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培志 《青年记者》2007,(14):36-37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精神文明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它的受众群体的社会意识和道德取向,因而如何更好地吸引受众来关注自己,使自己创造的具有一定道德价值的精神产品获得受众群体的认可和赞同,也成了各媒体极其重视的首要任务。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报纸,更是要密切注意读者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努力做好服务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读者是报纸消费的主体,是报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闻传媒的竞争说到底是受众群体之争。报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从读者群中找共鸣,真正实现由媒体本位向读者本位的转变。实践证明,报纸对读者的服务功能越强,读者的参与程度就越高,编读之间的时空距离就越近,这种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如何做到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是当今报业追求传播效果及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研究课题。2001年创办的湖北三峡商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重视为读者谋利益,以受众需求为市场坐标,着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播的改革复兴、电视的强势扩张、网络的迅速兴起,传统纸质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纸质媒体能否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和个性,需要做出方方面面的努力,其中,新闻报道形式的改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重要性在于,有效的新闻报道形式可以帮助纸质媒体吸引读者的目光,巩固和创新受众群体,形成独有的传播效应,满足受众的新  相似文献   

4.
受众与媒体及其栏目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行为定势。受众一定程度受制于栏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这是传媒本体特征之一,受众通过选择接受、分析、判断、肯定与否定等反馈行为反作用于栏目。受众与栏目存在互动、对抗、逆转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受众群体的分类与结构,受众的需要、期望、本能、注意以及收视节奏、习惯、认知始终受媒体关注,并影响着栏目。因此,栏目设置的价值取向需对受众各要素综合考虑和把握,使栏目特别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栏目拥有尽可能多的收视群体,尽可能稳定的收视率,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里从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主流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我想应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主流媒体对受众比一般媒体有着更大影响力,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受众是媒体的生存之源和存在之本,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取向依然是为受众服务,只不过有着更高的要求。纵观当今国内外各大媒体在从一般强势媒体向主流强势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或以深入民心的报道,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或以高瞻远瞩的见解,引领精英文化。这些所谓“强势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受众中建立主流媒体的品牌效应,就在于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受众群体,建立了为受众服务的媒介意识。所以,一个真正的主流媒体,既要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不仅是引导舆论、调控受众心理的有效工具,而且它还有其道德属性。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社会上存在消费性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上一些群体低下的观赏趣味,以及媒体商业化的运作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道德缺陷”问题不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不  相似文献   

7.
我们写稿绝不提倡通篇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洋洋洒洒的大块文章,而是要用大家都看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读者欲知未知的事实、知识等告诉读者。这里有个换位思考的问题,即作者应常常把自己置身于受众的位置和角度上,切身感受普通受众所欲知未知的,设身处地与受众共同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报道活起来,才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受众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作为个人来讲,由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素质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的欣赏情趣、水平的不同。这是寻找契合点碰到的首要难题。但作为新闻媒介来说,它是办给绝…  相似文献   

8.
媒介定位概念缘自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媒介以其特色和价值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的受众,这就叫市场“定位”。“定位”是报刊经营管理者对读者心智所下的工夫,是报刊媒体所要寻找的市场空隙,也就是读者心智中的空隙。因此,报刊社要想成功运作自己的媒介产品,就必须时刻监视媒介市场环境,精确判断受众观念和态度的变化、竞争对手变化、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等,不断修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贴近读者,在诸多媒体不再是单纯的口号,已演化为决策意识与报刊行为。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在品位上有明显的提升、在受众市场上有较大的拓展,一个重要因由是它们对读者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贴近。 真正意义上的贴近,要求深入到心理沟通的层面。心理沟通是以媒体为一方、受众群体为一方,在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心理范畴的信息流动。报刊在“打动读者”的动态过程中,心理信息同步流向读者;读者又以对报刊的一定兴趣与情感。作着“打动程度”的心理信息返还,两端构成了“刺激──反馈”的心理信息完整回路。平民百姓是报刊…  相似文献   

10.
曹鹏 《新闻实践》2001,(2):35-37
目标受众 预期争取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读者、听众、观众以及网民等媒介内容的服务对象。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的竞争与多样化导致媒介出现分众趋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式的以天下万众为己任的媒体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媒介只能瞄准一个相对较小的受众范围、领域或层面。此时,如何圈定自己的受众目标,就至关重要。 目标受众对于媒介营销来说、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广告的最终消费者。广告主深知如果无法到目标受众,世界上最优秀的广告也等于是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书籍而言,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媒体传播者,覆盖面广,受众没有门槛。向受众提供媒体传播的媒介是主持人,他们直接面对观众,以语言为辅佐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他们语言的质量会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具有特殊意思的示范性、权威性,在社会文化、舆论、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事新闻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格外吸引受众的眼球。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百花齐放,读者的选择空间空前增大。面对这样一个开放的媒体环境,面对“信息爆炸”、传播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与结构素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受众群体,每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深思:我们靠什么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3.
张玉川 《青年记者》2016,(13):28-29
目标受众人群是大众媒体受众定位指向的人群,也就是其最希望吸引到注意力的对象.十多年以前,在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如日中天之时,它们在各项受众调查中纷纷将自己的受众描绘为30岁至40岁的群体,因为在传统的媒体营销理论中,这个群体是媒体市场关注的核心消费人群,最受广告客户青睐. 近些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市场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欧美国家在这场变革中一直处于引领地位.观察最近几年的欧美媒体市场,可以发现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目标受众群体的设定都有不断低龄化的趋势,也就是从传统的中年人群向青少年转移.  相似文献   

14.
贺静宜 《新闻窗》2005,(5):48-48
传媒公信力,即媒体使社会公众对自己信任的能力,是社会公众对媒体报道真实性、公正性、中立性的信任程度,对媒体记者编辑责任感、正义感、是非观的认可程度。其“公”就是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造福社会、服务公众,就是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其“信”,就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有“公”并有“信”,媒体才能显示出应有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媒体形象构成对媒体形象至少应有这些认识:不同的受众群体是有不同的认识和喜好倾向的,所以媒体形象在不同受众群体中会有不同的反映。媒体形象是媒体长期以来流露给受众的形象,这种形象可以是自然的流露,也可以是刻意的塑造。受众对媒体形象的确认可能是系统的、长期的,也可以是片面的、短暂的、零散的,不管是哪一种,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媒体给与受众的媒体形象。稳定的媒体形象不是  相似文献   

16.
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如今,评论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各大媒体所重视,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利器。因此,如何在现今的媒体环境下抓住读者的心,让受众有认同感,也就成为众多媒体人关注的焦点。对地市报而言,评论版块的经营已成为新闻竞争的重要筹码,评论中所蕴含的思想则在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评论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必须突出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让受众尽可能地听到多种声音,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受众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作为一家每周出版一期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报如何克服自己的短处,赢得读者的喜爱,越来越严峻地摆到了大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李欣 《新闻传播》2009,(7):91-91
单一媒体控制信息源的宣传时代已过去,受众不断分化。发展的分众时代正在到来,人们开始更关心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以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并以此作为媒体接触选择的标准之一。为应对新的受众群体变化,媒体要及时准确定位自身目标受众.调整报道角度满足媒体既定受众群体的信息诉求。媒体通过满足受众诉求,经营固定受众群,从而形成新的风格化、品牌化的媒体发展途径。建设适合不同受众诉求、异质、多态的媒介环境,更好实现媒介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龚安齐 《新闻世界》2011,(10):42-4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不少媒体乐此不疲、不惜代价地搜罗反映百姓民生生活,家长里短的社会新闻的线索。笔者认为,媒体对于如何获取新闻线索、如何取舍新闻精华与糟粕、如何选取新闻角度,应坚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为广大观众、听众、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公德教育、生活常识、人生经验等,真正服务于广大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20.
徐宝金  刘倩 《新闻世界》2010,(8):190-191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作用。信息时代,媒体应注重读者意识、期待视野和审美心理,注重受众的能动性和批判性,从而在媒体和受众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