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手段,由于诸多家庭未及时调整教养方式,导致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下降。本研究在问卷调查347个家庭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此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备正向影响。(2)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备负向影响。(3)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备负向影响。(4)自我效能感在对每一种家庭教养方式均能产生中介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氛围及网络结构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文化层次、体育态度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认知层次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对青少年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及参与有偿体育锻炼具有显著意义。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不仅需要优化家庭社会资本质量,而且也要注意家庭社会资本相关因素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视野下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各阶层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的趋势;2)对体育锻炼的身心健康期待是各阶层居民的共同因素;3)各阶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并随着阶层上升影响因素越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98-100,111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概念。在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身心健康满意感关系的模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态度、价值观、认知作用于行为意向,最后提升身心健康满意感。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7.
杨凯  曾小玲  王岐富 《体育科技》2014,35(4):105-10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8%的初中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23.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保持健康、不生病;65.9%的初中生赞成自己现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41.5%的初中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31.3%人已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初中生一般是在下午5到7点间在学校体育场馆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学习任务重与家庭是否支持、锻炼环境等是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态度的关系,对1 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预测度;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从而加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提高其身心素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锻炼态度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然后采用逐步分层回归分析对家庭功能、自尊和体育锻炼态度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呈显著性正向相关,且家庭功能正向预测锻炼态度;大学生家庭功能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1),女生家庭功能的得分高于男生(35.08>34.5);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和家庭功能水平在一定能程度上低于本科生(43.31>41.26);住址为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大于其他市辖区县(44.97>39.08);(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1.185,P<0.01)结论(1)不同年级、性别和地区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有显著差异,家庭功能对锻炼态度起到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功能是通过自尊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个体与人际层面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及交互关系。以浙江省5所高校11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锻炼等级、自我效能、行为态度、行为认知、教师支持以及同伴支持6个量表进行测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建模,得到个体与人际水平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模型。结果显示:锻炼自我效能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重要因素,人际水平中同伴支持能够对大学生的锻炼自我效能产生影响;同伴支持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大于教师支持,教师支持通过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与态度影响体育行为。研究认为,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促进中应关注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参与行为状况,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生理与心理健康量表测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参与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1)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农民工子女的体育锻炼参与项目相对简单单一;(3)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重视文化教养轻视体育锻炼参与的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4)大多数农民工不支持孩子走专业竞技运动员的道路;(5)父母、老师、社会媒体在孩子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要重视和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才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正常发展(6)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父母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决定了农民工子女的体育消费结构水平;(7)影响农民工子女体育参与的因子主要有社会环境因子、体育态度因子、自身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心理健康因子和经济条件因子等5个主要方面。鉴于以上研究,对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改善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参与环境,促进体育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15,(4):115-120
激励青少年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对323名青少年有氧体适能的测量,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体育锻炼动机、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关系,试图构建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动机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体育锻炼动机各维度对体育锻炼行和有氧体适能预测的地位不一,均表现出愉快维度、能力维度、关联维度等内部动机比健康维度、外貌维度等外部动机更具有预测能力;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部分中介作用。这提示我们,家庭、社区和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的环境,以外部动机为抓手,合理利用各种策略,注重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最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杨国顺 《体育科技》2012,(4):115-120
从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现状。分层抽取18所高校110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教师标准体育人口比率为20.20%,远低于2007年中国群体体育人口比例;高校男教师体育意识好于女教师,锻炼形式主要是选择与朋友一起锻炼;高校教师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越好,健康得分就越高;体育锻炼次数、体育人口、锻炼态度、锻炼时间和锻炼组织形式是对健康得分预测权重较大、解释能力较强的变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的锻炼情境对中学生自我妨碍行为的影响,以及通过中学生自我妨碍行为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的相关心理因素.结果表明:1)任务目标气氛下的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自我妨碍水平;2)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任务目标气氛下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能会通过身体自尊、自我效能等变量的中介作用,来有效抑制中学生自我妨碍行为的发生,进而改善其心理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与制约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炯  唐炎  彭莉  公立政 《体育学刊》2011,18(6):94-100
通过对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及制约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压力、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兴趣及价值取向、学校体育政策、健身的环境与指导及课业压力是制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动的6个关键影响因子,其中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的环境及指导影响力最大,学校体育政策次之,健身兴趣及价值影响力最弱;传统学校比一般学校学生拥有更好的体育政策、更好的锻炼意识与价值认同感、更优的健身环境及健身指导;不同年级青少年中,小学生拥有最好的健身习惯与方法、最优的健身环境及指导、最小的课业压力,初中生这3方面次之,高中生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验证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4所高校10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ER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USSCS)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抑郁进行评估。对调查数据依次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体育锻炼和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分别与抑郁呈负相关(r=-0.118,p<0.01;r=-0.570,p<0.01),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112,p<0.01),体育锻炼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087,p<0.01)和正向预测自我控制(B=0.115,p<0.01),自我控制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527,p<0.01),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起中介作用,Bootstrap95%CI为[-0.095,-0.027],效应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扬州某高校796大学生(男生405人,女生391人)进行团体测量,并进行链式中介模型的构建,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p <0.05);(2)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r=0.21,p <0.05)和自我控制(r=0.21,p <0.05)、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两两正相关(r=0.48,p <0.05),自我效能(r=-0.44,p <0.05)和自我控制(r=-0.53,p <0.05)与攻击行为负相关;(3)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和攻击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具体路径为: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攻击行为(95%CI:-0.07,-0.03);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攻击行为(95%CI:-0.07,-0.02);体育锻炼→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攻击行为(95%CI:-0.06,-0.02)。结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6,(6):110-11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执行功能与学业成绩的影响,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执行功能在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扬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5个教学班共25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4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进行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干预,实验干预持续8周。实验前后对所有被试的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进行测量,执行功能测量采用E-prime系统在计算机上完成,学业成绩采用被试实验前后的两次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结果:(1)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执行功能整体、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对刷新功能没有显著影响;(2)在45min体育锻炼中累积27±1.35min中等运动强度的初中生,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业成绩均有提高且效果最好,但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业成绩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在45min体育锻炼中累积22.5±1.35min、27±1.35min中等运动强度的学生,执行功能的转换功能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具有显著性。结论:(1)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累积时间达到20min以上对初中生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的效益最为显著;(2)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累积持续25min左右的中等运动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学业成绩具有积极影响;(3)体育锻炼主要通过执行功能的转换功能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COVID-19疫情给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为深入探讨体育锻炼与居民抑郁风险的内在关联,本研究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COVID-19疫情期间体育锻炼对居民抑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具有显著降低居民抑郁风险的作用,在用有效锻炼行为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得到一致的结论;体育锻炼对抑郁风险的影响在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城乡、婚姻、客观身体健康状况中存在群体差异;睡眠质量、健康水平是体育锻炼降低抑郁风险的中介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3.29%、14.98%;社会参与和社会阶层在体育锻炼对抑郁风险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居民进行社会参与会强化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随着居民社会阶层的提高,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应也会得到增强。结论:体育锻炼能显著降低居民的抑郁风险,其中睡眠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影响体育锻炼降低居民抑郁风险的积极因素,社会参与和社会阶层是调节体育锻炼降低抑郁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