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流派纷呈,比较重要的派别主要有罗伊.麦德维杰夫兄弟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派,萨哈罗夫为代表的西方派和索尔仁尼琴为首的新斯拉夫派。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各个派别的政治主张既有相似之处,亦有许多不同之处。运动早期各派政治主张更多地体现了同一性,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歧也日渐凸现,这既是苏联社会蕴藏着各种不同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运动深入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推行人权外交最卖力的国家。1977年就任美国总统的卡特曾声称:“人权问题是我们政府关心的主要问题”,“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政府将继续履行不仅在我们本国而且在国外促进尊重人权的坚定诺言”(《卡特1977年5月2日写给苏联萨哈罗夫的信》,摘自美国新闻署1977年5月2日电)。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则为卡特的这段话作了更明确的注释,他说:“倡导尊重人权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可加速共产主义衰亡  相似文献   

3.
<正> 在苏联,每年有一次国际性的莫斯科书展,至今已有十多年了。1983年,我国第一次参加莫斯科书展,目的是更好地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的图书,争取在苏联的书店中出现更多的中国的读物。在莫斯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拯救苏联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改革跌宕起伏,不仅深深影响了苏联,更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件历史悬案历经半个世纪真相大白,但它的解决与否,始终是背后的政治说了算。斯大林从1941年4月初开始,就不断收到德国飞机进入苏联上空的报告。自从1940年9月起,这种德国向苏联的纵深飞行一次比一次大胆,有时深入苏联200公里。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进程中一次极其严重的挫折,一次极其惨痛的失败。2004年爱尔兰共产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加雷斯·墨菲代表全国执行委员会作了关于苏联解体的报告。在报告中,爱尔兰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引发苏联解体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认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崩溃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并且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引以为鉴的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亲爱的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仅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表示热烈的兄弟的祝贺,向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表示诚挚的衷心的敬意。自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来,苏联人民在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共产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在联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共同斗争中作出了许  相似文献   

8.
苏联长期以来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苏联的中小学教师主要来自高、中等师范学校(院)、综合性大学。苏联教育部规定,每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应该绝大部分从事基础教育,这样就保证了每年都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苏联中小学教师每5年必须进修一次。一种是学历进修,通过专业班或不脱  相似文献   

9.
问:1月27日开幕的苏共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为什么是非常代表大会?非常代表大会与定期代表大会有何不同? 答:根据苏联共产党章程规定,苏联共产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又分为定期的和非常的两种。关于定期代表大会,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制订的全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章中规定每年召集一次。1934和1939年举行的联共(布)第十七次和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先后两次修改的党章中都规定,定期代表大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1952年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又确定,党的定期代表大会至少每四年召于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检查委員会。  相似文献   

10.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再次空爆成功。世界为之震撼。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那么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呢?这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是清代  相似文献   

11.
<正>■:曹老师,你好!上世纪五十年代你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留学五年,毕业时获得了优秀文凭。毕业回国后,与一些苏联同学依然保持着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你有机会多次出访苏联/俄罗斯,其中1990-1991年的一次,在苏联逗留了近十个月。可见你对苏联/俄罗斯的社会状况是相当了解的,有许多亲闻亲见的第一手观感和资料。所以今天特地想约你谈谈你在不同时期在苏联/俄罗斯见到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作个比较,看看苏联/俄罗  相似文献   

12.
刘慧丽 《华章》2007,(10):57-57
1956年10月23日和11月4日发生的匈牙利事件在世人心中是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忆,尤其是苏联的两次出兵更是给匈牙利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苏联两次兵临城下又是意欲何为?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苏联两次出兵匈牙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最近俄罗斯《真理报》在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的一所小学里做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民意调查——《你心目中的苏联是什么样的国家》,被调查者是普通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年龄在11岁以下(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生)。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描绘了心中的“苏联”。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发表了教师—实验家第一次座谈纪妥《合作教育学》(译文载本刊87年第4期)之后,引起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其间,出现了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论战,反映在本刊1987年第5期译载的《创造的权利》和《科学与实践的结合》等文章中。1988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又发表了第二次座谈纪要《个性的民主化》(译文载本刊88年第4期),再一次引起论战,反映在本期所载的两篇文章中。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虚构》,作者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В·Т·利乔夫;另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利哈乔夫的虚构》,作者是苏联《教师报》主编В·马特维耶夫。现将两文同时发表,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学者将苏美教育作全面比较时发现,苏联在自然科学教育方面已占很大优势。三年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专家威斯苏普教授化了大量时间对苏联的教育现状作了一次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的材料中有苏联十年制学校使用的全部教科书、各类学校的入学试题以及教学大纲等。根据他的调查比较,苏联学生在十年中  相似文献   

16.
彭太军 《历史学习》2010,(11):16-16
在学习原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节时,教材有这样一段内容: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宣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相似文献   

17.
情报失误与苏联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失败有密切关系。苏联情报机构为迎合斯大林的意图,有意修改隐瞒情报,并低估西方的实力和驻守柏林的决心,极大地误导了苏联对柏林决策,致使苏联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高等学校通报》报道,苏联正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比较大的调整。近15年来,苏联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材数量有了较大增加。苏联有关领导人声称,目前高等教育已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由于苏联人口的年增长率下降,十年制中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也使高等学校招生增长的可能性减少。鉴于以上情况,苏联政府决定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以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6年10月以来,苏联教育界围绕题为《合作教育学》的一篇文章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教育思想大辩论,至今还在继续。从表面上看,这场辩论是由苏联《教师报》(苏联教育部和教育工会中央的机关刊物)编辑部发动的。1986年10月初,该报编辑部约请了七位长期从事教育实验并且已经取得卓越成效的教育革新家的代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这七人当中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三次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革,我党最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束缚,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之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