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授受型”文化,造成了中小学教育对基础教育“未来性”的忽略和对学生生命成长“整体性”的忽视,导致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流失,功利性被强化。推动学校文化由以升学教育为取向的“授受型”转向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型”势在必行。要建立与终身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学校新文化,使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真正回归到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轨道,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2.
空间是承载教育生活的现实基础,教育叙事是展现教育生活的重要途径。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是指将教育故事的书写建立在空间面向的基础上,将教育叙事中线性的、静态的经验存在转变为关系性的、动态的存在。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是教育叙事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深描教育“现场”,凸显教育真实在社会画面中的“景深”,对人进行立体认知。因此,需要从空间成为教育叙事的观察角度、空间成为教育叙事的理解向度和空间成为教育叙事的表述维度促成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3.
扎旗音二中开展“五型”、“三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白金良内蒙古扎来特旗音德尔二中,为了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跨世纪“四有”人才,开展了以“五型”,“三结合”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五型”教育的其...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阜宁县新沟初级中学,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配合起来,形成“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5.
“立体型”教学结构改革及中专“3+1”教学模式实验是我们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内在规律,改革现行中专教学体制,变单一的教学结构为科学的“立体型”教学结构的一项实验。这项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体现中专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中专教育是50年代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担负着为企业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将是以高科技为核心,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教育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彻底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成绩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这个时代对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的历史转型及其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是我国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由于时代变迁和历史背景的变化,辅导员队伍逐渐从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型转向如今的“事务型”。然而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辅导员必须从“事务型”转向“人生导师”型,即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特点,以“学生教育与管理”为专业的新型队伍。对此,可以通过单列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合理设置岗位职级、优化培训与交流措施、提高学历层次和拓展国际视野、搭建进出口立交桥等,提高这支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8.
张景芝 《教育家》2004,(5):18-19
素质教育召唤着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召唤着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反映了一种顺应当今素质教育时代要求的理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从国际教师发展趋势来看,他的角色将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型”,其主要必须依靠的是教育科研活动。笔“九五”期间,参与了省级规划  相似文献   

9.
小学立体教育模式研究●重庆市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谢永龙一、探究小学立体教育模式的意义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面向21世纪的现实选择,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场时代的革命,也给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本质特性是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迅速实施主体性教育并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使职中生由“内耗”型转向“外强”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赢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本质特性是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等职技术教育必须迅速实施主体性教育并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使职中生由“内耗”型转向“外强”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赢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3.
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从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转向须聚焦叙事逻辑、传播内容、传播话语三个维度。叙事逻辑整体性注重从“重宏观”向“宏微观并重”转向,主体性上坚持从“重关键少数”向“关注绝大多数”转向,导向性上应从“重过程”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转向。传播内容生产模式应从“千人一面”向“精准性”转向,内容呈现形态注重从“平面型”向“立体化”转向,理念观照应从“重理论阐释”向“重情感认同”转向。传播话语表达从“宣传”向“宣传+讲故事”转向,话语指向从“说理”向“说理+解决问题”转向,话语风格从“理论话语”向“理论+生活话语”转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政策制定是国家引导和干预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一种积极作为。围绕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教育政策的理念变革与机制建设能更好体现人类对公平诉求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教育政策必须要在理念上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在机制建设上,完善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机制、建立教育资源优化的配置机制、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完善教育政策公平的评价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责任追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罗红 《华章》2012,(26)
纵观现在教育观念,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工业迅猛发展,社会的信息化变革,促使教育的基本结构由“信息传授型”的传统模式,转向“能力培育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对“能力”的培育.训练思维,发展能力,这已成为现代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素描教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起到的根本作用.那么构成融入中职素描基础教学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图像世界”的到来和“图像转向”的发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认知、文化和技术三个维度对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内涵进行解析,以探明图像作为思维形式、视觉话语和教育媒介的实质。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向度在于养成视觉素养以探求图像之真、丰富审美体验以感悟图像之美和引导积极价值观以确立图像之善。进一步确定数字时代视觉图像“图以解文”的方法性价值、“图以传意”的内容性价值、“图以激趣”的过程性价值以及“图以载道”的情感性价值。据此反思,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发展的限度,即在坚守文字理性中避免思维范式的“逻辑缺失”、在维持学习秩序中提防后真相时代的“知识失真”和在重申教育返璞归真中警惕青少年的“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切实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高校必须改革封闭的办学体制,改变以拉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工农的偏向。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来看,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了使“三结合”这种新的体制能够有步骤、富有成效地发展,有必要对“三结合”的原则与途径进行深入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基础教育已经实现了教育发展的三个转变:从重视体制改革转变到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重视规模速度转变到重视质量效益;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变到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国家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结合的形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校开始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更有活力的“高自考”助学教育体系,要从三方面改革创新。一是主体部分,要打通从初中毕业通过“高自考”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填通车”;二是配套部分,建立学习与就业或出国留学的立交桥;三是探索部分,开发产学三结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走向“万物皆媒”的智能时代,对教育而言,实现了从技术服务教育到技术赋能教育的转变。智能时代的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教育信息化上,更重要的是技术融合推动艺术学科建立起新的艺术教育观:融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重塑艺术教育的理念;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实现艺术教育的社会化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