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4.
郭秀锋 《考试周刊》2011,(77):20-20
金庸《飞狐外传》中胡斐“急人所难、行侠仗义”的性格和《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很是接近。通过对“血印石”与“拳打镇关西”情节的对比,作者发现金庸《飞狐外传》中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对《水浒传》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毗邻河南的山东莘县举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的地理与历史掌故;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叙述的精神意义与艺术特点;有关《水浒传》文本及其渊源、文化精神研究;《水浒传》文学史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侠五义》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故事新颖独特、人物形象鲜明,也有语言通俗生动等方面的原因。其中情节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特别是情节的变幻多端、离奇惊险和悬念迭出是小说引人入胜、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从情节之险、情节之奇、情节之实三个方面阐述《三侠五义》的情节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7.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像《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等。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对法家思想及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势"、"法""、术"等法家思想,《淮南子》在批判中有所扬弃,并且以理性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汲取和融合。以法家思想及实践作为政治思考的参照物,《淮南子》着眼于"治道"与"治术",构建起了"多元并存,理性融会"的混合型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三侠五义》人物众多,情节纷繁,多条线索都是相互交替行进,尽管如此,读完小说,仍让人感到,毫不凌乱、一丝不苟、张弛有致。文中就《三侠五义》的叙事艺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知晓、熟悉《水浒传》的情节,是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了解文本特征,是深化《水浒传》教学内容的依据。《水浒传》的文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魔幻+现实”——贯穿《水浒传》情节的一条主轴;情节错讹——特殊成书过程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物评价——毫不隐讳的秉笔直书。只有弄清《水浒传》的文本特征,才能科学进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章从宗教、传说、相扑、纹身、服饰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水浒传》的人物绰号与宋元时期杭州方言民俗的渊源关系,从而证明了古代杭州民间化对《水浒传》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洪吉童传》简析及与《水浒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吉童传》是朝鲜最早的国文小说,主要是反对嫡庶差别,反对贪官污吏,并有推翻封建王朝的思想。《洪吉童传》的创作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很大。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由于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因而有许多不同点,主要是结构、写作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及思想内容上的差异。作者许筠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创作了《洪吉童传》,但同时也自有创新之处。但从文学艺术成就上说,它与《水浒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改变视小说为附庸的观念,认为《水浒传》“无非为文计”,确立了小说的文学本体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作家的艺术创造,小说的形式技巧,作出深刻而切实的论述,形成比较完整的古典小说理论体系,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勘《金瓶梅》与《水浒》相关的文字,推测《水浒》原本的面貌。笔者以何九验尸及王婆实施挨光计的时间两件事切入探讨,认为容与堂本(或其祖本)篡改了《水浒》原本的一些内容,所以容与堂本已非《水浒》之原貌。而《金瓶梅》所袭用的《水浒》是一种经过简单拼凑的文本,刊刻者所据的早期版本不全,配以当时流行的晚近版本补足。  相似文献   

15.
《儿子们》是赛珍珠《大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赛在三十年代创作这部小说的同时,翻译出版了《水浒》一书。《儿子们》的主人公王虎身上带有浓重的梁山好汉色彩;小说中带有明显的《水浒》味道。本文揭示、分析了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以及创造故事情节时留下的《水浒》对《儿子们》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位在替天行道的同时,身上有许多值得否定的丑恶的东西,用我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水浒英雄人格中的“恶”的一面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挖掘其表象之下的潜在的本质,将有利于我们对水浒英雄作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传》传播史上,我们现在只能读到100回本和120回本,那可是曾经淘汰的版本。300余年盛行的一直是金本《水浒》。要解决《水浒》研究中一大堆令人尴尬的问题,就得深入研究《水浒传》传播史,尊从图书传播规律,改变人为阻碍金本《水浒》传播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水浒故事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对宋江起义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主观的产物。因此,要判定水浒故事在元代是否定型,那就应该看,在元代水浒故事是否已经达到最大的蕴含,在读者心中形成明确的水浒旨趣,并成为后来区别与衡量的标准。按照这种标准,水浒故事在元代并没有定型。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续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续书研究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致使目前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难有所突破。而“水浒小说”研究弥补了《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不足,研究更加客观、准确,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并对其他母题小说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家思想视域下元代水浒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思想是战国时代代表小生产者的思想,贵义利他,具有献身精神,为侠之起源。元代水浒戏由于时代与作者原因,梁山英雄带有墨家思想元素,富有墨侠精神;明代水浒戏则不然,梁山英雄被塑造成了忠臣义士,儒家观念浓厚,与元代水浒戏相比,侠义性质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