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涛生卒众说不一,今分析三个关键时间人事,对“770年-832年夏”一说之言不说明处作疏通充实,肯定其定断。参稽多种资料,勾勒了薛涛生平轮廓。指出薛涛诗艺术上细腻清拔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诗”可以怨--“诗三百”的政治寄托与怨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可以怨”是春秋时代孔子提出的学理论,时人为其意味规定了一个“怨而不怒,衰而不伤”的情感的界限。然而,情感的发泄是不可以界定的,“怨”不仅仅有着“温柔敦厚”的讽谏,更有着下层人士时事尖锐率真的讥讽和潮讪。基于此,我们将“怨”以那个时代的作品“诗三百”为献基础,首先把“诗三百”中的政治寄托与怨刺传统进行了模式分析,其“怨”可以分为大谏之诗,告哀之诗,刺讽之诗。  相似文献   

3.
薛涛是唐朝中期的名女诗人。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据说是薛涛八、九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合作的。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就成了上面这首《井梧吟》诗。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夏,我去成都游览了一次望江楼公园。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名胜之地,因此,它与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齐名。望江楼公园如今也是薛涛研究的中心,园内辟有薛涛资料陈列室。据研究资料介绍,薛涛(781—832)系唐宪宗时人,字洪度,相传有诗500首,但大半散佚,目前所见只有90多首。她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张籍、杜牧、刘禹锡、斐度等著名诗人均有诗唱和,唐代张为认为她的诗“清奇雅正”,现代学者郑振铎则说她的诗“轻茜而艳丽”,她在中、晚唐诗坛中的名气是不让须眉的。薛涛不仅以诗传世,还以她所创制的精美的“薛涛笺”留名…  相似文献   

5.
文继炬 《师道》2005,(9):47-48
人这一生有的时候真是难以言说,有人就一辈子淹没在了自己的预言中。唐代的才女薛涛,八九岁就通音律,会作诗。有一天她父亲抱着她坐在庭院里,指着一棵高大的梧桐树诌了一句诗,并要女儿续,才思敏捷的小薛涛脱口而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了立刻皱起了眉头,心中久久愀然。可能这位父亲也预感到了薛涛悲惨的命运,预见了她沦落风月场,迎南送北,被人戏谑“女校书”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6.
何谓诗?众说纷纭。但文字简练,承载量大,即文字上的“挂一漏万”应该是诗的基本特点。读者,可以根据“漏万”之后的文字,再溶进自我,品味出巨大的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彩的内容和情韵来,即“据一初万”,也应是解诗的不二法门。如何“据一补万”?读者可不可以补出不同的“万”来?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没有成说。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但他的界革命的综合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诗界”,然而,这一点却又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黄遵宪的大使参赞工作便于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别国变法成功之经验,起民众变革现实的欲望,以“诗界革命”为突破口进行思想革命成为黄遵宪人生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黄遵宪即是一位觉悟很早,自觉程度很高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师夷长以制夷”积极尝试者,还是一位兴教育、开民智的主动实施者。他的“诗界革命”几乎包涵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有的进步因子,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化 一次预演。“诗界革命”以及围绕诗界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渠道和措施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诗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性虽然也蕴含着正面因素,但负面因素却是其主导倾向。它们从不同角度降低了诗的品位,将诗放逐到没有绿意的荒地上。  相似文献   

9.
刘章在大跃进的年代走上诗坛,虽然诗歌受时代政治思想观念的局限,有图解概念、粉饰生活的一面,但作为“农民诗人”、“庄稼人的儿子”,仍有植根于农村深厚土地中的好诗贡献着特殊的审美价值。经过“化革命”十年浩劫的砥砺,他的诗从单纯、清新、欢快而转向深厚、深沉、凝重。尤其是“革”后期和以后的新时期,刘章面对现实的吟唱,追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和诗人“自我”的忠诚,同时不少诗篇又以其饱含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达到“无我之境”。其《南国行》标志着刘章诗风的巨变,无论内容、形式和情调都与前大为不同。这个在诗苑四十年不断探索、辛勤耕耘、成绩卓、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说“诗眼”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  相似文献   

11.
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王鸿《柳絮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诗中的“扫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该诗前两句甚赞其文才,后两句隐括其人品:“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不愧“一代文宗作女师”。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李清照集》问世。“扫眉才子”,出自唐代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苑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是唐成宗时的女诗人。幼时随父薛郧入蜀就教,少便聪…  相似文献   

12.
“诗教”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是以诗歌为内容和手段的教育,具有感人心志,移人性情的作用,是融德、智、美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弘扬“诗教”传统对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中,薛涛榜上有名。她活跃于中唐诗坛,是唐朝女诗人中的领军人物。她虽沉沦为地位低下的乐籍,但才华横溢,深得当时诗人、名士、官吏的赞赏。她的诗既有作为女性诗人少不了的柔情缱绻,但又能用诗发豪迈之音,论及家国大事起来丝毫没有柔词软调,字字铿锵。薛涛的诗情引得许多文人与她诗歌相酬,流传下来众多佳作。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男性诗人的诗歌占绝大多数,以薛涛为首的女性诗人却在他们的光环下大放异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中唐后期的薛涛是唐代三大女诗人(薛涛、李冶、鱼玄机)中最杰出的一个.她曾与当时诗坛名家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唱和,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王建赞她“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寄蜀中薛涛校书》),元稹诗云“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寄赠薛涛》).后人对薛涛诗也颇多褒扬之词.如南宋晁公武称涛“工为诗”(《郡斋读书志》),明末胡震亨赞其诗“无雌声”(《唐音癸签》).薛涛著有《锦江集》五卷,诗500余首,惜已亡佚.今人薛篷舟著《薛涛诗笺》录其诗91首,是目前搜罗最多的本子.从内容看,其诗以酬唱、送别、咏物为主,而以咏物诗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化价值又有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禅宗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说。他们认为,真谛是无限的,圆融不可分割的,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著名的佛陀拍花,迎叶微笑”的公案,便说明了这个道理——唯会心者知之——重在体验——心灵与心灵的契合。这就是禅宗所谓的“悟”。我国古代诗论家严羽亦用及“悟”。“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悟乃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沧浪诗话》)严羽之所以谈“悟”是为得诗道,得诗之“兴趣”。正如他所言…  相似文献   

19.
李冶和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二人都大量写作酬赠诗,但面貌各异。李冶擅长融己情于诗句,故往往语深情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薛涛则语工辞巧而多客观观照,多取巧讨好成分,故显才情有余而真情不足。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的诗总是生长在民族生存方式(mode of Being)的根基上,总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回忆”(recollection)的结晶。中国人讲“诗言志”,按杨树达、闻一多、朱自清等的考证,“志”在其原始意义上就是“回忆”,“志”与“诗”原本是同一字。“诗言志”的原始意义即是“诗言回忆”,或者说诗表达回忆。这无形中同西方诗学具有共同点:自柏拉图以来维柯、尼采、海德格尔、容格等都主张诗表达“回忆”,亦即“诗言回忆”。中西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