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平禹煤电有限公司一矿处在禹州岩溶水系统最下游的承压自流排泄区,煤层底板太灰和寒灰岩溶发育,富水性和导水性强,补给充沛,易发生突水事故。矿井属于水文地质极复杂类型的煤矿。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四个类型。根据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区域治理和局部治理相结合、浅部帷幕注浆截流、井田疏水降压和局部底板注浆加固相结合、井下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堵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水方案。  相似文献   

2.
河南平禹煤电有限公司一矿处在禹州岩溶水系统最下游的承压自流排泄区,煤层底板太灰和寒灰岩溶发育,富水性和导水性强,补给充沛,易发生突水事故。矿井属于水文地质极复杂类型的煤矿。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四个类型。根据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区域治理和局部治理相结合、浅部帷幕注浆截流、井田疏水降压和局部底板注浆加固相结合、井下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堵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水方案。  相似文献   

3.
观战坳隧道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与麻江乡交界处,穿过观战坳分水岭。隧道区岩性主要为变质板岩间砂岩,地表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其影响基岩节理、裂隙发育。  相似文献   

4.
物探方法存在自身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应用物探方法勘察地下水时,选择有效、经济、合理的方法组合,关系到勘察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大厚度第四系地下水勘察,已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而对于干旱缺水的基岩地区地下水的勘察难度很大。在基岩区用多种物探方法组合寻找基岩裂隙水可取得令人满意的地质勘察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视角下的矿山地下水分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很多,从矿山水文地质的角度,我国煤矿建设和生产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按照含水层性质的分类,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熔岩水,按照地下水埋藏条件的不同,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系列总结,按其不同类型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地球物理特征,总结并概述了最有效、经济的松散岩类地下水和岩溶裂隙水勘查中的系列物探方法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阜新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并用数据说明了缺水程度。考虑了缓解阜新市水资源紧张局面的几点措施:即节约用水、引白工程、老水源改造及污水处理、矿井水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勘查。同时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勘查包括阜新市区及外围辉绿岩裂隙水勘查、艾友区湖滨三角洲砂岩裂隙水勘查、阜新市区东部——马蹄营子细河古河床孔隙水勘查、火山岩裂隙承压水勘查,而且辉绿岩裂隙水勘查是重点。阐述明了地下水资源勘查具可行性,并建议在这方面加强研究,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虹梯关特长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在岩层中呈带状、窝状分布,连通性较差,水位变化较大。基于勘察工作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相关经验公式,对隧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康  娄华君  程传周 《资源科学》2011,33(6):1089-1098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区高原内陆湖泊湿地,地下水是其重要水源之一。本文以遗鸥湿地所在的泊江海子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层岩性、含水系统及富水性、地下水流场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并计算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均衡。结果表明:泊江海子流域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严格受闭流盆地地形条件控制;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地下水主要受区域地形及水文系统控制;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两者约占总补给量的85%,而潜水蒸发和人工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约占整个系统排泄量的89%,1996年-2005年,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总的年均补给量为6358.9×104m3/a,总排泄量为7418.2×104m3/a,地下水均衡差为-1059.3×104m3/a;桃-阿海子接受的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42.5×104m3/a,占桃-阿海子湖泊总补给量的22%,是桃-阿海子湖泊的一个重要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台江县台雄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地质调查以及水质检测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场和泉水物质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含水层为上板溪群番召组一段(Pt3f~1),主要岩性为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变余砂质板岩,含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沿断层破碎带以及岩石节理、裂隙补给地下水。泉水偏硅酸含量明显高于河流且超过了规范要求的25mg/L,且水化学类型由地表水的HCO_3-Ca型转变为泉水的HCO_3-Na。泉水出现以上特性,主要是因为研究区岩性为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变余砂质板岩,深部地下水溶解含水岩层中的SiO_2,使得地下水SiO_2含量升高。富含高SiO_2含量的地下水在沿断层上升的过程中形成偏硅酸,涌出地表形成富含偏硅酸的泉水。地下水在上升的过程中,加速了对围岩中HCO_3-及Na+的溶解,因此使得泉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型转变为HCO_3-Na型水。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进行了综合概述,对松嫩平原地下水系统进行划分,并阐述其亚系统的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从而表明第四系孔隙潜水循环条件好,水交替积极而活跃;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次之;而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水循环条件逐渐变差,径流缓慢迟滞。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厚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的分级细化标准、径流、补给、排泄条件及水稳定性、薄基岩风化软弱岩层的岩石属性、工程变异特征和薄基岩浅部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与关键调控技术,揭示了薄基岩浅部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移动的新特点与控水开采机理;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采用采动裂隙疏放煤系砂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和底含水;煤水分流的设计新理念;加大开采高度,护-让结合的软弱顶板调控新技术;物探精细化探测,地质弱面预先加固的防治突水溃砂控水开采关键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实现了安全开采,回收原设计防水煤柱128.9万吨,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3.
矿采矿竖井建设涌水量预测成果,是采矿竖井建设排水设备选择的依据。本文采矿竖井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适合利用大井法计算模型进行计算。竖井涌水量计算结果为101.14m3/d,属涌水量较弱竖井。  相似文献   

14.
何维胜  魏启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15+287-15,287
地下水对煤矿开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为了安全、高效、正常地开采,现总结羊场湾矿地下水情况,认为可划分为孔隙潜水、裂隙孔隙潜水和裂隙层间承压水三种类型。区内基岩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仍然是大气降水或通过第四系间接补给,地下水沿着岩层层面及裂隙通过沟谷及地下深处裂隙带由南往北偏西运动排泄。羊场湾煤矿一号井可划分五个含水岩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富水地层的电阻率相对不含水地层呈现低阻的地球物理前提,利用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对该地区进行基岩裂隙水勘探。依据电阻率的高低分布特征可以对地下含水基岩裂隙位置和深度进行准确勘察,确定新的4口水井位置,经钻孔验证喷水量达到每小时50m3以上,满足该地区供水需求验证了瞬变电磁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察中的有效性,为该地区水资源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培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87-288
以贵州省晴隆县竞发煤矿为例,针对煤矿水害进行了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矿充水水源以含煤岩层基岩裂隙充水为主,充水方式以顶板孔隙、基岩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的煤矿床,为煤矿开采预防水害提供了基础性的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针对隧道施工处于大断裂带区域,其洞身、洞口穿越破碎带地段、基岩裂隙水发育等不良地质问题,通过采用了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普通砂浆锚杆、双液注浆等多种措施进行预支护,有效地解决了隧道穿越大断裂带区域Ⅴ、Ⅵ级围岩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问题,确保隧道开挖和衬砌的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研究勘查区水文地质情况对煤矿开采的影响,采用水文分析、地震勘探的方法对勘查区内煤层、水量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勘查区可采煤层为M11、M18、M25号煤层;(2)勘查区内褶皱构造可乐向斜,断层构造紫云-哑都断裂;(3)勘查区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有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4)勘查区煤层分布在勘查区东部、中部和西部;水量大的区域位于勘查区中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地下水水位等值线的作用和绘制方法,并分别对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三种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地下水水位等值线绘制方法及已知条件的确定进行了论述,对绘制矿区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降水入渗法计算了辽西走库花岗岩区裂隙水天然补给资源量;采用平均布井法计算了可开采资源量,并对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保证程度评价,对同类型地下水区资源量计算和评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