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8,(6):11-15
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合理评价知识产权创新效率对于优化产业格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2007——2016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江苏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江苏各高技术行业间的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效率差距显著;技术水平为制约部分行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江苏高技术产业整体规模效率不高,为非DEA有效。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水平,以及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表明: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对其创新绩效有正的促进作用;我国科研机构创新效率整体并不高,且各省市差异也很大;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也不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考察各省市2001至2008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平均值,天津、福建、上海、江苏、北京创新效率居于前五位,甘肃、吉林、宁夏、湖北、海南居于末五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较低,区域差异性大,研发费用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要全方位整体提升效率,尤其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借助2001-2010年数据测算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考察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政府扶持等因素对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研发经费的产出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企业规模、政府扶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显著,而市场结构对研发效率影响不明显。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文章针对性提出提升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17,(1):14-18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不同创新主体的研发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无效率现象普遍存在;创新失衡问题突出;教育水平是影响区域研发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技术市场成熟度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有积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与研发创新效率负相关。政府应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升区域研发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联动效应概念;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理;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和创新人才集聚水平衡量指标、测算拉力效应、测算推力效应三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提出优化提升创新人才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优化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挥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等对策,以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能力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要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中发挥知识产权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需要从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四个方面全面构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搭建产业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制度保障;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区位商方法测算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知识产出和经济效益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研发投入是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对知识产出和经济效益分别存在显著的单门槛和双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研发投入对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对经济效益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应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高技术产业大规模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方法测度了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绩效之间,以及控制变量开放水平、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利用双重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促进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情况;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均能正向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开放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但利用单一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低开放水平有正向作用,高开放水平与之未呈现线性关系。建议长三角地区分省份区别利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加大城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逐步探索最佳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校应发挥科技成果评价在知识产权运营链条中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成果,构建科技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快速通道,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文章首先分析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现状及问题,提出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与知识产权运营的融合思路,并对融合导向、遵循规律、融合要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融合路径,提出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和转化阶段建立相应的成果评价模式,继而为了保障融合机制的实施,在政策制度、工作流程、人才队伍、工具平台四个方面给出保障措施。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融合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主导产业有着明显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效应,对其他产业起着主导和驱动的作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综合评价其发展绩效对于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以及产业分工体系的合理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围绕如何评价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绩效这一问题,本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运用,并通过改进的AHP-FCE综合评价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主导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文中从显性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甘肃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产业绩效的评价与分析对甘肃省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了甘肃省及全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DEA模型,对甘肃省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制造业绩效在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制造业中高技术行业在纯技术方面相对无效率,而低技术行业则在规模技术方面相对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创新体系对高技术集群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知识网络的知识创新体系由网络主体、资源、活动和环境共同构成。关于网络知识创新体系的运营,必须从信任机制、知识传输机制、激励机制、人员流动机制和组织管理机制五方面共同构建高效的运营机制,才能使高技术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马华林  张立燕 《教师》2021,(8):66-67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产业学院专业和专业群需要适应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文章首先分析了产业学院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效率低下、专业技术单一性与企业产品研发综合性的矛盾、重组的专业链域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矛盾三个主要问题,然后从运用产业发展、信息论、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几个方面为专业和专业群集聚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构造模型,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政府行为以及研发机构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研发项目数的增长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知识在创新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本身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知识产权贸易。在古诺竞争市场结构下,建立一个基于工艺R&D的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并讨论知识产权贸易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市场绩效不仅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有关,而且与出口国的技术溢出程度以及研发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协同创新要着眼于解决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势地位问题。通过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环境建设来提升我国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需要针对在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阻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环境建设: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环境建设,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环境建设,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环境建设,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管理制度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表明: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分布在资源密集型产业,重化工业是内蒙古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支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长不足,尚未在工业增长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指导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基于城市创新资源和企业绩效的内涵及特征,分别构建城市创新资源与区内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城市创新资源作为投入指标,区内企业绩效作为产出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评价方法,在城市创新资源视角下对河北省9市企业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对效率结果划分出高水平有效区域、低水平有效区域和无效区域,从而为城市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