字,当面未分格,饰6字篆书“重修大崇圣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新邮图稿《天柱山》亮相伊始,褒贬不一,见仁见智,“擎天一柱”、“三祖禅寺”、“青龙探海”,“炼丹苍烟”四枚邮票描绘了天柱山的四处代表性景点。  相似文献   

13.
李云 《收藏界》2011,(8):100-103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正面刻印有多种图案纹样,也有的刻印表示吉祥的文字。最初,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秦汉时开始出现正圆形瓦当,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日。  相似文献   

14.
筒瓦尾端带圆形或半圆形的部分 ,即古代建筑物檐部椽头之筒瓦尾端的遮挡叫做瓦当。瓦当实用美观 ,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瓦当很早就是金石学家 艹鬼集和研究的对象。建国以来 ,考古工作者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 ,获得了大量的从西周至宋元时期的瓦当材料 ,而秦汉瓦当多出土于陕西省关中各县的秦汉宫苑、陵园等建筑遗址内 ,其主要为花纹和文字瓦当。而文字瓦当究竟始于何时 ,学术界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本文想就文字瓦当的起源和发展等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以求教于方家学者。过去学者大都认为文字瓦当始于秦 ,或至战国时代 …  相似文献   

15.
吉祥的瓦当     
朱鸿 《收藏》2010,(7):50-53
瓦当艺术让我迷恋。我的求道方法有读书,有写作,也有瓦当之弄。观乎瓦当,可以察时变,知思迁。 瓦当的收藏和研究大约始于宋朝的王辟之,以后有继承者和光大者朱枫、毕沅、罗振玉、陈直,皆为江浙雅士。岁月如流,风行依然,于今更盛,真所谓千秋雅事。流风还外延日本,瓦当在异邦碰到了解析者和欣赏者,坪井清足和村上和夫便是瓦当专家。显然,瓦当早就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幻化而出,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6.
翻开各种介绍中国秦汉瓦当的书籍,其中都收录有含"冢"(家)的文字瓦当(如图)。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一类文字的瓦当皆识读为"冢"字,有些瓦当的文字明显是"家"字,可还是被识读为"冢"字(图e,f,g,h)。每当我见到这类文字瓦当或瓦当拓片时,心里总会  相似文献   

17.
陈根远  罗小幸 《收藏》2007,(6):164-165
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中最重要的屋面材料——瓦出现了。随着瓦的不断使用,多有纹饰和文字的筒瓦之头即瓦当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猛,七雄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各具特色,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因之形成。随着汉帝国的建立,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文字瓦当的流行与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陈根远 《收藏》2001,(5):24-26
秦汉瓦当同商周青铜器、明清瓷器一样,是我国最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图案瓦当的丰富变化,图像瓦当的天真奇肆,文字瓦当的舒卷自如,都是庄子“道在瓦甓”的绝好图证。  相似文献   

19.
高华 《上海集邮》2000,(4):13-13
1999年12月20日,北京市南区集邮公司启用“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纪念邮戳5种,戳图分别为政权移交、正阳门、大观园、芦沟桥、瓦当龙(图1),其中瓦当龙纪念邮戳的直径达54mm,堪称回归纪念邮戳之最。  相似文献   

20.
瓦当,又称“勾头”,是覆于屋檐具有蔽护作用的一种瓦件,一般与筒瓦连制在一起。瓦当上雕刻的各种纹样又使瓦当有了装饰的功能。d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瓦当与滴水瓦相间排列在檐口,一阳一阴配合使用,统称为“勾头滴水”(图1,台湾邮票,筒瓦,边纸为瓦当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