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说明了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进幼儿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殷秀兰 《早期教育》2011,(11):49-50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引导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  相似文献   

6.
走进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该理念在教育实践当中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中小学、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具有较高探索价值的实践路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美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园地处苏州郊区,幼儿生活中就常常接触民间工艺作品,这些民间工艺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苏州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让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一、贴近生活、不断推进的探索活动,是幼儿想象创作的奠基石1.抓住教育契机,合理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美术活动载体,使幼儿的表达表现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和情感基础之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们发现幼儿对从南京带回的雨花石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0.
陈宴 《山东教育》2010,(4):10-11
情感是幼儿音乐教学的灵魂和支撑,趣味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和动力。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是促发审美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学的情趣化,不仅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深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  相似文献   

11.
“结婚”这一社会现象或概念,已经比我们预期的要早得多地出现在幼儿可体验到的生活中。当我们以非权威的角色(如游戏伙伴、参观者、旁观者,而非教师等)进入到幼儿群体时,常常会听到有的幼儿说出,“我和XXX要结婚的”或“XXX是我的老公(老婆)”。幼儿对结婚这一发生在他们生活周围的社会现象是有所认识的,即使是小班幼儿也如此。这种认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不断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有着自己的特点: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这些特点直接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了解幼儿绘画,结合幼儿的绘画特点,指导幼儿学习绘画,提高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相似文献   

15.
沈永萍 《考试周刊》2014,(74):191-191
<正>陶行知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生活是教育源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幼儿美术教育应当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我园地处农村,农村幼儿园在某些地方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让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非审美化的现状。音乐教学并未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目标。在《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的审美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游戏的开发有改编类和创编类两种途径。在开发过程中,要能体现音乐性、游戏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特征。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组织、教师语言、情绪调整、教具设计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音乐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发展最容易受到环境的暗示、引导和制约。优化幼儿的发展环境,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环境的创设中,除了园舍环境、文化环境等以外,我们不妨试着为幼儿创建一处富有生命情趣的生态环境。一个幼儿独处,他(她)会感到孤独、疲惫和厌倦;两个幼儿一起玩,他们便有了交往和专注;要是让幼儿处在一个有植物和动物的环境,他们会表现出对“动”的好奇和对生命的关注。所以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应处在一个富有生命情趣的生态环境,在感知中学习。幼儿观察农作物和蔬菜的“变大”,他们便了解了“生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他们便了解了“…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并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对有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引导,提供发展潜能和表现机会,支持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等。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才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学说话就是要让幼儿通过训练切实提高说话能力,让他们说意思明白的话,说有条理的话。这就需要合理地选择训练内容和精心设计训练方法。训练内容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情趣,即其中的思想教育是幼儿能接受的,其中的生活情趣是幼儿体验过的。至于教学方法和方式,要考虑到动静的搭配,也要考虑到点和面的搭配,还要注意到能围绕一个训练重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构  相似文献   

20.
钱钰 《考试周刊》2014,(30):193-193
一切的创造都源于生活,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的审美视野,在创作活动中让幼儿萌发创作的欲望。作者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剪贴画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