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少玲 《教学与管理》2012,(33):132-133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对我国来说,英语基础的学习主要在学生阶段,它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等,学生不仅能理解单词与句子的意思,而且还要对篇章有所理解。令学生感到困惑的是单词背了不少,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招生考试通讯》2013,(3):17-17
2009年起,辽宁省英语高考把最后一篇阅读理解题改为新题型——补全短文。补全短文的文章词汇简单,条理清晰,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有一定的联系,但更侧重于应用,考查考生的预测、判断推理和调节等综合能力。试题将具体的标题、段落或者某一关键信息留空于段落之中,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逻辑清晰。  相似文献   

3.
丁瑞芝 《成才之路》2012,(31):82-82
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多年以来一直出现在高考试卷中,而且赋予其较高的思想内涵和分值比例,难怪高考专家说:"得阅读者得高考。"可见,阅读理解对考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下面,就考生如何做好阅读理解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一、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考查近三年英语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可以清晰看出,试题一直以英语《考试大纲》为依据保  相似文献   

4.
赵序时 《中学俄语》2012,(12):20-22
从2010年开始,俄语高考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到45分,占总分值的33%,题量从原来的10个小题增加到15个小题。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求理解其深层含义。须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推理、想象等综合处理后,方能正确作答。这是在考查学生的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  相似文献   

5.
王燕 《快乐阅读》2011,(19):62-63
中考阅读理解不仅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还考查其快速捕捉信息、准确理解特定细节以及复杂句子的能力。考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还要通过文章的表层去合理推断,  相似文献   

6.
所谓主旨大意就是文章或段落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这类试题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7.
考点扫描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纲要要求初中生在阅读时,不仅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而且还要善于口语交际,善于进行综合性学习。据此,全国各地中考都非常重视,语文试题都专门设有"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两类试题。考查的形式主要为:填空  相似文献   

8.
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历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重头戏,占了40分,它决定着考生们能否获得高分。人们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一、高考阅读的要求1.能以每分钟70个单词左右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书信、请柬、通知、便条、广告和常见的标志,等等。3,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把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搞清楚。4.能根据已知事实推断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阅读理解是考查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试题。在高考中俄语阅读理解的分值为 30分 ,占总分值的 2 0 % ,所以说阅读理解题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而且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而且要求理解其深层含义。要理解深层含义 ,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推理、想象等。这是对考生能力、智力、心理的一个综合检验。如何理解表层和深层的意义呢 ?一、明确主题 ,理清脉络 把握好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是做题的关键所在 ,也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前提。在阅读时应充分注意文章主题句以及每一段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不仅是重点、难点,而且是考生之间拉开距离的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一言以蔽之,得阅读者得天下。本文对2013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答题技巧并对考生今后的复习备考提出了建议,以期帮助学生在2014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或划线句子的含义;4)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1.
[招数指津]所谓“看段析句”,是指通过分析段落意思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句子,是能独立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文章由一个个段落构成,而段落则由句子连缀而成,一般句意明确的句子不难理解;但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又含蓄,甚至有“弦外之音”,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弄清其深层含义和作用,这是文段、文章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必然影响对文段和文章总体意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袁小梅 《考试周刊》2014,(66):87-88
<正>高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一直高居榜首,是高考的重头戏。阅读理解所选材料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现今,阅读理解所选文章长度加大,试题信息量大,对学生阅读速度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同时,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点集中,考查角度灵活,干扰项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仅检测学生理解、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的精确性、深刻性,而且对学生个人心理品质是一种检验。因此,在学习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相当于五级)阅读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  相似文献   

14.
<正> 阅读理解型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背景较为宽广,叙述性的文字较长,包含的信息量较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阅读理解文字的能力,而且要会阅读理解图表、公式、符号,还要善于把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读题,梳理信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题意;然后通过列方程或不等式或建立目标函数来求解.  相似文献   

15.
郝昌明 《考试》2004,(5):22-25
阅读理解是考查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试题.它要求考生既能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又能掌握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细节:既能理解具体事实,又能理解抽象慨念;既能理解字面意思.又能理解深层含义:既能理解单个句段意义.又能理解通篇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彩虹 《考试周刊》2012,(30):12-13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理解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重头戏。在近几年的试题中,阅读量在逐年增大,所选文章题材丰富,而试题设计也侧重了深层理解。试题要求考生不仅善于在快速阅读中准确捕捉关键事实和细节,进而进行归纳、总结主旨大意,还能就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进而得到一些抽象概念,直至明白作者未言明的态度、意图等。所以,阅读题是整个试题中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类题,也是考生最难把握和失分率最大的一类题。作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就不同体裁的文章应如何处理谈了一些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近几年中考英语试题,阅读要求明显提高.学生阅读文章不仅要能透过字里行间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创作意图,而且还需要通过语句与语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领会文章的弦外之音.因此,重视阅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必不可少。这类阅读试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种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它侧重考查考生准确理解语言信息和综合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所选文章信息量大,体裁广泛,题材新颖,且试题占分比例大,分值高。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理解答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试卷的得分,学生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理解语言信息,推断一些隐含意义呢?笔者认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巧妙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习惯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得分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党美云 《江西教育》2004,(10):32-33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对于英语阅读,应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应用必要的英语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的能  相似文献   

20.
[阅读方法]阅读论文及解题可分为四步进行:①整体性阅读。即快速读懂全文意思,形成整体印象,做到胸怀全文成竹在胸。②分析性阅读。就是要把文章的重要段落及重要语句的意思弄清楚,透彻理解。把文章从内容到结构的照应关系分析出来,因为试题多是根据重点段重点句的意思来设计的。③索取、组合性阅读。即根据试题要求在原文中索取相关的语句作为解题的“有效信息”,再根据“有效信息”来组合成全面严密通顺的切合要求的答案。④复查性阅读。这步阅读可以在试题做完之后进行。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更改答案。如果我们读科技文、社科论文都按以上四道程序阅读,解题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