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中国的父母一下子有了与动物相关的代号:"虎妈""狼爸""猫妈""羊爸"——在这场冠名赛中,初创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她的《虎妈战歌》轰动  相似文献   

2.
与人的气质、性格千差万别,人为人父母者的教子方式自然也是各有特色。近年来涌现出"虎妈""狼爸"等严厉的家长,引起人们热议。其实早在宋朝就已有"虎妈"们的身影,宋朝是我国古代盛产严母的时代,严父的故事不突出,严母的事例却不胜枚举。与前后各代相比,宋朝的严母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劣,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引入"虎妈""狼爸"的案例,阐述了传统教育方式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作用。传统教育在行为习惯养成与以及品格培养中存在有效性,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传统教育方式对健全人格与世界观的确立形成准确的引导与架构,同时传统教育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近一段时间媒体颇为热闹,"虎妈"刚去,"狼爸"又来,报刊杂志报道和评论连篇累牍。对于这种虎狼式严酷的教育方式,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家长趋之若鹜的热捧与专家深恶痛绝的批评。二者都不否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虎妈成功地将女儿训练成艺术人才,狼爸将四个孩子中的三个送进了北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伴随斥责和体罚。这种方式好不好?面对同样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常常能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她时代""她经济"等族词为例探讨其语言学及社会语用基础,剖析这些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当今社会女性社会地位、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变化,力图揭示围绕着"她消费"(女性消费、个性消费、网络消费)而形成的特有的"她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6.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以动物性为人性假设,以全面发展和智育优先为教育目的,以家族利益和名利为教育价值,以强制训练和惩罚为教育措施.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其效果和危害需要分析.文章认为,“虎妈”“狼爸”们的“家庭教育学”需要用教育科学知识加以引导,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张烁 《教育》2012,(6):6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胡萝卜加大棒"是很多家长的惯用"伎俩"。尽管不时有"虎妈""狼爸"涌现,但不可否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大棒"越来越让位于"胡萝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日渐深入人心。但"胡萝卜政策"该怎么用?让不少家长感到纠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大陆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爸"等极端家庭教育案例为典型样本,论述惩罚式家庭教育之弊端。作者以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负面成分、媒体社会责任异化及社会规制缺失为视角,指出惩罚式家庭教育与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相背离,是非人性化的暴力教育模式,不足为范。  相似文献   

9.
周海华 《江西教育》2012,(Z1):25-27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自称"虎妈",因为采取严厉的教育手段,成功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了美国名牌大学而一夜成名。关于"虎妈"教子的是与非的争论刚刚有点降温,"狼爸"又横空出世,再次把"棍棒教育"推到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很""真""非常"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HSK动态语料库,分析了留学生对这三个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分别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很""真""非常"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归纳出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探讨出偏误形成的规律。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归纳,找出避免偏误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留学生能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震谣 《学周刊C版》2015,(9):108-109
一、引言"狼爸"教育模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在"狼爸""虎妈"的教育之下,确有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案例。然而,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吗?这种教育方式就是普世真理吗?这种"成功"只能是个案,棍棒底下的教育不能长久,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取向。当前社会缺少的是创新型人才,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都不曾念完大学,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创新的思  相似文献   

12.
"内卷""鸡娃""虎妈""狼爸"……一系列网络词语,折射出整个教育大环境下的集体焦虑.随着教育评价改革逐步深入,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地,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为当下缓解教育焦虑、给"教育内卷"降温提供了积极的导向与绝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基本问题年年相似年年同,但是,2011仍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重大事态,刻画出强烈的年代特征。一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使得"中国虎妈"风靡世界。而后,又有鼓吹"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登场。其  相似文献   

14.
"虎妈""狼爸",这些令人惊颤的热点词突然来袭,不免让人望而生畏;其实即使人们常说的"棒打出孝子"也带有很深的偏激性。因为孩子本性是纯真可爱的,上帝才赋予其快乐的童年,但冰冷的藤条却挥上了重重的残痕,令人惋惜。童年时代,重在无忧。天使般纯洁的孩子,在求知中探寻,在思考中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如"虎妈"、"狼爸"、"鹰爸"等另类家教的现象,他们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很大争议。对这些"另类"家教,我们是不是应该全盘否定、一味讨伐呢?反对者、赞成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3,(6):80-80
该怎么教育孩子?人类的手段似乎已经无能为力。虎妈、狼爸、鹰爸……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从动物行为中寻找灵感,并从中提炼出“严厉管教”“棍棒体罚”“极限训练”等教育理念,手段虽然残忍,但效果似乎明显。一时间,虎妈狼爸们邀约不断、讲座爆满、书籍热销,动物教育学汹涌而来!  相似文献   

17.
"啃老族"现象的出现是诸多因素造就的结果,防止这一现象的继续恶化,成了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对"啃老族"的具体情况、形成原因、及应对决策进行了阐述。首先,简要描述"啃老族"现象、"啃老族"这一群体的特征及类型。针对这一现象,分别从就业和生活的压力、艰苦创业意识的缺乏、就业教育的困境及"啃老族"自身的问题对"啃老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提出了应对"啃老族"现象的四个措施。政府应给予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自我转变和提高从业技能;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狼爸"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的三个孩子被他打进了北大,这似乎说明他的管教卓有成效,而且其道不孤。在他成名之前,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棍棒教育就有实践者——"美国虎妈"。不过"虎妈"虽身在美国,却同样是华人,她用棍棒将两个女儿打进名校,还"打"出一手好钢琴。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多是有望子成龙情结的中国父母。作为中国父母中的一员,我对虎妈、狼爹都很  相似文献   

19.
《家长》2012,(1):4-4
继"虎妈"之后,"狼爸"又携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书进入百姓视野,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20.
新春伊始,美国《纽约时报》也来凑热闹,选了个"管"字作为年度汉字,来解读中国社会。山姆大叔的选择和解读是否有理,且不去管它,倒是这个"管"字,与我们想说的话题不谋而合。去年以来,当爸妈的如何管教孩子,似乎成了地球人都关注的问题。从"虎妈"开始,"猫爸""羊爸""狼爸"相继出场,媒体热捧,舆论热议。最近,又高调出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