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这就是朱安,鲁迅的元配夫人凄凉的自述。鲁迅何以成为新文化最伟大的斗士,作者以为可从朱安的身上找到一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2.
1906年7月26日,鲁迅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朱安成亲.结婚那年,鲁迅25岁,朱安28岁.  相似文献   

3.
李美皆 《学习之友》2006,(10):62-63
鲁迅的历史里曾经没有朱安这个人,她成了一个忌讳,被有意删除了。朱安的出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问题过去一直避而不谈,近几年来才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与研讨。但是,这些文章也只是阐述了鲁迅与朱安婚姻的始末,而还没有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他们旧式婚姻产生悲剧的原因。有的也只是在阐述“鲁迅与朱安”的关系中,强调一下造成这一婚姻悲剧的社会和家庭因素,不谈或少谈悲剧主人公本身的原因。这显然是不全面的。笔者在此愿对造成鲁迅旧式的悲剧婚姻的主、客观因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漂泊在北京的鲁迅。先后搬家四次。1912年5月到北京后,鲁迅在宣武区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住了7年。后来,鲁迅卖掉家乡的老屋,在西城区西直门内八道湾首次置业.并于1919年11月开始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稳定的大家庭生活。然而却因与周作人失和.不得已于1923年8月搬出,在西四砖塔胡同临时租房居住9个月。1924年春天.鲁迅再次筹款,买下了阜成门内西三条一所幽静的小四合院。不久又把母亲接来。并且和母亲一起在这里住了两年。1926年夏天鲁迅远赴厦门以后.他的母亲和前夫人朱安仍然在此居住。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碎片     
鲁迅1927年定居上海的时候,正式开始跟许广平的同居生活。鲁迅本有叽媒正娶的太太朱安女士(在北京跟鲁迅的妈妈住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无法用法律的方式跟原配夫人分离,也很难给许广平一个庄严的名分。许广平是一位很旷达很超越的女性.在两人的通信中.许广平对鲁迅的难处很能理解.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在乎名分问题.只看重双方的感情和依恋。在这种背景下.两人才开始正式同居。但是鲁迅总觉得无法为许广平找到一个合适的身份来面对舆论.于是内心压力一直很大。  相似文献   

7.
往事回忆     
童年的记忆1932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时鲁迅住在大陆新村,和我家有一定距离。据我母亲回忆,我父亲是经常去鲁迅那里的,而我母亲和孩子每周六都会去一次。三个孩子一起去怕太吵闹,父母每次只带一个。因此,我要三个星期才能见到鲁迅一次。海婴比我大三岁,我每次去鲁迅家,就是和海婴一起玩。当时我还太小,懵懵懂懂的,对事情没有什么记忆。鲁迅去世时我才4岁,对人的死亡似懂非懂。母亲抱着我去给鲁迅送葬,我认为鲁迅伯伯睡着了。  相似文献   

8.
《伤逝》作为鲁迅小说中惟一的爱情小说,自发表以来备受关注,人们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集中落脚在“女性经济独立”和“鲁迅对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许广平和朱安)的心灵感观”这两个方面上。而在本文中,笔者拟从分析文本的“爱情形态”来寻找文本新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朱安,并非真的心如枯井。其实,她一直在想着改善与鲁迅的关系,只是差距实在太大,渐渐也就没有了机会。  相似文献   

10.
鲁迅之所以与高长虹构怨,传统观点认为:一是因《莽原》一事高长虹对鲁迅有过中伤;二是鲁迅听信了高长虹对许广平单相思并对自己有讥刺言词的传言。其实另有第三种原因,即由于鲁迅有不能离异的前妻朱安,因而鲁迅对许广平在爱情上的立场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与前二因纠缠又加深了鲁迅对高长虹的反感,遂以其人之道予以嘲讽与攻讦。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鲁迅的小说《社戏》,人们总喜欢把它和鲁迅曾经关注过的中国农民问题或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回乡”主题联系起来。这诚然是不错的,因为鲁迅的确在后来收集在《集外集拾遗》中的《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一文中说过“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这样的话。但是,联系这话的下文,即“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则又让人觉得,这话似乎并非主要针对《社戏》说的,倒是首先令人联想到《故乡》、《阿Q正传》、《风波》等。那么,以鲁迅母亲的母家—…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两篇饱含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独立篇章,而《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节选的文段,  相似文献   

13.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书信及其与朱安、许广平的关系等方面透视了作为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鲁迅的妇女观.既探讨了鲁迅妇女观中诸如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及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妇女解放首先应争取的是经济的解放,妇女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等闪耀真理光辉的思想;也论及了鲁迅妇女观中的某些局限,并进一步探寻了鲁迅妇女观与其世界观的必然联系,以及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家族的信条     
这些信条是我和我的夫人在努力教育全家时所依照的原则。它们是先父深信不疑和立身处世的原则。它们是我在母亲膝前所学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弓木 《现代语文》2007,(12):F0004-F0004
一座绍兴城有快乐的百草园更有悲情的沈园两位忧国忧民的文豪在这里都有未了情凄切的唐琬无奈的陆游无奈的朱安革命的鲁迅错错错一个女人因礼制而结束另一个女人还是因礼制而终守几百年的造化女人的归宿依旧莫莫莫从陆游到鲁迅@弓木~~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朱安女士的旧式婚姻,对其思想、创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推动他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认识上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婚姻悲剧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月搜索     
岳飞铜像被盗鲁迅塑像受辱两则关于雕像的新闻深深地刺痛了我:一是中国四大岳飞庙之一的开封朱仙镇岳飞庙供奉的岳飞夫人铜像被盗(据《新京报》4月10日报道);二是西湖孤山脚下鲁迅塑像被一群男女游客攀爬侮辱,一行五六人轮流爬上鲁迅雕像上照相,有人甚至还骑上鲁迅的脖子(据《青年时报》4月8日、9日报道)。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田子退体还家,把百镒(三千四百两)黄金献给母亲田老夫人。田老夫人问这么多的黄金从何而来,田子说自己的俸禄所得。老夫人说:“你为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吗?否则何以有如此多的积蓄?可见你居官不能清廉自守,这叫我很失望。你这样做,对国家不是忠臣,对我也不是孝子,这些不义之财,我不准你拿回家,你还是赶快离开我吧!”田子听了母亲的教训,十分惭愧。将黄金退还国库,并主动要求国君治自己的罪。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为何要到东京留学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呐喊·自序》找到答案,因为父亲的病,家庭日益贫困,需要把家里的东西典当换了钱买药。“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在这里鲁迅先生用了“侮蔑”一词,在鲁迅先生看来这是非常屈辱的,但父亲还是“魂系归去”,家庭一下子陷入穷困之中。在母亲的哭泣下,鲁迅先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去了在当时人们视为“将灵魂卖给鬼子”的南京水师学堂。总结一下的话,因为处于困境,希望走出困境,鲁迅先生才到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作家 ,199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不久前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记者 :你对中国和中国作家有何看法?大江 :1960年我去过一趟中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80年代初我又去了一次 ,都看到正在发行鲁迅先生新的全集 ,记得上面还印了鲁迅先生的手写法。我认为在20世纪的亚洲 ,也就是在这100年间的亚洲 ,最伟大的作家就是鲁迅。早在孩提时代 ,我记得母亲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学作品 ,我最初知道郁达夫这位作家 ,就是从母亲那里听就的。那时 ,印度的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于是 ,我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