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并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最终由哈佛大学定型,并在美国逐步完善被高校广泛采用。选课制也称选科制或选修制,它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没有选课制的学分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分制的实质及其合理性学分制是高校的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 ,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 ,以选课制为核心 ,以导师制做保证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真正的学分制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是实行学分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是学分制是建立在广泛的选课基础上的 ,它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选修课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是允许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不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 ,还可能选择学习方式。学分制的真谛主要在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  相似文献   

3.
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江涛 《教育与职业》2004,(23):15-17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学分制最早出现于德国,1872年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逐步推广和完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的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广义地讲,学分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学分制最早出现于德国,1872年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逐步推广和完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的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广义地讲,学分制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和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选课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选择课程学习的唯一凭证,也是管理部门教材征订,安排教学、考试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现行的选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学分制选课的内在要求和制约因素的研究,确定出西安理工大学的学分制体育选课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体育课网上选课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统计学生选课情况,从而使选课课程得到灵活快速的调整,并且能够按照学生选课志愿进行自动调配,实现了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
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出现在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如果说选课制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那么学分制的应运而生则为规范和测量持有个性化课表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分制(credit system)是以选课制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学分制为了将“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校在总结1985年以来实施学年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 ,自02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 ,让学生自由或部分自由地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 ,并重点建立健全了以下几方面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1.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精髓 ,学校实行网上选课 ,学生参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时间和兴趣 ,通过校园网跨专业选择修读课程。为了保证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学校还加大了选修课程特别是跨学科选修课程、前沿…  相似文献   

9.
完全学分制的十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全学分制,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用学分管理课程,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毕业时间,学生取得规定的最低学分数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选课制(C lass Selection)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选课制。这一制度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性、参与、选择这几个方面成功的程度,标志着完全学分制的实现程度。具体来讲就是要使学生有三个选择:第一、选择系科和专业。实际上,许多学生高考报考的志…  相似文献   

10.
正选课管理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它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时间,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课程模块以课程为构成要素,是围绕某一特定知识范畴或领域而结构起来的课程群,它为选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课程模块内的所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选课工作能否顺利举行的重要条件。[1]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课程模块下的选课管理进行改革研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选课管理模式多样,一般是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可选范围和处理机制不同形成不同选课模式。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产生的选课制综合了学生的课程特点和学习需求,在高校中广泛实行。文章主要讨论学分制下高校选课管理的方法和特点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施学分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学年制还是学分制,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模式,也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学分制或完全的学分制。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应看到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在不同环境下所显示的积极作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吸收学年制管理上有益的经验,在增加教学灵活性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防止学生学习纪律松懈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课制———低年级的教师挂牌上课和高年级的选修课程选读相结合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选课制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包括选课程、选教师、选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我院作为地方性师范院…  相似文献   

13.
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层次化和模块化;允许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课;建立适合学分制的考核制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学生修满学分并通过综合考核准予毕业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高校应重视当前公选课存在的问题,从抓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生选课指导、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加强公选课建设与管理,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选课制下的教育公平是研究学生在同等教育条件下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问题,是教育公平的深层次表现。对教育公平背景下的学生选课的实践研究,将有益于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促进高校资源整合、师资结构优化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对学分制的基本认识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 ,以选题为前提 ,以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标准 ,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一种教学体制。学分制的主要特征有四个 :一是灵活。学习目标灵活 ,知识结构灵活 ,选课途径灵活 ,学生管理灵活 ,修学年限灵活。在该体制下 ,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大了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社会需求以及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上课时间、任课教师 ;可以较自由地安排学习计划 ,根据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延长或缩短毕业年限 ;考试不及格可以重修 ,非必修课程不及格允许…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弹性选课与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性选课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弹性选课的主要区别一是必须加强选课指导,二是应在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允许文化课、专业课学分在一定程度上的融通。学分制管理实质上是对“选择”的一些限制和规定,学分制最本质的内核是对弹性选课的支持和保障。弹性选课既是教学制度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及其具体体现的课程模式的深层次改革,必须依托相应的课程模式才能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学分制及其改革现状分析 学分制(credit system)的发展溯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el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发展,它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对应。选课制于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之后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选课制。1872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 Charle William)提出:人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他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而选课制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置,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华中师大一附中实行素质学分制已三年,一附中的领导从实践中认识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保障机制。在学校,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评价是检测教育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学校确立了以课程和评价为突破口,实施素质学分制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评价方式,用素质学分制为管理制度,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一、构建新机制素质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规定学习量,衡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基本素质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既吸取了传统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规定学习量,给学生一定选课自由等方面的长处,又赋予了以学分衡量学生素质、规定…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选修课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良好的选课机制是推行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而选课制实施的先决条件是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要摒弃对选修课的错误认识,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建立可行的选课机制,还要彰显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特色,允许实训课和相应理论课的学分兑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