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确认涉枪毒品犯罪行为界定含义,探求西北民族地区涉枪毒品犯罪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两种内在因素,以及攫取利益、境外枪毒力量渗透和国内枪支管制不利等三个外部因素,析出涉枪毒品犯罪的基本特点,明确指出西北民族地区涉枪毒品犯罪的五项处置原则,是加大枪毒惩治力度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南亚地区的毒品犯罪不仅危害着该地区各国的国内稳定,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地区的稳定。各国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该地区的毒品犯罪。针对中南亚地区毒品犯罪跨国性、地区性的特点,在中南亚各国间建立统一的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是打击毒品犯罪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各国国内法、以及签订的多边和双边条约、协定及宣言等有利因素为中南亚各国打击毒品犯罪刑事司法合作一体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出改革开放之初防毒机制的弱化 ,部分地区经济极度贫困 ,现实庞大“消费市场”的刺激是我国毒品犯罪发展蔓延的主要国内因素 ,国际毒品犯罪的日趋猖獗及毒品犯罪分子对巨额利润的贪婪追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的毒品犯罪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疆毒品犯罪的现状、特点及严重危害性,指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使毒品犯罪在全疆扩散,已快泛滥成灾,并呈国际化态势。当今新疆成为仅次于云南的国际国内贩毒转运站和毒源地,成为继云南之后第二个打击毒品犯罪的前沿阵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毒品犯罪斗争要坚持“三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初步对策,指出尤其要加强边境查控,禁毒品在“区门”之外,并加强国际合作,主张不论是什么“制度”和“主义”的国家都要根据国际刑法的原则打击毒品犯罪,做到全球联手、共铲毒祸,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和文明。  相似文献   

5.
地处皖北的临泉是我国的主要毒品集散地和毒品犯罪重点整治区,临泉禁毒是我国禁毒工作的“晴雨表”;在文化视角上,该区毒品犯罪既由扭曲的致富观等文化冲突所引发,也受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和不良地方执法环境等外在因素所影响。预防该区毒品犯罪的文化对策应是大力发展当地教育、加强社区的文化和人口流动监控系统等建设,消除毒品犯罪的内在文化根源和外在诱发因素,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6.
毒品     
毒品华东师大范杰毒品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因此严禁吸毒、打击贩毒是我国一项长期艰巨的斗争。下面就毒品的概念、历史、主要类型、毒害和简易鉴定知识作一介绍。毒品一般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不是毒...  相似文献   

7.
跨境毒品犯罪是影响我国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突出因素之一。为什么形形色色的跨境毒品犯罪组织往往打而又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呢?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某地公安边防部门近年侦办的两起较典型的跨境毒品犯罪案例为例,进行了角色/位置分析、中心性分析和网络图分析,认为跨境毒品犯罪网络保持网络弹性的关键就在于重要的基本犯罪角色/位置的存留;而且,跨境毒品犯罪网络中重要角色/位置的存留与否和他们在网络中有利的策略网络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是国家建设、民族发展未来的主力军,是国家重点保护社会人群。然而,作为继环境污染和毒品犯罪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在民族地区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本文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以探求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森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23-127
社会结构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及现实各种因素制约,社会整体发展滞后,转型速度慢,体现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地区的差别性及特殊性。西北民族地区同我国中、东部比较,最大特殊性在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认识、分析并改变这些制约因素,将会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