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界》2007,(10)
石湾窑亦称"广窑"。窑址位于广东佛山石湾,创烧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其产品胎体厚重,眙骨暗灰,釉厚而光润,与河南钧窑特点桕近,俗称"广钧"和"泥钧"。石湾陶塑是岭南著名的工艺美术品,其艺术种类主要有人物、动物、山石盆景和实用器皿,以陶塑人物最为著名,俗称"石湾公仔",有"东方明珠"之誉。石湾  相似文献   

2.
叶丹洋 《收藏》2013,(8):57-59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石湾镇。明清时期,佛山石湾镇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并称为四大名镇。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表明,石湾的陶瓷生产至迟可以上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趋于鼎盛。  相似文献   

3.
黄卫文 《收藏》2013,(11):52-59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存诮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  相似文献   

4.
张小亮 《收藏界》2015,(4):35-48
一、山西宋金瓷器概况宋金是山西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窑厂数量众多。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宋金时期山西境内的窑址遍布南北,多达六十处,其中知名的有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榆次窑、介休窑、交城窑、霍州窑、盂县窑、平定窑、临汾窑、河津窑、八义窑、阳城窑。二是产品种类丰富。山西与冀豫为邻,深受定窑、磁州窑、钧窑、当阳峪等窑口的影响,平定窑、盂县窑的产品明显可以看出定窑的影子,浑源窑、晋城窑、临汾窑都发现了钧釉瓷器,至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风格则更为普遍。在模仿名窑的同时,山西窑场  相似文献   

5.
王春城 《收藏》2013,(9):176-177
《禹州志》云:"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中有镇日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原来禹县在北宋时是阳翟县,金称钧州,明万历三年,因避神宗名讳,改称禹州。依据《中国古陶瓷图典》:"钧窑宋代无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由此得知,钧窑是中国宋朝北方瓷窑,在今河南禹县境内,为中国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生产的艺术陶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被誉为我国岭南民间艺术的一朵瑰丽奇葩。相传石湾陶艺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北宋年间,石湾窑烧制的产品曾远销东南亚,至明清时期,石湾陶瓷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以人物、动物、日  相似文献   

7.
4月8日发行的1999-3《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是我国第6套陶瓷系列邮票。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瓷窑遍布全国,北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及磁州窑,南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相似文献   

8.
黄静 《收藏》2011,(7):78-83
明清两代是广东石湾窑的繁荣鼎盛时期。此时石湾窑的产品总的来说可分为器皿类和陶塑类两大类别,观赏性极强,除畅销两广地区外,还行销海外。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  相似文献   

9.
钧窑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钧窑创作出了中国瓷器历史上从未出现的众多器形,钧窑瓷器器形最完美、最丰富。  相似文献   

10.
乔红伟 《收藏界》2011,(12):60-63
石湾窑是广东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天佛山石湾,创烧于宋代,极盛于明清两代。  相似文献   

11.
禚振西 《收藏》2013,(11):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12.
禚振西 《收藏》2013,(6):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13.
正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其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发展,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即以博物馆藏品为例,详细解析如下。雍正时期雍正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初创阶段。其烧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先是在高温窑炉中第一次烧成素坯,然后挂釉,再入800℃低温彩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釉中含有粉剂,釉厚而不透明,呈现深浅不一的窑变红与窑变蓝等色。清(佚名)《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7,(12)
正2016年12期《收藏》杂志刊登了笔者撰写的《元鹤壁窑天蓝釉红彩"张字"盘真伪辨》短文,引起了藏友对鹤壁窑钧瓷的热情关注,也提升了鹤壁瓷的知名度。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其全意。此文拟再考款铭之事。瓷器款铭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纪年、标记、参数、装饰,主要形式有姓氏名记、家堂庙号、窑主造记、吉祥语句、烧造窑具款等。目前发现的鹤壁钧窑有四种类型的款铭:彩釉、  相似文献   

15.
邵颖 《收藏》2013,(7):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丽 《收藏》2009,(4):73-75
钧窑瓷器发祥于河南省禹县,是在北宋创烧的一种釉色深浅不一的蓝色乳浊釉瓷,其以变幻莫测的色彩而深得世人喜爱。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随后河南其他的一些窑场相继烧制,并且影响到了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一些瓷窑,以致元代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钧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此窑系在宋元时期瓷器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瓷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3,(4):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岳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以青瓷著称,陆羽《茶经》载其名。其窑址在今湖南湘阴县境内,故亦称"湘阴窑"。岳州窑烧瓷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东汉,1988年湘阴青竹寺窑址出土了刻有"(汉)安二年"(143年)的瓷片,盛烧于隋唐,转变于宋元,衰于明清。其分布范围广,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沿湘江两岸散布着不同时期的众多古窑,当地民谣云:"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有人开得窑头山,金银财宝用箩担。"隋唐时期是岳州窑青瓷烧造的鼎盛期,产品种类丰富,青瓷质量佳,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健丽 《收藏》2009,(4):67-72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20.
玄色之美     
刘新园 《收藏》2012,(13):43
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上古文献中的"玄色"一词,特指一种微微透红的黑色。屈原《楚辞》有"临湘沅之玄渊",看来玄色会给人以幽深、玄远之感、、中国在商代就已生产出有青色釉层的硬质窑器,今人称"原始瓷"。约在东汉时代,陶工们利用黄黑色的黏土(含铁量较高的原料)与草木灰等混合便成功地烧出了微微泛黄或微微泛青的黑釉瓷器。汉魏六朝时期,浙江德清窑已是以生产黑釉瓷著名的窑场了。至此以后,中国南北诸窑几乎没有停烧过黑釉瓷,这可能有如下原因: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