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月11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自主创新——当代青年人的责任”的演讲,演讲中重点阐述了自信与自立的问题,他指出:自信者自立、自卑者无为,要敢于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2000年计算所酝酿研制运用CPU时,我国连386都没人做出来,当时普遍看法是研制通用CPU的条件还不成熟。“龙芯”CPU的研制者没研制过芯片,课题负责人胡伟武原来的研究方向是并行计算机系统软件,“龙芯”CPU能做出来首先得益于整个团队有“做出来给你看”的自信。而开始做曙光计算机时,研制队伍中几乎没有人造过计算机,课题组长…  相似文献   

2.
余玮 《金秋科苑》2010,(15):69-71
他带领战友们成功催生了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1号”,从此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尴尬历史,开辟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唐志敏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6):437-439,484
龙芯1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芯片,居国内通用CPU芯片研制领先水平。文章概要地介绍了龙芯1号的研制目标和总体思路、研制过程、取得的成果及性能评测情况以及进一步应用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9-79
中国科技大学与计算所合作,采用代表国内当前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设计最高水平的64位“龙芯2F”芯片,成功地研制出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并于2007年12月26日通过了以王守觉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这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国产化的一次重要突破。该计算机采用单一机柜,集成了330余颗“龙芯2F”处理器,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到1万亿次,整机系统结构先进,采用了高密度节点设计技术,在高度不到4厘米的1U标准机箱内部紧密部署12个处理单元,组成1U12P高密度节点结构。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18日,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共同主办的“龙跃神州 ‘芯’动中国”—龙芯2号成果发布及产业化基地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对外发布其自主研发的龙芯系列CPU的最新研究成果——“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简称龙芯2号),并与江苏梦兰集团正式签署了《关于设立龙芯产业化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曹健林,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并表示了祝贺。信息产业部所属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15(1):60-65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下简称计算所 )自 1 95 6年成立以来 ,一直与我国的计算机事业息息相关 ,同步发展。由于学科自身的前沿性 ,计算所在我国科研体制的每一次转轨中都首当其冲 ,同时还要受到各种冲击和锤炼 ,使得它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剧变中 ,保持信心 ,保持实力 ,保持发展。1 “先集中后分散”,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奠基1 95 6年 ,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开拓计算机这一新兴技术领域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组成了以华罗庚先生为组长、由 2 6位有名望的数学家和电子学家参加的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 1 …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 IT产业的迅猛发展 ,与之相关的各项技术研究及成果开发也不断出现 ,但 CPU芯片的设计开发却一直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一个空白 ,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 CPU技术 ,导致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 ,信息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为此 2 0 0 0年 6月国务院 1 8号文件颁布以来 ,初步建立了四个 CPU微处理器产业群 ,它们是以京津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深圳珠海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西安成都为主的西部地区。经过各地区的努力 ,研发芯片初见成效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频频问世。1 “星光”芯片系列两位曾经…  相似文献   

8.
郑刚  邓宛如  王颂  郑杰 《科研管理》2022,43(7):85-95
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成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奏效理论,对龙芯在CPU技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了芯片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在突破芯片“功能性-可靠性-性能性-兼容性”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企业外部不确定环境及自身资源存量将影响其网络构建和技术突破的决策逻辑。初期主要基于奏效逻辑进行决策,后期遵循“因果-奏效”间断平衡逻辑进行综合性决策。(2)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及演化依次采用 “撬动-带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及演化的机理模型,推进企业创新网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并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有“九省通衢”之誉的华中重镇湖北省武汉市,将在未来几年全力打造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形成一支对全国环保产业具有先导、辐射和示范作用以及在国际环保产业领域能代表中国环保产业整体水平和形象的环保产业大军。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及各大院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已通过了对“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规划和努力实践,黄埔区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在全国全面采用国内LINUX软件和CPU技术.创造性地构建了功能强、投入低、安全性高的电子政务NC—LIUNX系统平台创新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并为探索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和示范作用。在12月8日听取陈小钢区长的汇报后.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内Linux和CPU技术研发和应用状况”调研组对黄埔区的电子政务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结构洞理论和信任理论的历史溯源和发展历程后,以浙江某办公服务公司与四家企业的合作关系为例,分析信任演变对信息收益三种来源的作用,进而对信息收益的效率和效益产生的影响。对结构洞理论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做分析,提高了结构洞理论的解释力,并建立了基于信任视角的结构洞占有者信息收益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Awareness of another’s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facilitat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users, enabl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ivities of others” (Dourish & Bellotti, 1992).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wareness and its effect on search performance and behaviour in collaborative multimedia retrieval. We focus on the scenario where two users are searching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same task, and via an interface, can see the activity of the other user.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 asks: does awareness of another searcher aid a user when carrying out a multimedia search session?To encourage awareness,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designed where two users were asked to compete to find as many relevant video shots as possible under different awareness conditions. These were individual search (no awareness), Mutual awareness (where both users could see the other’s search screen), and unbalanced awareness (where one user is able to see the other’s screen, but not vice-versa). Twelve pairs of users were recruited, and the four worst performing TRECVID 2006 search topics were used as search tasks, under four different awareness conditions.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for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20.
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转移.图书馆知识转移包括馆藏及虚拟资源的显性知识转移,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转移.提出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模型,并分别分析了两个层面的知识转移模式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