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一氧化氮是大家早已熟悉的一个小分子。它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综色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自名昭著,但近年来,发现少量的一氧化氮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  相似文献   

2.
ADMA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伴有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血浓度的升高,ADMA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ADMA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致炎与诱导氧化应激等机制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多种细胞功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NO是一种带有不成对电子的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半衰期很短,仅有几秒钟,易形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NO是一种环境污染物,是酸雨的诱导者,却从未认识到这小小的气体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热点,在1992年被Nature杂志誉为“明星分子”,其研究至今方兴未艾。1978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Furochott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Ach对内皮保存完整的兔离体主动脉环具有舒张作用;而对去内皮螺旋条则具有收缩作用。后来证明Ach作用于内皮细胞,产生了一种弥散因子,称为内皮细…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念认为,一氧化氮(NO)是极不受欢迎的化合物,因为它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等而危害人类。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才发现和证实NO是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的信使分子。它分布在脑、血管、外周神经及肺、肝、生殖器官中,参与生理、病理等多种效能。本文仅对NO在人体中的化学过程及主要效能简述如下:1NO的生物合成1.1酶合成途径系以左旋精氨酸(L-Arg)和氧分子(O2)为底物,经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使在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巨噬细胞等中生成NO。该途径以烟酞胺腺嘌呤…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碳(CO)是与一氧化氮(NO)相似的信使分子,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它可以通过酶解血红素氧合酶(HO)而在多种细胞产生,是一种鸟苷酸环化酶(sGC)的激活剂。近来研究表明,CO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均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卞小峰 《新高考》2006,(7):41-4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含碳量极高的链式炔烃-棒碳,它是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的新物质,其分子中只含有交替连接的单键和叁键。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2两小题。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对各种促凋亡刺激非常敏感,β细胞凋亡在1、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β细胞凋亡过程涉及诸多方面,目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Fas/FasL系统、Caspase、细胞因子、过氧化等方面.一氧化氮作为一个新发现的免疫因子,参与多种因素诱导的β细胞凋亡的过程,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8.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是指机体产生的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一类蛋白质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以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生长而日益引起众多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的重视,其研究已成为当前神经科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在NGF发现40年后,才从猪脑中分离纯化了第二种神经营养因子,称为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随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到了第三种神经营养因子,简称为NT-3。不久,又从非洲爪檐和哺乳动物组织中,分别克隆到了NT-4和NT-5…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及浓度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 (NO)是一种对环境及人体危害极大的气体 ,人吸入NO会出现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重者会危及生命 ;它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进而形成酸雨 ;NO也是破坏臭氧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故而素具恶名。然而至 80年代中后期 ,人们对一氧化氮的传统看法发生了改变 ,这源于三位美国科学家FeridMurad ,RobertF .Furchgott和LouisJ .Ignarro的有革命意义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一些药物对血管的扩张作用时发现 ,由内皮细胞产生的导致血管扩张的信号因子 (EDRF)竟是简单的双原子小分子NO。随后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叫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具有使微静脉、小静脉通透性增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细胞质钙聚集,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VEGF最初从牛垂体滤泡增殖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中获得,与先前克隆的血管通透性因子(VPF)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故两者实为同种。VEGF是血小板源生长四千(PDGF)家族的一个成员。1VEGF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人VEGF基因位于染色体6q21.3,全长14kd,由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产物为34~46kd的均质二聚体糖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采用电镜、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HUVEC的存活率、形态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TNF-a致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体内识别一氧化氮氧化氮是生物学上一种重要的分子,但几乎不可能抓住活动中的它,因为它在机体内存活的时间很短。现在,英国的化学家向捕抓它跨近了一步,并开辟了呈现它参与的生化过程的图象的可能性。莱斯特大学的西蒙、贾布尔和拉伊已经发明了一种把不稳定的一...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的生理化学与炎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关于一氧化氮(NO)在炎症中的作用说法不一,甚至矛盾。有的认为NO具有强烈的抗炎症作用,而有的却认为NO可促进炎症引起的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阐明NO的生理化学(physiologieal chemistry)将有利于弄清和区别NO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机制。NO的生理化学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二种反应。直接反应是NO与一个生物分子或有关靶的直接作用,它在NO呈低速率产生的发生,起着正常生理条件下的调节性和抗炎症效应。间接反应是由NO形成的中间调节物,如NO和氧或超氧起反应衍生的活性氧化氮引起的反应,它在NO产生加快时发生,起促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在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是发现了一氧化氮(NO)在脊椎动物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NO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物质,其特点是易扩散、反应性强、很不稳定,半衰期仅几秒,这使人难以想象它所具有的生物信息作用。何况,NO易转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之成为空气中的有害成份而声名狼籍。然而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NO可能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免疫系统通过释放NO消灭病原体;血管内皮细胞通过NO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血管扩张;在神经系统中,NO可能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一、NO的生物…  相似文献   

15.
“注意”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平时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而言的。它和人的心理过程紧密相连,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属性或特性。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就叫注意。注意大体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做到三种注意交替使用。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这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学生正在听课,忽然教室外一声巨响,…  相似文献   

16.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它是一种分子,同时也是基因组成的材料,被人们称为“遗传微粒”。DNA可组成遗传指令,它是制造生命的蓝本。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与内皮细胞的FLT_1和FLK_1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总结了VEGF的结构特点、分类、体内分布与表达以及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个英语单词由于表面上需要和句法功能的变化,可以用词缀的方式衍生出一连串的新词并产生相关的新的词义。这是语言词汇丰富性和表达准确性的标志,也是语言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英语衍生词多义性的产生可归为三种情况: 一、由于词根词的多义性而产生了衍生词义项各不相涉的多义性。succeed的一个义项是:“toreach an aim”(成功);另一个义项是“to follow after”(跟随、承接)。其衍生情况如下: 由第一义项衍生出success(n)成功、成功者,…  相似文献   

19.
胚胎发育早期血管的形成有两种相延续的方式:首先是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即由中胚层衍生的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聚集、分化,在原位形成大小相同的原始毛细血管网;随后是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即在已形成血管床的基础上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重塑形成新血管分支,并相互连接成血管网络[1].传统观念认为出生后只存在血管新生,不存在血管生成[2].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人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而且最近研究发现成人个体外周血中存在EPC,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postnatalangiogenesis)过程.这不仅证实了出生后血管生成的存在,而且为缺血性疾病、创伤愈合和肿瘤治疗提供了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们知道199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得者吗?他们就是美国药理学家Robert F.Furchgott,Louis J.lgnarrt和Ferid urad.这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中传播信号的分子”。这一发现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气体分子可以在生物体内发挥传递信号的作用,开辟了医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一氧化氮生化化学,并为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