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程 《健身科学》2013,(12):22-23
今天,现代人已将对健康的追求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已经不再只局限于吃饱肚子的阶段,健康、营养和安全成了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为了迎合人们这种心理,一些与食品有关的新名词、新概念相继出现,这也成为商家实现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跳出,以差异化获取商机和利益的一大秘密武器。但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食品背后,到底掩藏着多少健康的秘密?又或者只是徒有其表的概念炒作呢?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相似文献   

2.
王灿 《新体育》2011,(6):62-63
食品安全,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顾名思义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食品很多年前,营养含量较高的食品无非是含维他命A、维他命D的牛奶或者含维他命Bc的面粉。现在,新风尚的功能食品已经上架,营养学家说,这些食品能防止心脏病促进胃部健康。  相似文献   

4.
健康荐书     
《于康教你怎么吃》作者:于康出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定价:29.80元面对花样繁多的食材,莫衷一是的营养主张,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本书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观点入手,将晦涩的营养理论与餐桌上的鲜活食品相联系。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主编于康以专业营养师的角度,全方位解读人们对营养的认识误区;多角度分析健康饮食与营养的关系;对近年来高发的"三高""脂肪肝"等病症与营养的关系进行了精辟讲解。《于康教你怎么吃》以权威的数据、通俗的语言,引领读者走出纷繁的营养误区,领悟各种"营养主张"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吴澈 《健身科学》2013,(6):27-27
蓝莓的学名叫做越橘,是一种蓝色的浆果,它色泽美丽,果肉细腻,甜酸可口,原产于美国,近些年在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也有人工种植。蓝莓因其具有的高抗氧化性和富含大量营养,一直在欧美极受欢迎。它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而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健康食品中,蓝莓是惟一入选的水果,其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儿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归纳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有三大类: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营养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安全运动的措施与预防。同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在实践案例中渗透,在媒体辅助中增效,在养成教育中培养,在多元评价中巩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龙江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以提供平衡膳食、科学营养的正确指导,促进其营养意识的提升,对黑龙江省冬夏季不同项目运动员进行日常饮食习惯问卷调查,发现多数运动员早餐营养摄入不足;夜宵摄入大量垃圾食品;大量饮用瓶装饮料代替喝水等一系列问题。建议运动员应多吃主食、多吃蔬果、多吃豆奶制品、少吃油炸食品、减少油脂及盐分摄入,并通过运动营养知识教育培训、健全膳食营养管理体系、配备专兼职营养师等一系列举措调整餐厅膳食配餐及营养结构,以提高运动员营养意识,保证日常饮食健康合理,为运动训练提供营养支持,为运动成绩提高夯实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一、小学营养知识教学简要说明营养是生命与健康的依托,营养状况的优劣影响到一个民族的人口素质。对少年儿童而言,营养则直接关系到其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状况。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小学营养知识课程不仅旨在教授学生相关营养知识,更强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由于营养教育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因此授课的关键在于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为此,小学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9.
美国农业部把现行的营养学知识组合成一座易于被人们理解的食物金字塔,以此来帮助美国人选择健康的食物。先从金字塔的底层看起,大量的谷类粮食和水果蔬菜是人们的食物基础。极少数食物是奶制品与肉或肉类产品交替出现在餐桌上,使你的膳食营养更加丰富。你应该根据你自身卡路里的需要来食用脂肪、糖类和含有大量营养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小胖子越来越多了!这不,六一前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亚洲食品信息中心、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教育部体卫艺司便共同组织了"中小学生肥胖问题媒体论坛",呼吁大家关注青少年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各学科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强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体育教师还是停留在注重技能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一、体育教学与“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对于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健康的广泛内涵,不仅说明了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同时,更指出了体育教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体育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天的需要,而且必须为学生明天的身体和自我发展服务。未来并不是空中楼阁,今天的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健康的基础应是遗传与营养,体育只能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是否应当建立在科学健身知识与手段的传播与…  相似文献   

13.
张国宏 《健与美》2020,(3):98-100
花生酱到底是如何促使脂肪减少的呢?花生酱还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呢?营养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1884年,加拿大人马塞勒斯·吉尔摩·埃德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花生酱生产专利的人。自那以来,它一直是北美家庭中的一道主食。花生酱既营养又美味,它能与多种食物搭配食用,如水果、巧克力、果冻和芹菜。花生酱富含健康的脂肪,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减肥食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贤惠 《健身科学》2008,(9):43-4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自然会偏爱一些美味食品,殊不知这些食品的不良成分,尤其是食品制作过程中添加物的毒性,是健康的大敌,要适量少吃。午餐肉午餐肉在其制作过程中加少量的防腐剂、硝酸钠与亚硝酸钠,这些盐类物质对人体有害,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勤奋工作之余.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追求营养保健,期望健康长寿。随着我国市场渐渐对外开放,外国的产品不断涌入国内。在健康食品努面,原产于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橄榄油吸引了重视健康的某些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丁建敏 《健与美》2023,(9):108-110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状态取决于多种因素,原则上可通过健康管理提供保障。健康管理在现代社会已经被人们普遍关注,加强运动和营养管理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文章首先对运动和营养与健康的基本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大众对上述内容的认知情况,研究基于健康目标的运动和营养管理的局限性,最后从运动、营养角度给出可行的管理建议,就培育运动和营养积极习惯、拟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全面形成有关营养的认知、加强运动和营养认知践行能力四个方面,以此应对现有问题,服务健康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垂钓》2014,(5):64-65
钓鱼人往往也是烹鱼的行家,鱼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鱼。本文将介绍6种国人经常食用鱼类的营养价值及适用人群,为您的健康饮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在了解中学生有关食品安全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尝试把食品安全知识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年级安排食品安全内容。建构包括食品识别、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食物中毒与处理、食物中毒维权等五类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这些知识的融入,能够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发挥更加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校健康教育一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镇英 《体育科学》2003,23(1):140-140
最近见到新出版的国内体育课程标准,其中7至12年级体育课与健康课合二为一,令人耳目一新。细细观之,健康内容侧重于营养,人体发育,心理及性卫生(包括艾滋病知识)。由于其中许多内容,例如性卫生与营养,目前尚未纳入体育本科的教学中,估计标准的推广与执行一开始有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介绍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培训,以供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饮食不科学常常引发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富贵病”,我们应该学会科学的饮食方法,避免疾病,吃出健康。(1)营养要平衡:摄取的各种营养素比例要恰当,摄入量与机体需要量保持平衡。所需热能与热能来源配比平衡,氨基酸平衡,脂肪酸平衡,酸碱平衡,维生素平衡,无机盐(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平衡。(2)食深色食品:一般来说深色的天然食品营养价值高,所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多,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常吃淡色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淡色的蔬菜、糖(精制砂糖)、盐(精制的盐)、精面、精米等。(3)品种要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