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而新课标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45分钟有限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对每个孩子来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主动发展呢?这的确是门艺术。我认为要使孩子在评价中健康发展教师还应该具备“三会”(学会欣赏、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三心”(平常之心、平等之心、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来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来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来看,是语言的突破。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在赏识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学生成了朋友,领略到了教育的无限趣味。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9)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成绩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对每个孩子来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主动发展呢?这的确是门艺术。因为它不仅与教师对评价艺术的领略有关,还牵扯到社会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听见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观点。从家长的心态来考虑,这样的教育不无道理,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以为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委  相似文献   

7.
烛光之夜     
作为一个老师,若不能以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去评价孩子,而只是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学籍号码,我不知道,这对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会是多大的悲哀。从爱出发,我想,这是一个老师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当所有的孩子都从“教育”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努力的时候,我们的奔波劳碌日夜追求也就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8.
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如何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呢?我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创造契机,收到了良好成效。一、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当班干部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心愿,为了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我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班委轮换制。每个学期,让所有孩子都当一次班委和一次小组长,每月轮换一次。开始时可适当保留骨干,要求任职期间尽职尽责,以身作则,为大家搞好服务,做好当天值日记录。这给每个孩子创设了学习管…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情怀无外乎爱与责任,师爱如兰,责任如山,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只要是教师,就应当爱学生,就应当把学生的健康放在心上,就应该让你的爱吐露芬芳。责任如山,不贱视任何一个生命。无论这个孩子长得如何、智力如何、学习基础如何,教师都应该一样对待,一样关怀,给每个孩子机会,给每个孩子阳光。  相似文献   

10.
赵远隆 《小学生》2010,(4):62-63
最近,学校出现一种口号: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确实,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仔细一想不无道理。朱永新教授指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平等意义上的人。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主观上最好不要把他们划分成优生或差生,因为不同的孩子接受知识的角度和过程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接受的是思路,有的孩子接受的是内涵,有的孩子会联系实际,有的孩子会展开想像等等。学校应该是孕育和培植健康生命的地方。可以说,这些思想一直引导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是人学,是一项双边的活动,教育的施动者是教师,而受动者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若不重视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也就无从谈起。乌申斯基也指出:“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同样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人的重要性。而新课标也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生误区ABC娜布其教育学生有很强的艺术性,方法不当.不但效果不佳,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下面我举出几个教育学生的误区,和读者商榷.一、频繁地督促孩子用功.并不是什么好事,一般人以为父母若不严加管教孩子,孩子就不会用功.有的父母甚至一天到晚唠叨不停...  相似文献   

14.
写给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貌似不可一世的怪物;孩子成才也仅仅是这种培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母亲穷追不含的目的!每一位母亲都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都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所差距,一旦原先所期望的无望达到,父母们就开始产生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孩子的埋怨训斥…  相似文献   

15.
近来读了几篇有关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文章,心中颇为不平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拿到煮鸡蛋竟然不知如何下手吃;十几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都上高中了,许多学生不会洗衣明地擦玻璃,有的甚至不会扫地,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这种状况实在堪忧,假如我们培养的是一代“四体不勤,五谷不扩,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弱不禁风的公子小姐,将何以担当起建设“四化”的大任?分析其中原因,家长和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学生成才,这本无可厚非,但任何事情超过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为了让孩子全身心地学好书本知识,家长不辞辛…  相似文献   

16.
于艳 《吉林教育》2009,(7):100-100
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成功者也好,失败者也罢:他们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老师的批评。尤其是当代的孩子,他们都是在“赏识”中教育成长,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可就有讲究了。那么怎样行之有效的批评学生呢?本人觉得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手法就像电脑上的鼠标,点击准确,就会收到如愿以偿的效果;点击不当,则会弄得老师焦头烂额,对学生的教育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尊重孩子是让孩子尊重别人的最好教育。一个人若从小品尝不到被尊重的感觉,长大了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去尊重社会的规范。———约翰·洛克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发愁。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应该将精力往何处用造成的,这是精力的一种浪费。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干坏事了,而且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不是坏人。———约翰·洛克漫画教育格言·洛克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18.
时下的中国教育流行一句挺时髦的话语,即人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切为了孩子”!细细想来,实在不妥。孩子是家长的心肝,是教师的寄托,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重视对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为了孩子而劳心劳力,的确应该。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的辛劳为了孩子,老师的耕耘为了孩子,国家的投入为了孩子,社会的忧虑也是为了孩子。现实的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没有哪一位不为了一代的健康成长而思考。一时之间,诸如“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卫生要从娃娃抓起”“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素质教育要从娃娃…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文教育。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乃是实现三位一体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采取恰当的措施,保障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来爱孩子,"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20.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犹如上天赐予每个家庭的一块美玉,虽有天赋优良的品质。但若不精心教育,只能是顽石一块。不把孩子委托他人教养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啦。这是父母为了表示对老师的信任常对老师讲的一句话。而许多父母一旦真放心之后,教育孩子的事就成了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