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地方名志,它既是南京方志成熟的标志,也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志书不仅保存了庆元至景定六十余年建康的史料,而且仿正史之纪、志、表、传体例编纂,创立了新的门类和体裁.作为方志佳作,<景定建康志>既详考山川古迹之典故,又注明其文献出处,这不仅是方志史上的重要建树,对于佚书<丹阳记>、<舆地志>等早期地方、全舆地理著作而言,也有重要辑佚意义.  相似文献   

2.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地方名志之一,除了编纂体例、著述宗旨、编纂方法等方面的优越与进步之外,志书也有着较大的地名学成就,记载有山、水、桥、路、坊、里等诸多地名,负载着丰富历史信息,更对部分地名着力考证与辨析,涉及地名用字、读音、含义、指位等诸多方面,是南京地名学史,乃至中国地名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4.
一、《谢析得传》:“五年,香星出东方,机得考试建康.拖似道政事为问目,言:‘兵必至,国必亡。’”(36/12688)按:此“五年”,据此节上文为宝姑五年,误。此“五年”上当有“景定”二字。因为,第一,《宋史·理宗纪》景定五年九月动未记载:“建宁府教授谢机得校文宣城及建康清闲,发策十余问,言权好误国,赵氏必亡。”第二,《谢叠山集》卷一《上丞相留忠斋书》:“某江南一愚儒耳,自景定甲子,以虚言贾实祸,天下号为风汉。”景定甲子,即景定五年;“以虚言贾实祸”,指的就是借清闲策问攻击贾似道而得罪之事。《中国历史大…  相似文献   

5.
宋敏求为宋代杰出史学家,家学渊源深厚,著述甚丰,其所撰<河南志>和<长安志>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河南志>,无论在时间上、编写体例上和对后世的影响上都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对东汉末年荆州所辖郡数,史料的记载不相同.<后汉书·郡国志>和<晋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末年荆州只有七个郡,但<后汉书>的<刘表传>和<文苑列传>以及<三国志>的<刘表传>和<赵俨传>等都明确表明此时荆州有八个郡.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东汉末年荆州有八个郡,并对章陵郡的存在时间、辖境以及史料记载的郡太守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淳熙二年(1175)纂修成书的<新安志>是方志学和徽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康熙<徽州府志>与淳熙<新安志>属同一性质的徽州地方志书.康熙<徽州府志>在内容上对淳熙<新安志>的继承主要体现在非常重视人物、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等内容的记载.但是,由于两部方志的纂修年代整整相距500多年,康熙<徽州府志>在纂修内容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资料含量明显扩大.内容更为翔实.  相似文献   

8.
1984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陇右稀见方志三种>,内收<新增岷州志>、<安西採访底本>、<甘肃巩昌府会宁县乡土志>,皆系杭州刘子亚先生家藏稿本或抄本.三志不见于诸书著录,亦无公私收藏,确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对考订三地的方志源流,征稽西北史事,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愿<新安志>"岐山"条涉及唐元和四年歙州刺史韦绶感梦而在休宁石桥岩置精舍之事.明弘治<休宁县志>之后的几乎所有徽州府志、休宁县志、齐云山志,直到现代新修相关志书,均认为韦绶感梦所置之精舍叫"石门寺",以至此说广为流布.经对休宁"石门寺"说法来源的细致考查和对罗愿<新安志>、<弘治·休宁县志>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休宁没有"石门寺",所谓休宁的"石门寺"应为"石桥院".  相似文献   

10.
<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颇为丰富,京房"六十律"与汉<易>"卦气说"象数模式的密切关联性,正是从<后汉书·律志>相关记载中得以显示的.本文对<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作出具体的分析评说,并论述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疑义相与析     
本文对一些滇版书籍,如《云南史料丛刊》、《云南辞典》、《永昌府文征校注》、《滇志》、《鸡足山志》、《云南历代诗词选》等所存在的注释、校勘、断句等问题,提出了商榷性意见,有助于对古籍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明清地方志中的善书史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艺文、目录和人物传记,其中尤以后者数量为多。光绪《湖南通志》中,即有许多人物传记中载有善书史料。通过分析这种史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明地方志在善书研究中的利用,从而推进中国善书的研究。同时这种研究也对整个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六朝的300余年间,陈郡谢氏自谢衡至谢靖前后凡10余代,世系绵长,子孙繁盛;陈郡谢氏的祖籍陈留阳夏,行政区划几经变更,最后在永嘉之乱中沦陷;之后,谢氏侨居江东,以建康和会稽为两个重要据点发展家族势力,很快成为一流的门阀世族.  相似文献   

14.
现存明代至清末的兴宁县志中,皆有关于兴宁“徭民”的描述,通过这种有连续性记载史料的系统分析,发现资料传承与变异的背后,是一套关于族群区分与话语权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地方史志中收录的历代艺文,因各种原因,在文字上多有讹误。其中的近体诗,因属依律而作,所以我们在编辑校阅过程中,可以依据基本的格律知识来发现其中的错谬。现以河西方志为主,举例分析近体诗校读中的"依律辨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代笔记繁荣浩瀚,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城市娱乐及文艺发展的记录。本文主要通过《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繁胜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宋代笔记对体育活动的记载,探讨宋代当时体育活动的情况。通过宋代笔记我们可以管窥到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高峰期中的体育娱乐文化的发展情况,在运动项目上多样繁盛,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多彩,民间市民开展的休闲体育活动极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太仓地方志及有关宗谱史料对南宋末年流亡朝廷诸重臣陈宜中、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及其族人、后裔活动的记栽,以及太仓江海沿岸河口古村镇地理、历史遗迹的存在,给人们历来熟知的南宋末年爱国将相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元复国斗争平添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本文通过对包括《宋史》在内的各种正史、笔记、史诗、家谱、地方史志、民间传说等典籍、文献的重读与考究。和时相关古村镇的实地考察,有可能将宋末元初宋室君臣备尝艰苦、坚韧不拔、辗转奋斗于海内外的隐秘曲折历程,以更为真实丰富和不同于前人历史著述的面貌展示给世人。  相似文献   

18.
搜集并整理了"地方志"中关于清代甘肃陇东蝗灾记录的史料;从辩证与联系的观点出发,分析蝗灾与水旱灾害、饥荒的关系;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蝗灾害的社会影响与成因进行探析;呈现清代甘肃陇东蝗灾发生的周期性、规律性和蝗灾发生的特点,并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六朝建康自然环境的考察,并结合唐人温庭筠等人诗文中对建康风物、掌故和地理环境的记述,《西洲曲》中的"西洲"、"南塘"等地点应该在建康附近,这首杰出的民歌亦应产生于六朝建康地区,描写的是发生在秦淮河畔的爱情故事。从建康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西洲曲》的艺术特征分析,《西洲曲》应产生于建康地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它最后完成于齐梁文人之手,属于"吴歌"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地情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旅游学史料。内蒙古地区方志出现较晚,但数量和种类浩繁,旅游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巨大。其中大多数内蒙古地方志中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交通舆图、游艺娱乐等信息,为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素材。另外,内蒙古地方志在旅游读物编撰、游记创作、旅游指导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内蒙古民族旅游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作用,以方志记载理顺文脉,孵化产品,催生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