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方纪实美学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尼科尔斯,以四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在开创当代纪录片理论研究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围绕他一脉而成的声音真义、分类界定和伦理关系等纪实美学理论思考,国内外学者相继争鸣,形成了系列学术热点。基于文本分析、国内外片例观摩、理论逻辑推理,在“亲而有间”“变与不变”“和而不同”的中西方纪实美学声音建构再思考中,本文探讨了“声音既是内容又是形式”、类型“框架”选择、伦理关系权衡下的视听组织几项内容,论证了纪实美学创作中同期声纪实性和录制者守约纪实精神的核心地位,分析了纪实美学理论发展、类型和视听突围与时代进展的关联性,强调了纪实美学在当代创作中使用写实和写意视听手法时应更注重声音的表现性,依托于声音纪实性材料和真实性材料做呈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取华夏美学原生的赋比兴美学原则分析当代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赋比兴原则给予了当代美学视角阐释,对赋比兴三体剧的美学特征差异作出了界说,认为在赋比兴三体剧中历史真实的客观认识性因素依次逐渐减弱,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性因素依次逐渐增强.由此提出在当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应丰富充实赋比兴原则的审美现代性内涵,创作出有超越性艺术意境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嘉莉妹妹》与中国读者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青年记者》2016,(5):58-59
根据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的观点,文学创作的最终完成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实现的.文学创作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构建的循环过程,二者通过作品被连接成一个整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受到与读者和作品相关的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借助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理论分析《嘉莉妹妹》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被接受的原因,以及在接受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思想理论渊源、技法传承脉络和美学价值三方面入手,对魏晋墓室壁画作了详尽的作品评析,阐明了魏晋墓室壁画特别是人物画创作对当代国画人物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从传统艺术理论到中国当代美学,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打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烙印。这一历史烙印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也正是当代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一道探讨过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问题,现在进一步探索喜剧美学问题。喜剧和喜剧美学是有血缘联系的,它们都是涉及到喜剧范畴中的问题;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喜剧仅染指喜剧创作特征、规律、表现手法、题材、样式、风格等课题。而喜剧美学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喜剧,这利于我们把喜剧研讨得更深透。黑格尔曾把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美的艺术的哲学”,是很有道理的。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就来研讨一下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是如何从古代一步一步地沿着历史发展的足迹走过来的,以便继往开来,信心百倍地继续朝  相似文献   

7.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8.
杨凌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109-111
《现代电影美学体系》王志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当代电影理论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繁荣期后,理论生产力开始下滑,纯理论逐渐走向批评性理论;细致的分析性理论逐渐  相似文献   

9.
薛洋瑶 《传媒》2023,(10):97-98
<正>对电影语言和电影美学的选择,构成了不同电影导演及其影视作品的特色。换言之,展开对电影本体和电影美学的研究,自然也是和电影导演及其作品创作分不开的。事实上,现有的电影美学研究和电影美学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向现实语境下电影创作实践的靠拢,即将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学界和业界在导演、影视作品、声画等常规创作项目上进行了持续研究,为窥见中国电影美学的嬗变、推动中国电影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不可否认,电影作者本身往往成为电影美学分析的“元命题”。而“影戏之作者实为导演”,  相似文献   

10.
孙健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0,(2):175-176,179
阐述了灰空间的概念,分析了灰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灰空间的生态性创作手法,并通过对灰空间与人的心理感受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分析,希望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灰空间的理论,并更好的利用灰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泽建 《出版广角》2015,(17):196-197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的知识分子,集评论家、作家、导演等身份于一身,对大众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在创作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美学理论。本文对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体现的美学新概念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了她早期和晚期小说创作中体现的美学特征,为我们挖掘美学理论和桑塔格小说创作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把握桑塔格美学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的十多年中,中国电视剧无疑已经成为最为强势、最为主流的大众视听艺术形式,坚守并确立了电视剧艺术独特的创作美学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力图总结、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以及叙事方式方法的演变,并由此分析探索我国电视剧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丰富和深化电视剧叙事理论的研完.  相似文献   

13.
王冠伟 《大观周刊》2012,(26):22-23
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风景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创作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形成了当代中国风景油画所独有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蔺君丽 《大观周刊》2011,(9):20-20,11
美文化是当代美学发展的新视界。对于这种新的美学理论资源的合理运用也日渐成为各个领域文化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仅从中国古代文学角度出发,并以唐诗研究为切入点,从文化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冀对这一理论资源在本学科中的常态体现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云凤 《新闻世界》2012,(4):222-223
近年来,身体美学成为当代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分析身体美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呈现出来的复杂性,以及其对身体美学提出之初的"身体"概念的背离。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03,(2)
秦忠翼、李劲松合著的《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研究》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新尝试,在当前多元共存的美学发展大趋势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研究,在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直接运用西方审美文化理论,其针对的对象是当代中国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种意见则呼吁回到民族美学传统,经由“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一套可与西方对话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就要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人手,去破解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相似文献   

19.
张旭  孙红 《今传媒》2016,(12):148-150
审美同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审美方式的特有表现.二十世纪初西方出现审美主体间性转变,而审美同情在物我合一,间性交融的本体论层面的追求则体现了审美主体间性特质.中国书法创作的两个阶段是书者通过审美同情的方式对于被欣赏对象和创造对象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审美主体间性的活动.当代书法创作流于形式主义,出现审美主体间性的缺失现象.文章尝试从中国书法创作的视域下解析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并提出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美学思想是在中国当代美学讨论热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思辨,它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密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是探讨如何将美学思想与具体社会活动相联系,形成有效整合社会的审美文化,以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