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式”讲读法是指教每篇课文时,不是从头到尾地讲读,而是有选择地讲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是关键,就从哪里开始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一课一讲”,“一课一得”,把大量时间省出来让学生自读、自练、自学。“选择式”讲读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解题入手。譬如教《黄山奇石》一课抓住中心词“奇”。启发学生:“奇”是什么意思?“奇石”又怎么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想想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呢?学起于思,此  相似文献   

2.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材修订后,每册增加课文10篇,而学期教学总时数却没有增加。课文由讲读课和自读课组成单元,如第一册,40篇课文,讲读课21篇,自读课19篇,还有汉语知识,作文训练、听说训练等。语文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讲读课属精讲,自读课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这是初中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课文增加篇目,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篇目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是“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所以我以为,既不能因教材量增加而随意简化教学内容,置自读课于不顾,又不能人为地加重教学负担,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下面,试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教授讲读课,一般一篇文章用两课时,难度较大的如《社戏》可安排三课时,浅显易学的如《想和做》则用一课时。备课时,抓住课文的重点和学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的课文有“讲读”和“阅读”两种,过去我把这两种课文同等对待,都进行“精细讲解”,这样费时多而效果又不好,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据了解,有的学校,为了节约课时,碰上阅读课文又干脆不上,甩在一边,走向另一个极端。本学期以来,我认真思考了“阅读课”应该怎样教,以及讲读课与阅读课教学方法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的问题。讲读课以“讲”为主,要有讲有读。讲是讲清字,词、句,以分析课文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除了老师精讲以外,还要让学生有充分朗读的机会。阅读课以“阅”为主,重点摆在“阅”字上,主要是让学生预习和自学,教师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讲读课文之后都安排有一节自读课文。对待自读课文,有的教师将其当作讲读课文对待,精讲细读;有的将其当成一道作业,说一句“把这一课的课后题做一遍”即告结束。那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的科普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可以以读代讲,了解课文大意。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师生配合读、进入情境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就基本能读明白课文的意思了。以读代讲并不是不需要讲,在关键的地方也要讲。这些讲,要简单、明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动物时装表演》一课,  相似文献   

7.
“讲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为什么要坚持“以读为基础”呢?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从阅读开始。讲读课文如何做到以读为基础呢?这就要求在整个讲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活动,教师的讲应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核心,还要认真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读是基本的,要解决懂的问题;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读,要以讲来扶读。讲和读又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还应做到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  相似文献   

8.
讲读课文是上好小学语文课的主要凭借。高、中、低年级都有讲读课,它们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应该各自不同。如何上好低年级的讲读课,并能区别于中高年级的讲读课呢?就小学语文第三册第34课《在医院里》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粗浅体会。一、要确定目的,明确重点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它的主要特点。教学要求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当前讲读效果不好,各年级区别不开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要上好低年级讲读课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讲这一课要达到四个目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教师讲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问学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被问得目瞪口呆。还有一位教师讲完《草地夜行》一课,笔者问学生:“小鬼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向前走?”学生虽经再三思考,仍做不出回答。上述两例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学生做不出答案,只好再回到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时把作业题置诸高阁,导致课堂教学恶性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地方 ,有些教师仍旧是老一套———去年的教案今年用 ,今年的教案明年用 ,你用我用他用大家用 ;备学生 ,钻课文 ,研教法等 ,只是唱唱高调而已 ,行的还是老一套。其实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推行素质教育 ,可从备课做起。一、着眼于单元整体 ,精讲一课 ,注重能力培养一般地 ,每单元由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组成。往往讲读课 ,教师讲 ;课内自读课 ,教师也讲 ;课外自读课 ,教师还讲。讲讲讲 ,讲得声音嘶哑 ,唾沫横飞 ,学生的主体地位早抛到九霄云外 ,教师仍是“霸主”。为了有话可讲 ,讲透 ,讲全 ,教…  相似文献   

11.
杨锋 《现代教学》2013,(3):52-53
教师应注重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运用讲读课上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去自我检测、自主解读、学会思辨。学生通过学习自读课文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中可以逐步摆脱依赖性,养成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习惯并形成问题意识,进而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有利于实现思维的突破。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对于白读课文教学的态度,目前有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完全不讲,由于它存在于“考纲”之外,教师习惯让学生回家随意阅读,效果如何,无法知晓;二是教师把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同等对待,细讲、精讲不进行区分,不仅让学生失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问题至今仍相当严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讲风太盛”。滋长如此盛的“讲风”,是不是跟大纲上“讲读教学”、“讲读课文”之类的提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的话,我们能不能改“讲读”为“练读”呢?本文即想就此话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先说说为什么要把“讲读”改为“练读”。改“讲读”为“练读”是有多方面意义的。1.理论意义。“讲读”的意思是讲讲读读,“讲”是教师的事,“读”才是学生的事,但正因为要“讲”,所以教师就容  相似文献   

13.
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依据教学要求将课文分成两大类,即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自读课的教学是为了检验讲读课教学效果、考查学生能力而设计安排的,自读课教学完成得好,从某种角度说,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为此,自读课的教学不容忽视,而教师的适度指导在自读课中显得更为重要。 一、自读前的适度指导 自读前的适度指导是进行自读课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这一环节抓住了,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思路清、目标明。  相似文献   

14.
“精讲” ,即讲在精髓上 ,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概括地说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 ,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 ,词语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 ,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 ?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 :“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 ,“天下奇观”这一…  相似文献   

15.
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必须对三类课文进行研究现在的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有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类教材,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设置三类课文,既适当增加了阅读量和扩大了知识面,又不加重教学负担.为此,就要正确处理三类课文,既不能不管课文类型,统统上成讲读课,又不能抛开自读课,只上讲读课.应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明确各类课文所承担的职责,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从讲读课的角度去思考,着眼于老师的讲,也要注意学生的“自学”,要注意三类课文的区别,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精讲三要     
古语说:“少则 得,多则失。”意思 是讲得少些,简明 扼要,印象鲜明, 容易掌握;讲得太 多,内容庞杂不精, 印象模糊,重点不 突出,反而记不住。 有的教师动机很好, 讲课时事无巨细, 一古脑什么都讲, 试图把所有的知识 都交给学生,结果 却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实践证明,精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那么,应当在哪些地方精讲呢? 首先,要抓重点,抓教学目的、这是讲授一篇课文的“纲”。课堂上时间有限,教材内容繁多,教师应力戒烦琐讲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讲其所当讲,讲在点子上,这就是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相似文献   

17.
借鉴课文,通过范文学习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毛主席指出:“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在借鉴二字上下功夫,既能解决讲读课与作文教学相分割的老问题,也能避免讲读教学单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的弊病。 一篇课文,可学之处甚多,值得借鉴之点不少,究竟应着重借鉴什么呢?我们认为:应从当前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抓住每篇教材中学生最急需掌握而又较容易掌握之点,精讲多读,让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要领,用于习作。这样,能够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读多思多练──谈小语讲读课教学银川市新城区教育局丁凤琴讲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讲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法,成了“讲听课”。教师绘声绘色,口若悬河,学生呆听、呆记、...  相似文献   

19.
怎样上好低年级的讲读课?我认为,低年级的讲读教学,首先要重“讲”。这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初入学阶段,识字不多,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较少,独立阅读能力较低,因此,只有通过教师“讲”的帮助,才能逐步打好阅读的基础。现以小  相似文献   

20.
讲读课中的段落教学是多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综合运用,其教学过程可分为预习、讲读、自读与归纳、迁移四个阶段。在段落教学中,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段、代表段、疑难段来讲读,忌多而杂。通过有意识的段落讲练,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