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元认知提示语:促进探究深入的动力1.1 什么是元认知提示语所谓元认知提示语,是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使用的提示语.元认知提示语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元认知提示语既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元认知提示语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提示语,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认知提示语离具体问题较近甚至有时是直接就具体问题进行提示,而元认知提示语则离具体问题比较远.不过在具体问题中,究竟什么是认知提示语,什么是元认知提示语,有时实际上很难做出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元认知提示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反复强化,促使学生对解题的过程进行预测、调节、监控,以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形成高水平的元认知.所谓元认知提示语就是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使用的提示语,元认知提示语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3.
所谓元认知,简单地讲,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与监控。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它们之间怎样相互作用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在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国内研究者们认为:元认知过程是指导、调节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6.
1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对直接的、新奇的、可演示的、可观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广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元认知调控有时表现为是对结果的检查和评估 ,对存在的问题的纠正和补救 .而元认知提示语则起到唤起学生元认知调控的自觉意识 ,启迪元认知调控的发生 ,保证元认知调控的有效性的作用 .本文试图用元认知提示语作为增强防范逻辑错误的意识的一种途径 .1 特殊能代替一般吗 ?例 1 已知 f ( x) =a . 2 x +a -22 x +1是定义在实数集 R上的奇函数 ,则 f ( x)的解析式是.文 [1]中给出例 1的“分析”:求函数的解析式只需求出 a的值 .因此只需建立一个关于 a…  相似文献   

8.
张新斌 《成才之路》2011,(21):18+107-I0013,I0018
元认知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元认知包括紧密相关的三个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知识;元认知体验,即伴随认识活动而产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个体在认知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并能根据现实的学习情境而适时地调整学习策略的使用,以保证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元认知是激发和促进有效学习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策略的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学习策略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问题解决的元认知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认知心理学理论,采用具体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思维训练模式,提出高中物理问题解决建模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相应的认知策略.用白编教程,进行了元认知训练.实验表明,思维活动中的元认知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元认知,Flavell(弗拉维尔)曾简练地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从此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元认知是一种高于普通意义上认知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映、监控和调节。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者情感体验;而元认知监控则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地进行监控、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元认知监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控和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元认知元认知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1978年提出来的,元认知主体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三种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认知的知识,即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主体的认识。元认知体验就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如认识到某个问题用何种方法解决时而产生的喜悦心情,面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无从下手,而产生为难、茫然的心情。元认知监控就是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  相似文献   

12.
王莉 《广西教育》2009,(32):12-1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可以说,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在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是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目标或任务,认知主体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简单地说,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论元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欧美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中,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相似文献   

15.
任静国 《教育导刊》2006,(10):55-56
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识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包括:关于个体的知识,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在这些方面与他人的差异;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如问题中有关信息特点的知识、问题的要求和目的;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包括已知的体验和未知的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学习过程、适时调整计划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以保证问题顺利解决的能力。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6.
学习策略(七) 元认知学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不到二十年,“元认知”已成为心理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并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元认知的涵义与特点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之所以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因此,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  相似文献   

17.
丁时辉 《云南教育》2004,(32):32-33
元认知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Flvell.J、H)解释说,元认知是指有关个人自己认知过程和产品或与此相关的其它事物的知识.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反审认知或反省认知),他把元认知分为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认知知识和从事认知活动时产生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几十年来,国内外认知心理学家对元认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何把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就元认知技能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探讨。一、元认知的含义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识,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识和控制。具体地讲包括三部分内容: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个体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信息或知识。主要包括有关认知在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学数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存在重形式提问和认知提问而轻实质设问和元认知设问、重外在情境启发而轻内在情境启发、重思维结果启发而轻思维过程启发等偏差现象。克服数学启发式教学偏差现象的基本策略是: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实现外在启发与内在启发的融合;提炼元认知提示语,实现认知提问与原认识提问、过程启发与结果启发的协调:做必要的等待,提高启发和设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刘明祥 《数学教学研究》2001,(5):F002-F002,3,4
元认知概念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首先提出来的 .它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在实践上对开发学生智力 ,特别是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数学学科特点 ,探讨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培养数学元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1 元认知的含义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 (动态 )和自我认知能力 (静态 )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