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30名我国14-17岁优秀长距离游泳(女子800米自由泳)运动员专项体能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仅有23.33%的运动员综合专项体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专项体能水平不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14-17岁优秀女子800米自由泳项目运动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完成体能指标的筛选(鉴于各运动员专项不同,因变量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进行因子分析而确定),建立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体系与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包括:体重、体脂百分比、肺活量、血睾酮、纵跳、握力、50m划频、75m划频等八个指标;一级指标权重模型中,以素质指标占有最大的权重(0.58)其中,其中,专项素质(0.34),一般素质(0.24),形态指标所占权重最小(0.19),另外,回代检验表明,该标准的建立可反映出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实地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2014、2015年全国网球青少年训练营U12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U12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研究表明:1)我国U12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23项三级测试指标.2)由专项体能指标模型和权重模型可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重点加强灵敏速度、快速力量、核心力量及协调性力量训练,重视有氧耐力、灵敏耐力、平衡能力及关节养护训练.3)在专项体能指标模型、权重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U12男、女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包括单项评分、评级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健将级以上23名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20项体能指标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建立了体能结构模型,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是这一群体体能基本特征的集中描述.该模型的建立包括参数筛选、指标权重确定和结构模型特征揭示3个子系统,此模型既可为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的科学选材提供导向目标,亦可使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操作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5.
为使举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体能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在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测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进行诊断和评价分析.得出结论:1)从体能结构出发确定反映花样游泳运动员体能的初选指标体系,经专家筛选出身体形态指标7项,身体机能指标2项和运动素质指标9项.2)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简易评价模型表明:花样游泳项目要求运动员应具有身材高挑、上肢较长、手掌面积宽大的特点;体型上应为肩部较宽、骨盆较窄,同时要体现出“倒锥”体形的流线型体征,但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皮下脂肪含量要求不高.3)在专项体能指标权重系数及排序上依次为3RM颈前下拉(0.123)、核心腹桥8级(0.122)、3RM半蹲(0.118)、800 m自泳(0.116)、30 s双摇(0.115)、转肩(0.11)、30 s单芭蕾(0.107)、30 s两头起(0.094)、右手握力(0.086).4)对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进行态势诊断和差距诊断.目标挑战模型差距大小排序依次为3RM颈前下拉、腹桥8级、3RM半蹲、800m自泳、30 s双摇、转肩、30 s单芭蕾、30 s两头起、右手握力.研究表明:在今后我国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发展问题上,应加强重视和提高肩背力量和核心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7.
体能在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中具有主导与核心的作用,与运动员各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技能水平、物质储备、代谢水平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符合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要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机能特征表现为白肌纤维含量和ATP-CP含量比较高;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结合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指标体系构成、预测模型、评价标准、诊断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并由此建立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构建了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诊断与评价的方法学体系,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训练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测量法分析我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建立了我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由五大素质因子组成,从五大因子中选取各因子代表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y =0.322 X1 +0.233 X3 +0.155 X13+0.148 X4 +0.135 X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标准,为我国空手道项目训练监控和备战奥运提供一定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体能指标模型。在模型基础之上,采用百分位数法和加权法建立评价标准。结果: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指标模型由克托莱指数、上肢长、体脂百分比、最大摄氧量、最大无氧功率、20秒拳拳组合、立定跳远、10秒高抬腿+左右冲拳、30秒迎击强度靶9项指标构成。最大无氧功率和20秒拳拳组合所占权重最大;根据不同组别,分别建立了体能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标准。结论:体能指标模型值能够反映不同组别空手道运动员体能差异,体能评价标准能够反映不同组别空手道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冲击模型     
讨论了泊松过程的性质,研究了冲击次数服从泊松过程、损坏是可加的冲击模型,并给出了期望损坏.从而为评估系统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几何角度对轻子的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只要 2个参数,就可以把轻子模型中的所有参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表示出来。使我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这一方法应用到中间玻色子,亦发现用几何方法得到的质量与实验结果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3.
将星形模型下的参数分布推广到树形模型来研究基因信息,在模拟的过程中用FST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发现FST和遗传漂变率是正相关的。当p趋向于0时,树形模型转化为星形模型;当p趋向于1时,树形模型退化为含有两个子代的星形模型。  相似文献   

14.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地,它拥有许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但近几年来,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主要从河流的功能影响因素出发,建立适当的模型并求解,以期指导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案例-参与-探究"教学模式以典型案例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为参与、探究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体验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技能,是数学学科教学法教学的一个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国内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怎样使赛事志愿者常态化保持从事志愿工作的意愿,赋予志愿者在处理与赛事主办方关系问题上相应的权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官网(http://www.zgzyz.org.cn/node_21742.htm)注册的515位从事过体育赛事服务志愿者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完全中介模型、部分中介模型以及直接效应模型比较。结果表明:赋予志愿者相应的权利在解决志愿者与赛事主办方的关系问题上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使志愿者继续从事志愿工作意愿的作用中效果显著(p<0.05)。认为:个人—任务搭配、个人—团体搭配以及集中管理型对志愿者被赋予的相应权利产生影响,同时对志愿者继续从事志愿工作意向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志愿者组织应该重点关注志愿者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赋予志愿者相应权利的重要性。确立的体育赛事志愿者模型对于丰富与充实我国体育赛事中志愿者管理理论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压强公式出发 ,导出绝热模型和多方模型下大气的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建立的各种影响因素与条件,探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建立的理论条件和有效方法,为过度训练机制及预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篮球职业联盟高效且畅通地运行,是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的真正原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针对美国篮球职业联盟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论述了美国篮球职业联盟的经营和运行的原则与制度,对其制度进行了初步解读,并探讨了这些管理经营制度对我国职业体育联盟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常的情况下,某一经济现象会存在多种预测的模型,这样,同一经济变量就会有多个预测量,从这多个预测量出发,如何求得一个最佳结合预测?本文在预测量互不相关的条件下,给出了最佳组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