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隋末、唐、宋到元初的近700年间,"洮州""临洮"互为别名、同时共存。在宋朝人有关洮砚的诗文和砚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洮砚出产于洮州临洮。洮砚是洮州(临洮)洮河绿石砚的简称。从《明史》《清史稿》《岷州志》等史料看,明、清时洮砚石材产地属岷州管辖的说法,于史无证,不能成立。明、清以来有关洮州的地方志和民国时的物产调查、考察实录、洮砚专志,均记载洮砚出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一带),但同时同类有关岷州的史料,均无洮砚出自岷州、属于岷州特产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明确,古洮州、今卓尼县洮砚镇是唯一的"中国洮砚之乡"。  相似文献   

2.
四大名砚     
<正>端砚、歙砚、洮砚和鲁砚,称为四大名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隋唐时代属于端州。歙砚产于江西婺源歙溪,又称婺源砚。洮砚产于甘肃洮州(今临潭县)。鲁砚产于山东。还一种澄泥砚也很有名,因此,有人主张四大名砚应以澄泥砚代替鲁砚。澄泥砚不同于其他四种天然石砚,用的是人工料。制作时,  相似文献   

3.
《岷州卫修学记》石碑镌立于明万历三年。现存碑文虽多处漫漶不清,但可见碑文内容丰富。从《岷州卫修学记》碑文明证了明代岷州卫儒学之发展和文庙创设、改易扩建,以及地方官员主持修饬学宫等盛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洮砚是我国的名砚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从洮砚的历史传承,地域特色,经济价值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它的艺术构成,全方位地诠释了它的艺术价值。并对于发掘洮砚的现代艺术魅力,呼吁社会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亲身设计雕刻的洮砚作品《祥云佛龛砚》展开论述,全方位地从甘肃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产业着手,强力推广洮砚和敦煌文化产业,将二者强强联合,以巧妙地设计和精湛的雕工,无佛胜有佛,可以说是一件堪称完美的作品。文章分为两大部分,详细的设计思路和雕刻过程说明,希望对业界同行和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亲身设计雕刻的洮砚作品《祥云佛龛砚》展开论述,全方位地从甘肃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产业着手,强力推广洮砚和敦煌文化产业,将二者强强联合,以巧妙地设计和精湛的雕工,无佛胜有佛,可以说是一件堪称完美的作品。文章分为两大部分,详细的设计思路和雕刻过程说明,希望对业界同行和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洮州"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卓尼县及其周围一些地区的一种民歌。它被广大群众口头传唱,扎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是经汉、藏、回、土等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创造培育的高亢、奔放、具有浓郁山野气息、地方性鲜明的民间山歌。它的歌词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这正是少数民族语言对洮州"花儿"歌词的多方面影响,也因此形成了洮岷"花儿"多元化的语言风格特色。通过分析洮州"花儿"歌词与洮州方言的关系以及归纳总结歌词中的衬词、修辞等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民族民间文化,从而使其更好地保存、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洮州"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卓尼县及其周围一些地区的一种民歌。它被广大群众口头传唱,扎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是经汉、藏、回、土等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创造培育的高亢、奔放、具有浓郁山野气息、地方性鲜明的民间山歌。它的歌词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这正是少数民族语言对洮州"花儿"歌词的多方面影响,也因此形成了洮岷"花儿"多元化的语言风格特色。通过分析洮州"花儿"歌词与洮州方言的关系以及归纳总结歌词中的衬词、修辞等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民族民间文化,从而使其更好地保存、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明初移民山东的云南地望考》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山东胶东地区莱阳、牟平等县有相当数量的家谱记载其祖先明初从云南迁来。而民国《莱阳县志》和《牟平县志》的编纂者和今人风良先生却撰文否定其事。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此提出商榷,初步认为明初以来,滇人确以从军、充军或抗倭三种方式移入胶东  相似文献   

10.
从“西番诸卫”看明朝对甘青藏区的统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把设置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河州、西宁、洮州及岷州四卫称为“西番诸卫”。这些卫所在明朝统治河、湟、洮、岷及整个甘青藏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西番诸卫”为线索,就明朝对甘青藏区统治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析。 (一) 《明史·西域二》言:“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微外皆是,其散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