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北延安有两所著名的"红色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抗战时期中共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造就大批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了陕公。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则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原江西瑞金中国红军学校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的"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将其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相似文献   

2.
王仕琪 《档案天地》2010,(11):24-28
今天.提起陕北公学.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如果要提起中国人民大学,恐怕就妇孺皆知了!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办的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有一册纸质发黄保管品相完好的《陕北公学开学纪念特刊》长:18厘米。宽:13厘米,共计28页,1937年11月1日发行。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  相似文献   

4.
<正>奉天法政学堂位于奉天省城大西门内,是奉天地区出现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法政人才的学校。学校存续时间虽不长,却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政治、法律及经济领域的人才。奉天法政学堂的前身为奉天仕学馆,它是由盛京将军赵尔巽主持创立的。20世纪初,清朝廷为形势所迫,决定走变法维新之路,包括推行新法、改革官制、废科举、设新学等,这些举措都急需大批具有新思维、新知识的官员来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学附属新闻学校已在十月初开学.这所学校是中共江苏省委为了适应新闻事业大发展的需要而新办的,它专门为县市、厂矿、人民公社培养新闻工作人材.目前,全校有四个班二百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工农子弟、或是直接参加劳动一年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四年,前二年学完高中全部课程,后二年学新闻出版业务.为了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的新闻人材,这所学校完全实行半工半读.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实践。陕北公学通过墙报等方式探索开展新闻教育;华北联大创办新闻学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新闻宣传教育;华北大学持续开展新闻教育,为全国输送大批新闻宣传人才。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其他新闻教育机构,真正适应了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实现了革命理论与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贯通,培养了大批合乎时代潮流的新闻工作者,体现出明显的红色底蕴: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实践;学界与业界联通互动。  相似文献   

7.
单位上海铁道报社太空报社北京铁道报社长沙晚报社南钢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新华社新研所重庆石油川东公司人民日报社中青报驻湖南记者站南京浦镇车辆厂北京市七四五三厂工人日报新闻中心辽宁电视台南京扬子石化公「刁武钢工人报社首都机场武警特警学校天津工人报中共江西崇仁县委宣传部大连市委党校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陕西兴平市陕柴中学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新华社新研所原所长江苏盐阜大众报社东风汽车报社江城〔1报社(两岸关系)杂志社昆明铁道报社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江西新闻出版局南方日报社武汉晚报社工人日报社南方日报社北京厂一…  相似文献   

8.
王梨花 《大观周刊》2012,(46):398-398,386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性的辉煌的一页。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作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办学者和学校特殊的使命。成仿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按着党中央的指示,把肤北公学办得有声有色。陕北公学为党的革命和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作为党的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它为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间天堂的西子湖畔,浙江工业大学已经致力于精英人才的教育与培养50余年.难得的得天独厚的人间美景陶冶了这所新中国五星红旗下诞生的学校以及她的师生,50多年的历程里笃实践行着"厚德健行"的校训.50多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已经由一个纯工科的院校发展为一座涵概了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0.
严诗喆 《出版广角》2015,(10):115-116
中国人民大学的成仿吾老校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集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成老校长,于83 岁高龄之际,回顾并口述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合大学,再到华北大学,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全过程,著成《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一书.本书记载的绝不仅是人民大学的校史,还是中华民族在"救国"阶段办学图强的红色教育史,更是曾饱经磨难与洗礼的民族和国家从黑暗中醒来,逐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史.这为现阶段的中国办好大学和培养优秀人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迪,值得深读研究,琢磨体悟.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所具有中国奇观色彩的技校。他们用病毒式传播的广告让自己变得全国知名,用极高的就业率保持着生源,甚至还陷入过为中国培养黑客的诡异传闻。最重要的是,在大学毕业生每年都面临就业窘境的当下,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用主义,是这所学校最核心的价值观。从创立到现在,他们设立专业和管理学校的唯一考量只有一个——培养企业需要的技工。这不是学校,这是工厂,他们不生产商品,他们生产工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中旬,始建于1909年的北京交通大学,恢复了其早期使用过的北京交通大学校名.这所在中国近代史上久负盛名的大学,其前身为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是当年为了维护中国铁路路权而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回顾该校历史,不由令人们想起了在该校历史上曾经两度在危难关头为学校的生存而殚精竭虑,辛勤奔走,勉力支撑,且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王芳荃教授.  相似文献   

13.
<正>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合格人才,这也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无论从大教育的观点,还是从广义教育和狭义的学校教育的概念和涵义来理解,它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不过高校图书馆在学校里,直接制约它的外部因素是学校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同时它又反作用于学校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这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默秋 《出版参考》2009,(4):38-39
1925年,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当时的清华是个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来办国学院,这本身就是要吸收西学来建设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当我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本着"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的崇高信仰,在广州亲自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高等学堂,即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周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的产物,是在国民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声名之显赫,都是当时其他旧式官僚学校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中国2030"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队伍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在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全科医生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能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全科医生,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材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障,对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科建设是一所高校增强科研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绩效。面对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加强学科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的建设发展纲要,我校制定了“关于实施新世纪学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目前,学校已经拥有12个省重点学科,11个宁波市重点(含扶植)学科,遴选了6个优势特色学科和6个优势特色后备学科,初步具备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承担高级别科研任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如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人才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不仅是图书馆为开展导读活动,发挥教育职能所必须了解的和十分关切的问题,也是学校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培养“四有”人才所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为了了解这些情况,我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与图书馆,于1988年5月联合举办了一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没有依山傍水,但却薰风扑面,到处莺歌燕舞;没有高楼轩榭,但却群星璀璨,光耀三湘。这里就是广电湘军的摇篮——湖南省广播电视学校。一座令人向往的艺术殿堂 1958年的11月,还是小商贩和市民杂居的长沙市东塘一隅的几间平房,挂起了一幅"湖南省广播技术学校"的招牌,这就是广播电视学校的前身。刚创建时的学校,只有几间平房,简陋的设备根本没法把它和培养现代播音人才的机构联系在一起,经过45年沐风栉雨的胼手胝足拼搏,而今,小平房变成了教学大楼,遍地绿荫,书声琅琅,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录音棚一应俱全。成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全省唯一一所培养广播电视艺术、技术人才的学校。到目前为止,已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学校已拥有一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学校形成了以"播音与主持艺术"、"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