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篆、籀文并列,视为三种字体中最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的古文六国文字说被学者们普遍接受。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  相似文献   

2.
卫宏《古文官书》是记录和释读古文的重要著作,已佚。唐人著作中屡见称引,但不仅书名多歧异,而且称引的内容与书名之间也多纷乱,致使后人对该书的名称、内容、体例、作者等问题都产生了疑问。本文对古籍中引用的有关此书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梳理,叙述了前人对此书的考辨,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疑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清代以来论述此书作者应是卫恒而不是卫宏的证据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古文真宝》,传说是宋代黄坚编纂的一部古诗跟古文合而为一的选集。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中、日、韩三国均有广泛的影响,之后,此书在中国逐渐不受读者的瞩目,以至于几近佚失,反而在韩国和日本,此书因成为文人的必读书而非常流行。据本人的调查,《古文真宝》版本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几次重新整理的过程中,刻书人对原文文字、篇目和编排方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动,例如,在中国本土刊刻的明弘治本收录了诗歌二百四十五首、文章六十七篇,日本的《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本系统收录了诗歌一百一十二首、文章六十七篇,而韩国比较流行的《详说古文真宝大全》则收录了诗歌二百四十首、文章一百三十篇,篇幅上各有所不同。另外,从原文体裁分类而言,前集是按字句之长短和诗体而排列,诸本大略相同。后集即有明显的差异,如日本的《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本系统是按文章体裁分类,则分为表、赋、说、解、文、序、记、箴、铭、颂、传、辩、碑、原、论、书、赞的十七体,日本的‘魁本’系统,则分为辞、赋、说、解、序、记、箴、铭、文、颂、传、碑、表、辩、原、论、书的十七体,正依内容性质分类,上承以《昭明文选》为代表的传统文体分类。但是韩国本主要是按照作品的时代先后而排列顺序,并没有按文体而分类。这些不同是如何产生的?估文真宝》的版本系统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些疑问,关键的是要找到刊刻年代尽可能早并且可能更多地保持了原书面貌的《古文真宝》。  相似文献   

4.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相似文献   

5.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6.
周颙是南朝宋齐时著名文人、佛学家和音韵学家.精研佛理,谙通音辨,宋末发现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著有《四声切韵》,后被沈约用于诗文创作,调谐声律,对“永明体”、近体诗的形成均具有深远影响.周颙作品大多散佚,长期以来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至其生平,唯曹道衡、沈玉成和刘跃进等学者有过一些考述,系统梳理则付阙如.遂不揣谫陋,在全面检讨现存正史和佛典相关资料基础上,略考其行年.  相似文献   

7.
孔安国对古文经学的解读、整理和授业活动对《尚书》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发展,其培养的众多弟子也对今文、古文经学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吕美荪编选的《汉文典古文读本》是历史上第一部女性编选的古文选本,此选本以文体为纲,作者为目,注重名典立法,显示出区别于当时流行的古文选本特有的特色。《汉文典古文读本》是吕美荪文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我馆藏《古文品外录》等四种古籍均是少见、珍贵的善本。文章对这四种古籍从版式印刷、版本流传、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任文博 《兰台世界》2016,(7):134-136
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怜香伴》是其所创作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本文对《怜香伴》曲词用韵进行了全面的穷尽式的考察和研究,从而总结出《怜香伴》的用韵情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探讨了我国传统写作结构中隐存的"四结构"(起承转合)之流变脉络.先从甲骨文的"四"字形体中加以考释,得出上古先民有两个"四"的概念和思维;继之,又分析了甲骨卜文、原始歌谣、<诗经>、<尚书>等典籍材料的"四结构";最后从我国的戏曲文本、八股文、现代散文等材料中厘析和印证"四结构"的发展与痕迹.  相似文献   

12.
北宋馆阁藏书事业的兴盛超越之前各代,实为古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本文即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书籍》所载为主,分析了北宋政府藏书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几次重大的典籍获取奠定了馆阁藏书的基础,民间所献之书又是构成北宋馆阁藏书的重要部分,后置秘阁典藏实为当时堪称精华和极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4.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宋高宗绍兴国子监曾有刻本,后又出现多种增补本。元明以后,有两种增补本以传抄的方式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宋刻本《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钤有丰富的藏书印,是考察该书递藏源流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南宋以来藏书文化的展现。经对全书藏印进行识别,分类统计藏印共22方,钤印431次,可考证的藏主有四人,分别为曹淇、郑原、汪綖、张元济。从“正统丁巳印”发现汪綖其人及递藏信息,并对曹淇生平进行考证,进而厘清该书的递藏轨迹。通过曹淇与清末藏书家杨继振藏书印的对比,可以彰显曹淇更为开明的藏书理念,在藏书史上理应拥有一席之地位。  相似文献   

16.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传道 《兰台世界》2021,(3):135-138
古籍书目对于元代类书的著录,有将非元代类书当作元代类书的情况。《声律关键》《群书会元截江网》《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源流至论》《类编名公四六启劄云锦续集》为南宋类书,《韵类节事》《群书会要》为金代类书,《裁纂类函》《群书集事渊海》《群书类编故事》《群书备数》为明代类书,均被著录为元代类书。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元代类书的编者多为名不见经传者,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书贾伪造古籍;元代类书研究现状较为薄弱等。  相似文献   

18.
王之绩一生以诸生终老,事迹不显,虽著述等身,今仅见《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铁立文起》一书综论文体,其中赋论占重要地位。赋体“非诗非文,体格大异”之论彰显赋体独立地位;首以大赋小赋分类,且新创以体类、题材、朝代三种方式对赋进行分类;《铁立文起》对赋论材料的搜集与编排对后世赋话的形成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一书奠定了他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此书所采用的治学方法,无论是实地考察、旁搜博采还是博证精辨、严谨笃实,无论是举例比较、归纳演绎还是信古阙疑、独立创新,皆为顾炎武在此书中综合运用的科学方法,构成其金石学研究中完整的治学方法体系,此法受到乾嘉学派高度推崇,奠定了乾嘉考据学派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所涉内容广泛,不仅对各代文字、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蕴藏着许多古代政治制度、农业、科技、琐事等内容,可以说是我国东汉前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