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很多干编辑的都说他自小就特别喜欢书、刊、报什么的,或说爱看书,或说爱买书,或说要写书……似乎觉得自己干编辑更理直气壮些,与“文字工作”是有缘在先的。但我自  相似文献   

2.
在出版社本身,我觉得经理部、编辑部与选题计划三方面的制度都需要彻底改变。下面再提三点原则性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少于编辑人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出版社的编辑人员都是很少的,经理人员更其少。一共只有一二十人而年出一二百种书的例子并不希罕。日本最大规模的出版社,岩波书店,全部人员两百左右,一年出书二千五百种。足证  相似文献   

3.
甘愿为人作嫁尽力多出好书──在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表彰大会上的发言陈克俭我是从一名大学教师转入出版社工作的。刚进社时对编辑工作一窍不通,只好边干边学。记得我编辑的第一部书稿是一本自学考试的书。我带两个校对员一起下厂校对付型,天天干到深更半夜,终...  相似文献   

4.
到出版社当编辑是一个偶然事件造成的,但入了这行才渐渐发觉这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与书结缘,书里书外的人和事,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现在大家都在谈数字时代来临,新媒体正悄然取代图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传统出版业似乎已日薄西山;"利润"像达摩克利斯的剑一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每位出版社社长和每位图书编辑神经紧绷.顺应市场的潮流,似乎是每个编辑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家学者眼中的品牌书、品牌社 秦文君(儿童作家) 我平时看书很注重作者名,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然后才是出版社。由于从事儿童写作,关注的出版社也大多是少儿社,就拿我平时写作来说,所创作的少儿作品,在出版之前都会仔细考虑,该由哪家出版社来出版,能更多体现作品价值。我比较信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6.
编后记     
这一期经各方面的努力,比较准时地和读者见面了。编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本刊编辑部听取了一些人的说法。有人说编辑是创造性的工作。选题的设想,一套丛书的整体构思,多人著作的统一体例,一部著作从结构到内容的补充、调整、删节、修改,乃至一套书或一部书的开本大小、装帧设计,都需要编辑进行创造性劳动。没有编辑的创造性工作,世界上就不可能有这套书或这部书的出现。有人说编辑是加工性工作。一套书或一部书的创造者是作者。编辑的各种设想、意见,只能提  相似文献   

7.
编辑其实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社,他是编辑,以编书为己任;为了编好书,他得买书、读书,这时他又成了读者,他要写点书评,读书札记,乃至洋洋论文,他就成了作者;如果,他要去听听营业员和读者的声音,抓一点“信息反馈”,帮助书店做些卖书的工作,那么,他又成了营业员了。这四重身份,被“书”一以贯之,最终当然还是编辑的本来面目。但是,每变换一重身份,对“书”的观察就换了一种角度,对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出现变化,变得更“立体化”、“多样化”。这比单纯以编辑身份  相似文献   

8.
谈到阅读,个人强调阅读对自己的影响,老师或父母关心阅读对学生和孩子们的影响。但对于出版社而言,他们则关心社会的阅读风气是否旺盛,他们也更想知道哪些人最爱看书?是否也是最常买书的人?这些爱看书的族群又最喜欢阅读哪些书?如果有了这些答案,出版社似乎就可以针对这些族群的消费习性加以研究,如能做到投其所好,出版社所出版的书要成为畅销书的可能似乎也会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爱看书。听老师讲,书刊都要通过编辑们编辑才能出版。我想,编辑一定是些有大学问的人。后来又听说,许许多多好文稿,被一些不识货的编辑塞了字纸篓。于是,在我朦胧的印象里,编辑好象操纵着生杀大权的阴曹判官,对他们不知该敬还是该憎。  相似文献   

10.
读书琐记     
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奶奶说,爱跑爱跳的我,只要有书看,就会很安静,坐在那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得很入神.  相似文献   

11.
编辑杂想(1)     
编辑与“罗素悖论”我猜想,大约有编辑事务以来,编辑工作、编辑人员就从未成为过社会议论的热点。现在每年出版那么多的书籍,那么多的期刊、报纸,当然会有那么多的编辑,为何就难找到关于编辑的书、期刊和文章呢?我想,大概是“罗素悖论”的魔力吧,一个理发师可以给所有人理发,但无法给自己理发,前面的“所有人”是排除理发师本人在外的;编辑们可以编辑出所有职业的书、期  相似文献   

12.
读书琐记     
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奶奶说,爱跑爱跳的我,只要有书看,就会很安静,坐在那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得很入神.  相似文献   

13.
一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是1981年底成立的新社,它的前身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室。新出版社、新编辑室、新编辑,工作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 出版社要多出书、快出书、出好书,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第一个环节要抓什么?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出版社工作尽管千头万绪,离不开一个目标——出好书,而要出书出人才,首要的工作是抓好选题。  相似文献   

14.
选题、组稿、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主要部分.最初做编辑工作的,可能会觉得它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当初就有这个感觉.所以,开始时一定要打破神秘感,去掉畏难情绪.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讲,选题、组稿、审稿工作,是每一个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做的.选题,就是你想出版什么题目的书;组稿,就是你要谁写这个题目的书;审稿,就是你对这本书满意不满意,怎样才满意.所以,它并不困难,并不神秘,人人能做.  相似文献   

15.
书,带着庄严美丽的色彩,总是那么令人肃然起敬。我从小到大,也算读了些书,但做梦也不曾将自己的职业与书的编辑出版联系起来。人生充满偶然性,也正因此人生才不致单调乏味。因为有了这种偶然性,我干起了图书编辑这一行,而且是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而且一口气干了近七年。其间的冷暖,如鱼在水只有自己知道;当时的甘苦,也是猴子掰苞谷似的掰一个丢一个。回首这些年的经历,书  相似文献   

16.
1982年获准离休后,我想把还可看看的几本译著核阅修改一下,一以答朋友的雅意,一以奉献给新的一代的读者。这时我想到一二出版社的编辑,因为我曾经有过非正式的允诺。我首先考虑校改重印的有《给少男少女》和《简·爱》,因为颇有读者想看看而找不到书,写信向我借读。我苦于无法应命。我先就《给少男少女》函询一位编辑,并未寄书去,只说明是四十年代的几篇讲演。复信很客气,大意是说,四十年代的讲演恐怕不适于八十年代的读者了。至于校改过的《简·爱》,据说风格是五四时代的,要  相似文献   

17.
魏龙泉 《出版参考》2004,(18):30-30
每个出版社的组织结构,都能反映该社的历史、业务、出版的侧重点,以及其规模和管理风格.有许多出版社是将编辑放在优先的位置,其次才是财务和营销. 出版社有多种组织形式,例如大学教科书出版社或教科书部的编辑部门都有艺术和设计职能,但销售可能在营销职能中单独运作.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到文友何述强的办公室,才坐下来,他即递上一本厚厚的书给我。我问什么书?他说是悼念龙子仲的文集。我一惊,龙子仲去年逝世,今年就有厚厚一本悼念文集出版,那么多人为他的去世痛惜感怀,而且,广西师大出版社如此神速地将纪念文集出版,足见对龙子仲的厚爱和感念深切。就此话题,我们谈开了。再接着,我就静下心来,  相似文献   

19.
蓦然回首     
一位作家曾用这个题目写他的创作道路。我也借用这个题目写一写我的编辑生涯。一-题记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比方说,我当编辑就和我的选择没有什么关系。我是学法律的,离开学校后,在共青团系统做宣传工作。1955年,听从组织分配,调到出版社,一干就是一辈子。当编辑虽然不是我原来的志愿,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项工作。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信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我发现编辑工作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编辑工作有动有静,不是成天蹲办公室,也不是成天四处跑,很适合我的口味;编辑工作的对象是不同的作者、读者和书稿,有无限的  相似文献   

20.
1月8日,方正阿帕比联手多普达公司、天津科技出版社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共同推出手机书业务,并为两本图书的三种形态:手机书、电子书、纸书同步上市发行做揭幕仪式。多普达公司产品经理黄海介绍,方正已与多普达手机进行合作,预装了方正阿帕比手机书客户端软件。目前通过预装在多普达手机中的方正阿帕比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就可以直接在方正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下载中心下载阿帕比手机书。方正阿帕比公司总经理助理赫思佳表示,未来会与更多的手机厂商合作联合推出手机电子书阅读服务。“与其他数字出版产品不同,手机书是传统出版社可接受的方案。过去,很多传统出版社都认为数字出版冲击了市场,破坏了传统出版产业链。然而手机书市场却能够给传统出版社带来新业务,当然受到欢迎。”现场的一位出版社编辑认为,手机书市场的广阔空间很可能让传统出版社焕发“第二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