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上海市也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中小学实际,特制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中小学实际,特制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  相似文献   

6.
高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高中阶段.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因此我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分述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通过各学科有机渗透。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当然是责无旁贷。一、思想政治课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阐述,昭示了塑造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那么,学校教育如何担负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让民族精神照耀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呢?一是通过学科教学,让青少年学生全面了解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富  相似文献   

9.
齐欣 《中国教育》2004,(4):16-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向他们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尤为重要,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它的生命活力却在于其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创新上。因此,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新的生长点,应该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中小学实际,特制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4,(1):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  相似文献   

13.
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培育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培育和弘扬90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剖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在90后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90后大学生中提升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与目标的精神支柱,学校教育在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体育作为教育学科之一,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基本的途径之一,它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渗透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抗击非典的斗争,对于教育、思想战线来说既有严峻的挑战,又有难得的机遇。大学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充实了新的内容,将自身的精神层面提升到新的境界。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表现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应结合突发事件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并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已经正式颁行,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也于2004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此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标准的重大调整,而且是中国基础教育思想的一次革命。一、“文化生活”部分的增加是历史的召唤、时代的潮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  相似文献   

18.
王德衍 《辽宁教育》2004,(11):12-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994年中共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钢要》之后,我们昌图县教育局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做到“八个结合”、实现“六化”、开展“七项活动”,从而使我们昌图县中小学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到了“八个结合”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队伍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构建大学精神的总前提;构建大学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大学精神及其统一,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舜华 《小学生》2010,(2):32-3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