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报网互动已经是平面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河南《平顶山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也积极行动,其中《读者之声》版“百姓话题”栏目与论坛互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平顶山日报·读者之声》“百姓话题”栏目是创建于2000年的一个老栏目,每周六预告一个话题,由读者参与讨论,在下周六整理见报,同时预告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一个时期,河南《南阳日报》鲜活的图片报道引起了上级部门和读者的强烈关注。且不说每天报纸各个版面上的单幅图片生动活泼,也不说要闻版"影像南阳"专栏内一幅幅组合图片引人注目,单就定期刊发的围绕重大题材的《视觉新闻》专版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很多读者反映,现在的《南阳日报》真正是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回顾摄影报道"活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新闻改革和多媒体竞争中,作为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来说,如何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和品位?这是摆在许许多多地市报同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目前来看,不少地市报一方面发展多元经济,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他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挖掘、用足、用活“三贴近”资源,打造了一批“三贴近”精品工程,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他们当中,有的开展“三贴近”活动,有的推出“三贴近”的精品专版和专栏,如芜湖日报社开展“党报进社区”活动架起党报连心桥;《怀化日报》推出《民生在线》版搭建党报互动平台;《平顶山日报》创办“百姓故事”栏目增强党报感染力等。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希望地市报涌现出更多的有关“三贴近”的品牌活动、品牌专版和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5.
专栏副刊的眼睛《宜宾日报》庄剑宜宾日报自1988年复刊以来,注意利用专栏的优势来策划副刊,通过专栏来充分体现“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名城特色”的办报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得到了读者与同行的认可。复刊初始,我们在考虑《宜宾日报》副刊的栏目时,既构建了相...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9日,南阳电视台《宛都播报》栏目改版,设置了《李曼帮忙》子栏目.该子栏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通过记者关注民生急事、难事、烦心事,引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开播以来,《李曼帮忙》深得老百姓的称赞和信赖,在南阳地方媒体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并且迅速成长为《宛都播报》乃至南阳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作为伴随这个栏目诞生、成长的一名记者,笔者就帮忙类节目运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合肥日报》创刊之初就在沟通社情民意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在热线新闻版开辟"民生工作室"专栏,开通党报新闻服务热线,针对群众反映的民生类话题进行有序的新闻舆论监督,关心百姓冷暖,化解社会矛盾。该栏目已经被评为2011年度安徽新闻奖报刊类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8.
“百姓话题”是1999年《丽水日报》版面改革中新增加的一个栏目,从1999年1月7日在头版头条与读者第一次见面,到年底共刊出36期,36篇文章,其中上了头版头条的有18篇。在开栏的话中,“百姓话题”就提出了办这一栏目的宗旨,即“让老百姓说,说老百姓自己的事;为老百姓说,说老百姓难办的事”。设置这一栏目,“就是对老百姓普遍疑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分析,提出我们的观点,表示我们的态度,努力为老百姓释疑解难。”  相似文献   

9.
新闻宣传做到“三贴近”,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主动周全的策划组织。《羊城晚报》一直坚持的《公众话题》栏目(或专版),以及近年来不断发展的类似话题性专栏专版,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三贴近”形式。《羊城晚报》的话题性专栏,开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开宗明义就叫《公众话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最后一个年终报道,《哈尔滨日报》准备推出“漫画九五”和“新千年·新亮点”两个专栏;报业集团所属《新晚报》同时为读者奉献“哈尔滨百年珍藏版”。 我们认为,总结、报道我市“九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最符合2000年特色的年终报道,特殊之年应有特殊之举。因此,我们选择了《漫画九五》这一活泼的方式。《漫画九五》从贴近读者的角度,以较  相似文献   

11.
《济宁日报》1995年以来创办的“农村科技”栏目,始终坚持为农民提供科技致富知识、与农民兄弟交朋友这一宗旨,融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农时季节,服务农村经济,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该栏目已连续3年在全省地市报专栏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贴近再贴近该栏目在创办过程中,既贴近地方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以来,《南阳日报》在全市新闻媒体中首先创办社区新闻版,重点报道社区居民的高兴事、烦心事、困难事、有趣事等。该版的创办,使得《南阳日报》很好地践行了新闻"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4.
《生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创办的一个新节目.几个月的登台亮相,开局不错。我看了8个重点节目,总的印象是:贴近百姓,引导生活。生活类节目,首先要贴近老百姓,抓一些趋同性强、差异性小,大多数人喜欢的话题.在增强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中,引导人们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人们进行理智的消费,合理的花钱。我认为《生活》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贴近百姓,引导生活”这一指导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题材的贴近世。《生活》栏目比中央电视台的另外几个经济类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比如安居工…  相似文献   

15.
报纸需要有各种专栏的支撑,每家报纸都在精心打造名专栏。《通辽日报》是一家地市级党报,多年来在打造特色专栏上下了工夫。《天南地北通辽人》栏目从2003年初开始创办,到逐渐办出特色,得到读者的认可就是一例。《天南地北通辽人》栏目专门向广大读者介绍有一定业绩的通辽人,目  相似文献   

16.
《让理论贴近百姓让党报走向读者——四川日报理论宣传的创新与探索》一文,通过对四川日报理论宣传工作创新性实践的总结,就党报的理论宣传如何贴近百姓,走向读者,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这一党报新闻改革和新闻创新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八月初开始,河南日报,浙江日报、福建日报、大众日报、新湖南报、青海日报,贵州日报、河北日报等几个省报为迎接今年我国建国十五周年而举办了国庆征文。河南日报八月二日起,在副刊上举办了《我与祖国》和《风展红旗》两个专栏的国庆征文。在《我与祖国》栏目里,要求读者通过自速的方式写自己十五年来感受最深、最难忘怀的一些事情;在《风展红旗》栏目里,要求读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反映本省  相似文献   

18.
郭皓 《新闻实践》2005,(7):48-48
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办好地方党报副刊,同样需要在增强“三贴近”上下功夫。一、增强服务性,使地方党报副刊贴近实际地方党报副刊要办得吸引人,应在增强服务性上下工夫,把视角停留在百姓关注的问题上,帮助百姓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台州日报的《社会家庭》副刊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就是因为该版的服务功能强,开设的如“家教一得”、“走近时尚”、“健身养生”、“家居天地”等都是服务读者的栏目。这些栏目中,既有作者教育子女的方法体会,对时尚流行走势的提示,又有保健养  相似文献   

19.
一个报纸的专版办得好还是不好,首先得向它的读者讨答案。换句话说,读者满意率的高低,是衡量与评价这个专版的至关重要的标准之一。 但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要求取读者满意率的确切数值却是万分困难的——要求每位读者都将其读报后的感受一一反馈给编辑部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我们在努力办好江城日报《农村经济》专版的过程中,仍然千方百计地向读者贴近,竭诚对读者的反馈予以补偿,以期尽可能地引起读者共鸣、增加读者满意率。 为了下一步探讨起来更方便些,我们先在此列举一些统计数字:1994年1月初至1995年2月末,江城日报《农村经济》专版共出版47期,已在专版上“挂牌”的常设专栏和不定期、短期专栏26个;共刊发新闻稿644条,其中报道对象属于农户或乡村以下单位的“贴近读者型”稿件有631条,占发稿总数的97.98%;专版  相似文献   

20.
夏文渊 《新闻记者》2007,(11):91-93
一个新闻类的小品专栏,从开设到现在,历经二十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是稿源不断,作者"代代"相传,读者越聚越多,这在报界是不多见的。这个专栏就是新民晚报"读者之声"版上的《岂有此理竟有此事》专栏。这个专栏的内容始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针砭时弊,写作诙谐、辛辣,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不仅深受读者欢迎,还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