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视新闻中,会议报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告诉我们的是事关国家和地方的大事。通过会议报道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我们各级新闻媒体的职责。但是,长期以来,会议新闻的报道形式却改变不大,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  相似文献   

2.
张金华 《新闻传播》2010,(6):116-116
无论你到哪个地市级城市,看到的电视新闻基本上都是以地方政府的行政事物为中心的新闻.因为地市级电视台是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可以说这种方式促进了电视事业的繁荣,但是地方政府的过度参与,也给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出现了严重的政府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过多过滥,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电视新闻中的“会海”,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为严重.更引人注目。当前各类会议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比例。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会议消息占到了电视新闻播出量的1/3以上,居各类消息之首。会议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但也有大量程序性、工作性内容,充斥着大量静态会议画面,观众往往不感兴趣,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县级电视新闻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最突出的则是.时效性差、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多、唱赞歌多.这是县级台电视新闻留给人们的印象。作为面向农村、面对农民的县级台.这样的新闻节目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看?又有多少新闻是老百姓关心的?现在,全国媒体都在大力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县级台以这样的新闻姿态如何参与多频道、多媒体的竞争?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由此看来.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社会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强,参与式报道以一种全新的电视报道形式应运而生。阜新电视台近两年来几次组织参与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参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与高手如云、设备先进的中央台和省级电视台相比,地市级电视台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受到许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地市级电视台就不需要新闻策划。由于受地域、人口规模的局限,地市台记者采访的范围一般较小,题材窄、亮点少,要拓宽报道的路数,深化报道的主题,非下大功夫不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化地市台的新闻策划意识,是各地市台提高电视宣传质量,多出精品,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一、强化新闻策划意识是做好新时期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电视新闻宣传越来越重视,广大群众对…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市级电视台普遍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电视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地市级电视新闻面临发展瓶颈.如何在与上级电视台共同生存、共同竞争的不利逆境中,寻求一条可实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地市级电视新闻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锋 《新闻记者》2005,(6):59-60
各类会议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比例,以松江广播电视台《松视新闻》为例,2004年会议消息占到了全年新闻播出量的1/3.居各类消息之首。会议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程序性、工作性内容.充斥着大量静态会议画面.观众往往不感兴趣,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继民生新闻成为拉动电视新闻高收视率的一个亮点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风行荧屏——用方言说新闻,这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和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内容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当前,很多电视台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争相开办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我国各级电视新闻在“三贴近”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尤其是央视率先垂范,各省级卫视和地面强势频道也大多能抓住“三贴近”、贯彻“三贴近”、围绕“三贴近”制播节目,扎根现实生活,赢得群众信任,较好地保持了生机与活力。相比之下,地(市)、县(区)级的电视新闻却差距明显,行动迟缓,见效不大。特别是有些县级电视新闻,仍然存在着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多、老典型重复报道多、罗列数据图解政令多和空话套话无效信息多等“四多”现象。地方电视新闻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三贴近”呢?笔者结合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电视新闻中,地(市)级电视台的最大的通病,就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滥,过于琐屑、浅薄和程式化。一些学界和业界人士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不知写过多少文章,然而没能明显奏效。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提出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之后,在基层电视台也是“风头”来时“好一阵”,“风头”过后又“老病复发”。直至现在,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电视新闻中,15至20分钟的新闻节目,能有一半甚至大半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此病难治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业内人员心知肚明:大凡在欠发达地区,领导往往都把电视的喉舌功能看得过高,对活动报道要求过细,几乎所有会议和领导活动特别是重要会议报道,都是组织者及领导部门指派记者前去拍摄采写的,有不少还是“秘书”们事先撰稿,或者规定了报道的角度、内容、时间甚至节目编排的位置,记者不过是扛摄像机依规行事而已。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电视新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新闻资料获得的途径更加广泛.所选取的报道内容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台也可以收看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什么是透视性新闻专题?这个看似容易回答的问题,至今在我国电视界仍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因而出现了很多时候把“事件造机类”、“叙事思辨类”新闻性专题当电视评论来归类,来评奖.为了推动电视评论的健康成长,需要广大电视界同仁共同努力,探索它的发展方向.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电视新闻评论所具的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以期抛砖引玉.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确定①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继中央电视台《观察思考》新闻评论专栏办起来之后,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新闻评论专栏.这…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不该有“通用画面”唐山电视台王新宇,施文奇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新闻,人们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会议报道:播音员不紧不慢地念着解说词(幕后配音)。电视画面上依次是会场全景(一般是面对会标)──会议主持人近景──讲话者(一般是与会者中官阶最高者)近景...  相似文献   

15.
杜仕华 《新闻界》2000,(1):38-38
电视是目前受众最广、最受群众喜爱的大众传播媒介,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充实和愉悦,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电视新闻是重要的信息源,人们迫切需要通过电视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我们每天看电视新闻,各级电视台都有大量冗长而呆板的会议报道占据画面,耗时多、信息少,使人们对新闻的期望值大大降低,这无疑是电视新闻的悲哀。 召开会议讨论决定重要事项是共产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体智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会议的作用功不可没。电视作为党的宣传工具,报道会议也无可厚非。但目前会议过多,会套会、会贯会,层层…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处理五法朱惠民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看,会议也是一种'"载体"。怎样改变会议新闻的单调程式呢?1.信息化处理。就是扬弃其中程式化、重复性、低值的信息,传播其中最为人们关心的高值信息,多增加报道中"观众未知因素的含量",减少"已知的成分"。2.典型...  相似文献   

17.
高延君 《新闻传播》2010,(2):120-120
现阶段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进入直播时代,自中央电视台往下,各省级电视台、地市级电视台的主要电视新闻栏目几乎都采用了直播的形式,已经成为各级电视新闻栏目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外宣工作是展示对外形象和扩大知名度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其重要性决定了作为地市级电视台,更要立足本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外宣工作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服务。近年来,许昌电视台的外宣工作保持了在全省地市台的领先位次,笔者作为该台一直从事电视新闻外宣工作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形势下,地市级无线、有线电视台如何把握好会议报道?怎样提高会议报道的质量和效果?盐城有线电视台自1996年下半年起,分层次开展用户调查,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试行并制定出下面六点会议报道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树锋 《新闻窗》2010,(2):76-76
消息类电视新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以最简洁的方式将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及时地告之公众,满足公众的需要,所以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各电视台新闻传播中最为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报道形式。消息类电视新闻按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而现场报道就是消息类电视新闻按照报道方式分类的其中一种。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深受观众欢迎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