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重要部分,已发展成为一门高度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不断为化学学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简要概述纳米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原理的同时介绍了利用纳米传感器YVO4∶Eu3+探测酒精浓度,及而后发展的通用型气体传感器,利用光纳米传感器检测离子和生物探针传感器等相关研究结果并对纳米传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发展迅速。从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介绍了传感针、DNA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几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向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基于各类现场总线技术的传感嚣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现场总线标准化问题成为传感器技术的一大难题.为此,本文基于IEEE1451标准设计了一个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4.
以智能网络传感技术为基础.并根据智能网络传感技术及系统结构特点.通过对传感器模块、信号转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的设计,完成了基于智能网络传感技术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设计.本系统通过传感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进行监测.嵌入式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GSM数据模块TC35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构成一个用于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智能传感器网络.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无线传输网络的具体实现进行了阐述,给出了简要的系统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 .  相似文献   

5.
分析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概况,综述目前纳米器件构筑的主要方法,对纳米电子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纳米机械、纳米传感器及纳米结构的分析检测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并对纳米结构与纳米器件未来的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作为本学科本科教育必修课程之一,生物医学传感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日后使用、改进及设计适用于生物医学问题的传感器及相关系统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该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目前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教材不但数量较少,且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目前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的需求,初步探讨了关于面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教材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分子丝肽功能化石墨烯(SP-Gr)的制备、表征及在多巴胺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构建了综合实验体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丝肽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将SP-Gr纳米复合物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构建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表征传感界面,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实现了多巴胺电化学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旋转和高速运动机械结构的状态监测因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而成为制约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声表面波传感实现了传感器的无线和无源化,有望解决上述难题。本文旨在研究复杂制造环境中金属件和旋转运动对声表面波传感器通信性能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创新点:1.揭示了金属件和传感器之间不同相对位置和距离对传感系统测量和通信性能的影响;2.分析了机械结构旋转运动中影响传感系统通信性能的因素,为传感器结构设计和配置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1.通过仿真计算,研究金属件对声表面波传感系统的影响;2.实验研究金属环境及旋转运动中影响声表面波传感系统通信性能的关键因素。结论:1.金属环境对声表面波传感系统有重要影响,传输天线下方的金属能够增强系统传输功率,但平行于天线附近的金属会削弱传输功率;2.质询器天线与传感器天线的相对夹角对传感器通信性能有重要影响;3.安装位置对传感器测量性能和信号传输功率均有显著影响;4.动态实验证明了声表面波传感系统应用于主轴温度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6,(2):21-26
随着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多传感数据融合技术在各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关键技术,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展开,着重介绍了多源信息融合的模型描述、非完备信息系统特征约简、数据关联分析算法和异构多源信息融合等技术.进一步探讨了数据融合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机器人所用的传感器很多,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内部测量传感和外部测量传感器两大类内部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一条掌握其自身状态位置及控制信息的反馈通道;外部传感器主要用来获取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传感器为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产品,基于传感器对机器人发展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结合资料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