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16年3月发生的河南大学生郑某校园借贷数十万,无力偿还跳楼自杀事件,到今年4月厦门女大学生不堪校园贷巨额欠款还债压力而烧炭自杀,这些让人心痛的案件让我们逐渐意识到,"校园贷"这个所谓的聚宝盆下面,其实掩藏着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在全国许多高校中,非法手机分期购、大学生无抵押贷款等校园不良贷款现象仍旧屡禁不止,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究竟什么是"校园贷",其不良之风盛行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背后折射出哪些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与高校学生群体消费需求融合的一种创新信贷模式。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校园贷"危机四伏。必须充分认识不良"校园贷"的形成根源和潜在风险,从国家、高校、学生个人等层面入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贷"的监管力度,规范"校园贷"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不良"校园贷"困扰,提高学生社会认知水平,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远离不良"校园贷"危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非法信贷逐步加强治理整顿,校园贷纷纷穿上各种"马甲",以规避法律法规的打击制裁。在各种(软)暴力催债事件中,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都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课题组认为,对于大学生校园贷案例分析及就业安全教育对策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近年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猛,“校园贷”等网络借贷平台悄然进入了大学校园。起初,此类借贷平台在求学、创业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定帮助。但之后,由于相关网络金融法规不健全、网贷平台自身管理存在漏洞,导致高职生因借贷事件引发的不良事件频出。各高职院校应认真探讨学生涉足“校园贷”心理原因,并研究教育管理对策,为涉贷学生提供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校园贷"在校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后果,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学生家庭、高职院校和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遏制校园贷在高职院校的蔓延趋势,减少校园贷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伤害。还高职院校大学生们一个洁净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营造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良好秩序和氛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不良"校园贷"的野蛮发展,由此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不断增多并持续发酵,对学生身心健康、校园安全稳定等都产生了恶劣影响。为此,我们要认真剖析高校不良"校园贷"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寻求强有力的对策,从而为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净化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校园借贷平台迅速崛起,它一度是一些自主自强大学生的选择之一。然而,随着学生群体超前消费理念的盛行和多元化消费需求的不断膨胀,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缺失,"校园贷"呈现出野蛮生长之势。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贷的重灾区,高职院校也未能幸免。通过问卷调查,以无锡职教园为样本,深入了解高职学生消费观、消费方式以及使用校园贷的情况,分析校园贷视阈下高职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化解不良校园贷危机。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网贷问题产生更多的是在于学生群体间的相互影响。而屡屡爆出的不良校园网贷事件,也折射出部分不法平台的存在。坚持政府行业监管和院校预防教育,防治并举,对校园网贷问题的治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园贷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延伸至大学校园的一种新型借贷模式。近些年,不良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频发,严重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侵蚀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积极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校园贷的概念、特征、危害,并从文化层面探究不良校园贷成因,提出,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安精神在高校中的创造性转化,进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隐形校园贷"在个别校园的野蛮生长,为社会和校园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因此一直被社会关注甚少的校园贷一下子成为社会的焦点。文章分析"隐形校园贷"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及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校园贷"市场的新时期,在其种类和特点已经产生了新变化的重要节点,辅导员在防范和应对"校园贷"问题上也要有新手段。充分结合辅导员"教育、引导、管理、服务"四大主要职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财商教育,积极创新严控"校园贷"的管理制度,精准做好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服务,打好新时期防范"校园贷"的攻坚仗。  相似文献   

12.
国家政策未落实、网络借贷平台缺乏监管是"校园贷"事件持续发酵的外因,去除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学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校园的安全教育工作,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将不安全因素杜绝在校门之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校园贷"这种新奇且特殊的贷款形式涌现在了大学校园中,其贷款业务专门围绕大学生,仅凭一张身份证、一张学生证,甚至是一个手机号码,大学生就可以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贷到数万元。然而正是这种低门槛、零首付的贷款方式,造成许多没有金融风险意识的大学生负债累累,最终走投无路走向极端,酿成了多起校园悲剧,因此一直被社会关注甚少的校园贷款一下成了社会的焦点。本文对大学生校园贷款的现状以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高校大学生校园贷问题提出了一些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各种贷款平台也应运而生。其中,针对大学生的贷款平台更是种类繁多。这种贷款平台主要运用移动客户端进行操作借款,所以也叫校园网贷。随着校园网贷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最为明显的就是最近被爆出"裸贷"的新闻,一时间校园网络贷款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校园网络借贷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主要针对校园网贷存在的风险做出了探讨。为了进一步预防校园网络贷款的各种风险,应加强监管,提高校园网贷的门槛,着重加强学生消费观念和金融有关的教育,并规范违约处理。  相似文献   

15.
校园贷乱象问题成为近几年全国高校关注的重点。之所以校园贷在高校内生存,与"双重"监管不力、大学生需求量大、缺乏合理的价值引导密切相关。基于当前校园贷乱象情况,可以通过加强消费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观念、鼓励大学生经济自立等路径来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6.
通过"裸贷"等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权方式而存在的校园网贷,既危害着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也影响着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民法总则》的颁布,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予以确认和保护,并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也为依法防范和治理校园网贷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校园贷作为"校园里的贷款",引发的裸条借贷、欠债自杀等各类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出发,基于校园贷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分析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校园贷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中有部分学生对校园集体活动不关心不参与,表现出明显的参与冷漠,这给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参与冷漠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缺力,参与冷漠有基础;学校缺台,参与冷漠难避免;家庭缺位,参与冷漠难改善;个人缺能,参与冷漠畅其道。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参与冷漠问题,激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可以激发心理账户,推动自我激励;畅通家校互动,落实家庭激励;启发个人亮点,完善学校激励;营造积极环境,浸染社会激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入侵校园,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已屡屡不鲜,以致威胁到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原因剖析,并试图立足于加强"三观"教育、建立人性化规章制度、培养大学生"财商"、倡导理性消费等层面来改善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16年6月起,"裸贷"由网友在微博首报,随后,"裸贷"新闻频频曝光并引发了极大的舆论关注。"裸贷"事件的产生是特定的媒介环境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学业境遇和家庭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个体生命历程的现实语境,"穷"的无尊严感与"裸"的羞耻感的双重压力迫使"裸贷女大学生"为了几千块钱而押上全部隐私与关系网;同时,"裸贷"的发生与当下的媒介环境密切相关:新媒体与消费主义合谋,新媒体时代隐私透视、物化女性思维的新媒体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