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何种语文课堂最受师生认可?是崇尚自然的课堂,是互为互动的课堂,是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资源共生的生态课堂。我认为生态课堂应包含以下两个基本点:自然、平等。我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完成了《当你老了》这篇诗歌的教学。一、自然自然包括三个方面:自然地呈现问题、自然地解决问题、自然的教学步骤。这首诗在苏教版的《语文读本》(必修五)上,没有一个注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地出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语文考题的变化 ,我们发现今后语文的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是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点心得 ,请同行指教。一、语文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我常常想 ,教学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的精神之爱要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从一定意义上讲 ,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在情感交流、精神对话中相互提高的过程。如我在讲解课文《雨中登泰山》时 ,采用了由 3名同学上台讲解 ,台下补充、老师总结的课程设计。我在课堂上一经宣布 ,每名同…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要做到有效性,相关的因素是很多的。有主观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堂组织,师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性格、思想及审美能力等等;也有客观因素,如,时间、环境、教材等。还有自然因  相似文献   

4.
刘云 《成才之路》2010,(4):31-3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师生问的平等对话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条件。课堂是一个天平,教师和学生就是两个托盘上的砝码.无论是哪一方过重,这个天平就将失去平衡,课堂也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这就要求既不能一味地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不能毫无控制的随意学生想如何学就如何学,  相似文献   

5.
有幸在“2006运河之声——全国多种风格与流派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欣赏了薛法根老师风采独具的“公开的家常课”,终生难忘:没有多媒体,没有激昂的演讲式导语,没有一浪又一浪的掌声……一本书,一根粉笔,一支笔,师生的“道具”如此简单,但课堂上书声琅琅,发言精彩,品读有味,练笔扎实——浓郁的“语文味”扑面而来!薛老师和蔼可亲,语速不急不缓,让第一次见到他的我油然而生“陌生的熟悉人”的奇妙感觉。课品如人,他的课堂上弥漫着一种神奇的“宁静场”,令学生和观者的身心无比放松——感到不是在上课,不是在努力地学习语文,而是在呼吸着语文,在生活着语文,在语文中生活。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自然,这不正是课堂的最高境界吗?如同那节课上一位学生对同学读书的评价“:他读书的声音一直在高潮中!”高潮是短暂的,宁静是永恒的。平实,朴素,大巧若拙——我以为,这就是薛老师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师生互动了起来,课堂活跃了起来。似乎,这就是课改后我们应该追求的课堂形态。然而,蓦然回首,我们发现,热闹的背后,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缺失了什么。于是,我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恍然发现,我们淡忘了语文来时的路,淡忘了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生成什么样的根,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之树常青,才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自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多媒体声像结合的特  相似文献   

8.
骆力 《文教资料》2006,(28):145-146
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语文,让学生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使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课堂应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一句话,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交流的、开放的、感悟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要依赖于教师的“活”。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如果关注一下语文新课改,我们不难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以体现,人文性倍受关注,课堂上既有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宁静,又有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时的热闹……似乎这样的课堂是很不错的,但在这种"自主"与"合作"的背后,在这"宁静"与"热闹"之中,我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向往和追求的教学吗?仔细想来,我觉得大家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文本研读",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方帆先生的<我在美国教中国语文>刊出后,一些网站也相继涌起了方先生的"大洋彼岸"热.看到网站上人们总是与方老师探讨文化教育的细节与技巧,笔者不禁忧心忡忡.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方老师进行的是双语双文化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一些文化是自然的;人家的语言教学,人家学生形式思维的训练,另有其母语教学在,而我们则不同,我们教的就是民族语文.我们切不可无视这一点,被"大洋彼岸的清风"吹昏了头脑,忘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专责.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意”与“言”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也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比较难把握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语文教学日趋理性,然而得意忘言的现象仍然充斥课堂。赞赏者以为此乃教学的高潮,是师生情感的自然喷发;反对者以为此是语文学科本质的迷失。其实,细思之不难发现,得意忘言只是“重道轻文”的翻版,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错误演绎,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意”我所求也,“言”亦我所求也,本文试着从重点转移、意言融合、课堂主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追寻语文有真“意”,欲辩不忘“言”的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土壤,语文课堂是吸引师生思维碰撞的磁场。如何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诗和远方。要追求诗和远方,就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活力课堂,不让语文教学成为一潭死水。为此,我们要探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课外阅读活水来。  相似文献   

13.
字力芳 《教师》2015,(6):70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审美情趣呢?怎样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多年来,我一直在课堂中尝试语文教学与学生艺术培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渗透艺术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根本环节 语文教学与其他的学科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教学内容上看,知识涉及自然人文,包罗万象,有诗词歌赋,丰富多彩;从教学形式上看,有听说读写,课堂内外,不拘一格,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教材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活了有动力,动了添活力,“动”不起来,“活”不下去。活动常变常新,语文魅力永存。语文教学的活气在和谐之中。古语曰:家和万事兴。我以为,师生和谐教学兴。教学的鲜活之气,来自于师生互动,共同创造。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就有了活效。为此,我主张语文“活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通过接触过福堂创立的缺口教学理论体系及其实验,我深深感到:缺口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高度,实现了人文思想的大飞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这样说,缺口教学恰恰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个“生命”…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老师: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您的课堂就不会不精彩;当信念化为一种自然行动,您的人生就不会不辉煌。五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将协助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继续  相似文献   

18.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主战场仍然是课堂,我认为只有放飞阅读翅膀,张扬学习个性,才能使师生们真正地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是那样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和激情洋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作者与作品总是具有唇齿相依的联系.因此,我们创设许多课堂教学情景,实施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些铺垫;听说读议,综合运用,重锤落在重点语句上;琢磨文中细节品滋味.启发学生心灵交流,重视学生融入课文角色,就是为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蒋辉 《教师》2010,(33)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可不知何时,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心灵的触角不再敏感,心灵的空间日趋狭窄,语文教育囿于现成的教材,囿于预设的课堂;语文教学就是做不完的习题和练习卷,就是坐在课堂上聆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这样无疑是将蝴蝶和小鸟放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罩里,它们四处碰壁,失去了生命的光泽.我们不禁要追问,我们如何才能拯救这笼中的小鸟?我想,要拯救这笼中的小鸟还必须从小鸟的生活中去寻找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