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2.
河西简牍是指在河西走廊的敦煌、居延、玉门、武威等地出土的简牍。河西简牍的年代上自西汉,下迄西夏,前后延续一千二三百年,其中主要集中在汉晋时期。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邮驿交通和民族关系等诸多领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汉晋时期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归属中原王朝版图之后,为了充实边防,建立制匈奴通西域的强大根据地,汉室随即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置设郡县,移徙兵民屯田,由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大规模的开发经营。其中边防设施的建立以及军垦运动的兴起为汉代河西开发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借助于居延地区和疏勒河流域所出大量的汉代简牍材料,学界对于河西西部地区军防建置和军屯状况已多有研究。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对于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流域的边塞设置及军屯状况则较少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等,拟对残存在这一地区的边城遗址及其军屯区域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于复原汉代河西走廊边塞设施及其土地开发的全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敦煌郡库作为汉代边郡敦煌郡的武库,设置有库令、库丞等吏员,从简牍文书来看,库令与库丞在太守府下发文书时可以"兼行丞事",反映出郡库在行政方面的重要地位。敦煌郡库掌管着敦煌郡车辆、马匹、兵器、什物等各种物品,是敦煌郡重要的管理机构。简牍文书还反映出敦煌郡库兼管西域兵物的职能。究其原因,一方面敦煌是河西咽喉,设两关而控西域,具有地理上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汉代边郡往往兼管边外事务,敦煌郡正起着兼管西域的作用,因此敦煌郡库可管理西域兵物。  相似文献   

5.
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甘肃汉简,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简牍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在我省敦煌、酒泉、武威、甘谷等地区的汉代烽煫遗址与墓葬中,均曾发现过汉简。尤其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甘肃汉简的科学发掘与整理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择要概述如后。一、敦煌汉简敦煌地处我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中西交通的门户与边陲军事重镇。河西走廊原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月氏、乌孙相继西迁,匈奴便占有河西,控制了西域。在河西地区归属汉朝后,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西域各国,遏制匈奴势力的侵扰,曾  相似文献   

6.
在简牍材料中有部分关于汉代马政的内容,本文通过梳理这些资料归纳了西汉时期马政的一些方面.包括饲料供给、马匹登记和疾病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在河西汉简出土之前,学术界对两汉马价的探讨主要依据传世文献,认为汉代马价在1匹15—20万钱之间。河西汉简的出土,为学术界重新认识汉代马价创造了条件,一些学者认为汉代内地马匹的常价在1匹5000钱或1万钱,但这种意见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认为两汉时期马价波动幅度很大.1匹5000钱左右的马价只是两汉时期内地的最低马价,汉代内地马匹的常价多数时期在1匹2万钱以上;河西地区的马价要低于内地,马的常价在一匹4000钱至1.5万钱之间,在王莽末和东汉初年,河西的最高马价也可能达到一匹数十万钱。此外,河西汉简记载的死马价格与文献记载的死马价格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8.
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悬泉遗址进行了连续3年的发掘,又经3年整理,到1995年,已完成出土简牍释文初稿。本文就悬泉简牍的分类,汉代的邮驿制度、长安至敦煌的驿置里程、悬泉简牍对河西、西域史研究的价值等方面,对悬泉简牍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河西一词出现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较为明确的范围所指。至秦汉时,河西所指范围扩大转移至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魏晋南朝所指的河西范围与汉代相同,北朝所指的河西扩展至以黄河中游之西为主,包含汉代河西所指的三层含义。隋至唐代安史之乱前,河西重回汉代所指范围。此后直至民国,河西所指最终固化为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范围的演变,过程复杂且阶段性明显,与黄河形态及流域地形、政治地理变迁、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用语更替等密切相关,折射出中国地域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汉代以来就被历代中原王朝所重视.汉代经营河西以前,河西走廊主要居住着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他们过着随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其产业结构是畜牧业经济,而这种产业结构在匈奴统治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汉王朝占据河西以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从汉武帝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开发屯垦、设置郡县等活动,揭开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发展的序幕.此后,农耕经济的地位在河西走廊确立并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原有的畜牧业经济窒息,相反,河西走廊的农牧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最终确立了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